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圕人堂问答实录

已有 2059 次阅读 2021-8-27 13:19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近期,图谋参与了圕人堂QQ群中部分话题的交流与探讨。本文特此辑录部分内容,或许有一定参考价值。

    圕人堂成员问:“知网的论文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我前同事论文是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表的,今天在知网没有查到。”这里边涉及很多变量。期刊与知网,本身是甲方、乙方的关系。如果甲方没有提供,或乙方没有购买,那就不可能查到。还有一种情况是,出错的情况下(比如数据加工、标引出错),也会出现“查不到”。期刊服务商有许多家,知网没有,其他服务商或许有,这也是有可能的。知网的论文从哪年开始,其实是可以检索得到的。出版物检索:https://navi.cnki.net/knavi/ 有较为清晰的揭示。不同刊物的情况有所不同。有一定比例是从其创刊开始就有,比如《图书馆论坛》,该刊是1981年创刊,1981年就有。种种原因,有的期刊会出现某期或某些年份缺失,有一种情况是,相关期刊社已提供不了该期纸刊。知网还有一个特点。检索权限是开放的,下载权限受制约。因此,了解某刊某期是否被知网收录是比较容易的。某期或某篇文献“查不到”,还存在一种情形,是因为该期或该篇无法通过审查或审查后撤回。当前,种种原因“查不到”的文献实际是有许多的。比如2021年之前,许多内刊在多家平台可以检索与利用。整治之后,很大比例是“查不到”的,即便查到了,获取原文的难度也大大提高了。对于期刊文献,尤其是1980年代、1990年代的期刊文献,查不到的比例比较少(也就是数字化工作做得比较好);实在查不到,可获取的渠道相对还是会比较多,因为许多馆有进一步加工成“期刊合订本”予以保存。

    图谋进行上述答复之后,有成员评论:“这是个很好的议题,你可以做个专题。”我做的事情,更多的是“抛砖引玉”,毕竟我的精力和能力非常有限。圕主题的大事小情,实际上有许多人做的比图谋好很多,而且有一定比例是前人或他人已经做过的,且做的挺好的。圕人堂存在的意义,主要就是在努力为圕人提供一方不甚起眼的平台或舞台。圕人堂的受众是面向圕人的,也算是精准服务,如能形成良性互动是非常有益的。关于做专题的建议,稍作补充。圕人堂群中,对于关注度比较高的或者参与度比较高的话题,每周《圕人堂周讯》会予以进一步梳理,形成小专题。我的一些即时解答,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做样子“,供参考。有一部分内容,可以是较为规整的思考。图谋自身一些较为规整的思考,会放在科学网圕人堂专题,比如近期做的:关于图书、期刊咨询的简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99825.html 。这样的工作,实际是具有普遍性的,可复用的,可以直接参考借鉴。对于前述的期刊文献查不到问题,群里有许许多多成员做这方面的工作,各自会有自身实践经验与心得。适当地交流与分享,彼此可以收获更多。对于那个具体的个案,“查不到“的原因并没有完全覆盖到。比如还有可能是著录信息出错,换换检索字段也许就解决问题了。在圕人堂,实际上还可以有一种招数,那就是文献求助,将需求信息描述清楚(比如提供题录信息等),说不定很快就会有热心成员提供帮助。“人多力量大”,成员的潜力是难以估量的。据个人了解,部分成员是切实受益的。

    圕人堂成员问:高校图书馆工作目标考核观测点一般有哪些?高校图书馆实际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软硬件设施条件、资源保障水平、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工作内容实际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目标考核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宏观的,大而全的,可以参考叶继元教授团队成果《高校图书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探讨》(叶继元,郭卫兵,郑德俊,袁曦临,欧石燕,成颖.高校图书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2):53-66.)。微观的,具体的,许多高校内部有自身的考核评价体系。年初便一级级制定了目标任务,并有相应的考核评价办法。需要按照自己所在高校的节奏来。

    圕人堂成员公开索求电子书。关于电子书,圕人堂群中的此类求助与应助,实际是有诸多禁忌的,需要注意边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想直接通过圕人堂获取图书电子书,这属于侵权行为,而且有可能权利人(作者及相关出版社)就在群中,这是存在安全风险的,需要规避风险。规避风险的途径也有不少,需要走“曲线”,成员间私下里可以一对一互帮互助。问是否有某本书?某本书哪个数据库里有?某个数据库哪个馆购买了?某个馆或某校有熟悉的某人,某人是否可以提供帮助?……各显神通,幸运的话,或许可以“秒得”,不那么幸运,或许需要弯过N道弯。

    关于高校图书馆印刷型馆藏。报纸的处境确实比较尴尬。网上的各种新闻、音视频,传播速度更快、更有吸引力。纸质期刊的时效性差一些,存在滞后。对于学术性期刊,其受众面通常很窄,愿意深阅读者,纸本刊的阅读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非学术性的,休闲娱乐类的,境遇同图书相似,但会更悲催些,因为期刊(特别是现刊),借阅方面通常会有更严格的约束。读纸本图书的,似乎确实越来越少。高校教师,除非是准备出版教材这类需求,希望找批纸本书参考参考,特别需要的书,自身会想办法买。高校学生,读书分很多情况,应试需求的读书,多是自备(无暇顾及其他),拓展类(素质教育、人文阅读)也更多的是依靠自己(较少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纸质图书或各种数据库),有的是自信自己啥都能搞定,有的可能是嫌利用图书馆太麻烦。种种原因,利用实体图书馆的群体,主要集中在考研、考证需求的群体,此外就是考试季的突击学习,尤其是考试季,许多馆会出现“一座难求”现象,搁在平时,到馆读者不会很多。到馆读者对图书馆的图书感兴趣者,似乎是愈来愈少,不少馆的书,很大比例成了“道具”或“装饰”。原因也是有的,比如很多图书馆,近年买纸本书方面的投入很少,图书采购多是招标采购,有些好书可能连书目都见不到,为数不多的新书到馆之后,馆藏复本一两本,星散各处,有同没有差不多。如此等等。纸本图书阅读推广做的比较扎实的馆,通常会是那些纸本文献资源建设投入(包括经费、人力、馆舍条件)较为扎实的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01660.html

上一篇:关于“发表难”的思考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381期 20210827)
收藏 IP: 114.237.123.*| 热度|

1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