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科学,作为知识、方法和活动

已有 4513 次阅读 2021-9-18 16:42 |个人分类:科技|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吕乃基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极大的且争论不休的课题。笔者不介入这些争论,而是考察在总体上已有共识的科学所包含的内容:作为知识、方法和活动。

1.科学是知识

科学作为知识有三个层面[i]:爱智、反省和释义

爱智是三个层面中的基础层面,其本身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的层次旨在揭示事实和规律,理解必然性,如牛顿定律,相对论等。人们掌握了事实和规律因而能达到高级的生存方式:自信、智慧,“知过去未来”和“知天命”*

稍高的层次是揭示周遭的环境和生态,直至宇宙的尺度,如日心说、进化论和生态学等,揭示人在他所处的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这一层次的知识,人们就不再狂妄自大,而是冷静地看待自己,善待生灵和环境。

最高层次是揭示人生的向导和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如互补哲学、功能耦合与耗散结构理论等。科学不仅授人以知识,而且教人以智慧,育人以爱心。

知识的第二个层面是反省或洞见(vision

不仅能洞见如第一层面的结果——显然洞见的结果有价值,而且洞见本身就有意义,是人自身中的logos。把一种偶然的,屈出于天命的和注定要湮灭的人生提高到与真理相一致的,至善崇高的境界。科学家们在从事发现之时的感受和体验,表明在反省和洞见的过程中,他们的人生已经上升到超凡脱俗的辉煌的境界,如刻普勒发现行星运动规律时的“畅”。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知识的第三个层面是“释义”,即永恒的解释:对未知事物的解释,以及对已知事物的再解释。即使对未知事物的解释也是基于已知事物,因而不存在完全未经过解释的事物,也不存在终极的解释。一切事物都已经过了解释,一切解释都还有待解释。科学即是人类释义事业的典范。

2.科学是方法

科学家通过一定的程序、方法来认识自然,即使在所谓后现代科学中,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如“反对方法”、“怎么都行”等等,确定的方法和严密的程序依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阶段和组成部分。

在确定的方法中,观察、实验、抽象、分析、比较、分类、归纳、假说、综合、演绎等等,每一种方法都有明确的含义和严格的要求,相互之间具有前后相续或特定的关系,构成一个内部分工清晰、对外执行功能的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这一方法论体系最重要的特点是,理性和经验的结合,从研究者的个性、特定的对象,以及形形色色的背景中,揭示具有共性和必然性的客观事实和规律。

科学方法的特点,其一体现于抽象、分析和归纳方法中。其要义是,舍弃或撇开初始条件、偶然性和环境的干扰,从中概括出对于各异的对象具有普适性的知识。其二,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提炼出对于各个主体具有普适性的知识。其三,在于方法体系内部的关系,即经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等,当然其中也“负有”理性)和理性方法反复的比较,以保证知识的正确和持续增长(或发生革命)。

在方法论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假说。假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假说是理论与实验进行比较的中介。正是通过假说,一方面知识得以进展,另一方面实验结果也得到了解释,或者根据所得到的知识设计新的实验。假说的提出不仅受先前理论的指导,而且还受在先的更为广泛,更为深刻,因而通常也就是在潜意识中——形而上学假设的指引。例如,这种形而上学假设可以是机械决定论的,还原论的,系统论的,等等。

3.科学是活动

科学不仅是知识和方法,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活动。这种活动受特殊的动机——好奇心,也就是求知欲支配。科学活动本质上要求民主的制度环境和自由的文化氛围,反过来,在科学活动中也培育了好奇心、民主制度和崇尚自由的文化。

在科学活动中还形成了默顿规范和科学精神。默顿规范包括普遍性规范、竞争性规范、公有性规范、诚实性规范和合理的怀疑性。普遍性规范强调科学原理和规律普遍适用,对所有的学派和个人一视同仁,要求民主的体制;竞争性规范要求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优先权来鼓励首创;公有性规范认为科学知识属于全人类所有,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诚实性规范认定科学发现的可重复性,以此规范科学活动,要求科学家诚实;最后是合理的怀疑性,任何结论都要经受理性的质疑和经验的证实。

科学精神的核心首先是尊重事实,尊重规律。早在2千年前,古希腊哲人的名言“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已经为此打下了基础。其次,经由理性质疑和经验证实来发现事实和规律,而不是凭感觉或主观因素。第三,怀疑和创新。科学就是在怀疑中前进,怀疑是为了创新。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发现了落体定律,爱因斯坦怀疑绝对时空提出相对论,等等。

科学的上述三方面密切相关。科学作为知识的最高层面是释义,科学是一项永无止境的“解释”,这显然意味科学同时也是一项活动。方法的应用自然也是活动。因而科学如果仅仅解释为行动而与爱智、洞见和释义相脱离,则将完全枯竭。

科学所揭示的知识的根本点是,这些知识的对象是自然界。正因为如此,科学家们才能采用严密的程序和方法论进行研究,进而在研究中形成相应的规范和精神。反过来,也正是在这样的规范、精神的指引下,通过严密的程序和方法,才能获得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对科学这三个方面的认识——作为知识,作为方法,以及作为活动;知识关系到本体论(世界3),方法关系到认识论,活动关系到历史观,既是分析科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也是讨论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 这里打引号意为用其表述,舍其原意。



[i]让•拉德里尔:《科学技术对文化的挑战》,第一章,商务印书馆,199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0844-1304760.html

上一篇:任正非:任何不符合时代需求的过高精度,实质上也是内卷化
下一篇:论科学的发展规律
收藏 IP: 49.74.78.*| 热度|

8 武夷山 郑永军 汤茂林 曾杰 周忠浩 康建 晏成和 刘山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