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张厚生在目录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已有 4350 次阅读 2021-8-1 13:3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2008年《书苑文丛》出版之后,张厚生先生第一时间赠我一本,并鼓励我写一篇书评。2008年6月5日,我算是在博客网图谋博客发了篇博文宣传推广,见:张厚生教授《书苑文丛》出版(http://libseeker.bokee.com/31764533.html)。2008年8月8日,张先生不幸逝世。该书书评我没敢写,其中一个原因是尚存一丝自知之明:学力不逮。直至今天,我对张先生付出了大半生心血的目录学,仍然知之甚浅。尽管如此,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进一步学习与了解张先生在目录学上的成就和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多或少会有些许收获。

    张先生是如何与目录学结缘的?我试图进行“历史还原”。1978年初,全国高校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并开始招收研究生。张先生经过初试和复试,成为全国录取约一万名研究生中的一员,到武汉大学师从彭斐章、谢灼华先生攻读目录学,学号78001。1981年12月5日张先生在武汉大学198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中提到“今年,我们有178名研究生即将毕业”,其中包含4名目录学研究生(另3名分别为乔好勤、倪晓建、惠世荣)。张先生与目录学结缘的“起算点”,应该是更早。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张先生是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63级学生。1963年,江苏省以第一志愿报考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者176人,只录取了苏北两人(江苏泗阳张厚生;江苏南通张展舒),这一届共录取图书馆学专业学生48人。1963级新生报道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有学生120余人(北京大学图书馆系为50余人)。1961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贯彻“高教60条”,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重点建设了基础理论课,如图书馆学概论、目录学概论。1962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文化学院合编的《目录学讲义(初稿)》完成。 据张先生1965年4月12日日记“上午还是在实习室做目录学作业——抄卡片资料。中国目录学史的资料是很多的,古代的、近代的,起码几百种。” 1965年4月13日日记“上午上过俄语课后,三、四两节课在系主任室由徐家麟先生、黄元福先生和我们小组4人谈科研活动问题。徐先生先叫我们自己提问。有的提目录学是怎样的学科?分类法的四分五分问题,开架书库变成闭架后怎样工作的问题等。”  其二,1972年9月,张先生应北京图书馆邀请,作为中小型图书馆特别代表参加新分类法编辑工作会议,是当时参加会议代表中最年轻的一员(29岁)。参加会议的人员包括有彭斐章、张琪玉、骆伟等10多位图书馆界前辈,倡导并起主要负责工作之一的是李兴辉先生。李兴辉先生是张厚生先生学术生涯中遇到的“贵人”之一,1971年春开始因“图书分类法”交往,详见《诲人不倦 后辈师表——记北京图书馆李兴辉老师》(北京图书馆通讯,1986年第3期)。张先生以“盐城县图书馆”署名参加编写《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小型馆试用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组,1975)。1974年8月中旬,北京图书馆李兴辉在南京图书馆主持召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试用本)》征求意见座谈会,钱亚新先生在夫人吴志勤的陪护下出席会议,并作发言。1976年9月24日,钱亚新约许培基、张厚生来家商谈《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使用说明》,并表示希望许培基、张厚生能撰一本关于“中国图书分类法”的论著内容可分为历史的、批判的和方法的三部分,以供图书馆界的参考许培基表示本有此意,先生听后非常愉快。许培基、张厚生走后,夫人吴志对先生说:“你后继有人了。”钱亚新先生听到此言,感觉正合心意,并作五绝《得宝》一首。1976年11月至1978年1月,张先生借调在南京图书馆业务辅导组,从事对全省公共图书馆的调研工作。目前,我还没有系统梳理张先生留下的史料,还未掌握更为清晰的线索,但可以肯定,张先生与目录学结缘,与李兴辉先生、钱亚新先生密切相关,且时间点要比张先生考取目录学研究生要早。

    关于张厚生在目录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我进一步梳理了一些资料供参考。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处于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信息环境,获取信息有着种种便利,但同时存在重重困难。以“张厚生目录学研究成果辑录”部分为例,因为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期刊发生了系列变更,不同数据库收录情况不一(且存在缺失),原始数据质量亦是参差不齐(有的存在错误),虽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但仍存在疏漏、舛误。


(1) 《书苑文丛》收录的目录学研究成果

张厚生著. 书苑文丛[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04:193-321. (图谋注:总计129页,全书515页。)

(图谋注:《书苑文丛》一书是张厚生先生临终前主导完成的,可谓“呕心沥血”之作。张厚生先生著述甚丰,在30余种期刊发表共约150余篇研究论文和随笔,由于篇幅限制,许多内容无法入选该书,该书版权页显示为64.2万字。其中“目录学研究”部分,可以说是张厚生先生自身遴选的精华部分。)

第二部分:目录学研究

国家书目概述(《世界图书》,1987年第4期)

回溯性国家书目和现行书目(《山东图书馆季刊》,1982年第4期)

略论专题目录在目录学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

专题目录和科学研究(《江苏图书馆工作》,1982年第4期)

专题目录的种类、编制的要求和方法(《云南图书馆》,1982年第2期、第3期)

中国专题目录简史(《世界图书》,1981年第12期)

外国专题目录概述(《图书情报工作》,1981年第6期)

一些国家的专题目录工作情况(《山东图书馆季刊》,1983年第2期)

专题目录及其发展趋势(《云南图书馆》,1983年第3期)

鲁迅与书目工作(《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6期)

郑振铎在目录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2期)

钱亚新在目录学上的成就(节录)(杨海平合著,原文刊于《继承发展,开拓创新——纪念汪长炳、钱亚新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南京图书馆新世纪首届学术年会文集》,南京图书馆编印,2003.12)

钱亚新先生关于目录学家的研究成果与贡献(杨海平合著,《图书馆》,2006年第1期)

目录学文献篇目题录(1981-1984)(张厚生编辑,曹育龙补订,《黑龙江图书馆》,1986年第1期、第2期)

钱亚新论著编译系年(刘娟合编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期、第3期)

《四库全书总目》编制方法探析(《广东图书馆学刊》,1983年第1期,图谋注:期刊中题名为“《四库全书总目》编制方法初探”)

《钱亚新文集》编后记(2006年夏,张厚生执笔,以“编辑组”署名)



(2) 张厚生目录学研究成果辑录

[1]张厚生.鲁迅与书目工作[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6):76-81.

[2]张厚生.论专题目录[J].图书情报知识.1981(2):29-31.

[3]张厚生.中国专题目录简史[J].世界图书(A辑).1981(12):4-7.

[4]张厚生.外国专题目录概述[J].图书情报工作,1981(6):36-37.

[5]张厚生.钱亚新论著编译简目[J].图书馆学研究,1982(1):80-84.

[6]张厚生.为研究辛亥革命提供资料线索——推荐《辛亥革命资料目录》[J].江苏图书馆工作,1982(1):66.

[7]张厚生.略论专题目录在目录学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79-83.

[8]张厚生.专题目录的种类、编制的要求和方法[J].云南图书馆.1982,(2):30-36.

[9]张厚生.专题目录的种类、编制的要求和方法(续)[J].云南图书馆.1982,(3):15-23.

[10]张厚生.现行国家书目的模式[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1982(3):21. (图谋注:编译)

[11]张厚生.专题目录与科学研究[J].江苏图书馆工作.1982,(4):25-31.

[12]张厚生.略论专题目录在目录学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J].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1982,(4):47-52.

[13]张厚生.回溯性国家书目和现行国家书目[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2(4):62-63.

[14]张厚生.论专题目录[J].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1982(6):49-51.

[15]张厚生.《四库全书总目》编制方法初探[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3(1):26-28,51.

[16]张厚生.郑振铎在目录学上的成就和贡献[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85-90,84.

[17]张厚生.郑振铎在目录学上的成就和贡献[J].图书馆学、情报学、资料工作.1983,(6):56-63.

[18]张厚生.一些国家的专题目录工作情况[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3(2):73-77.

[19]张厚生.专题目录及其发展趋势[J].云南图书馆.1983(3):19-22.

[20]张厚生,曹育龙.目录学文献篇目题录[J].黑龙江图书馆,1986(1):70-76.

[21]张厚生,曹育龙.目录学文献篇目题录(续)[J].黑龙江图书馆,1986(2):64-69.

[22]张厚生.国家书目概述[J].世界图书.1987,(4):31-31.

[23]张厚生.查找人物传记资料的必备工具--推荐《古今中外人物传记指南录》[J].江苏图书馆学报,1989(1):57-58.

[24]张厚生,杨海平.钱亚新先生关于目录学家的研究成果与贡献[J].图书馆,2006(1):49-52.


图谋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时为双月刊,1979年第6期,总共刊发13篇论文;1982年第2期总共刊发18篇论文(该期还刊发了乔好勤《关于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几个问题》、倪晓建《<汉书·艺文志>的编撰及其特点》);1983第2期总共刊发20篇论文。《图书情报知识》,1980年创刊,1981年第2期刊发有1978级目录学方向硕士论文精编信息(1978级目录学方向硕士论文:乔好勤《论我国目录学的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张厚生《论专题目录》(共3页);倪晓建《班固<汉书·艺文志>研究》;惠世荣《我国科技目录的过去与现在》)。



(3)《目录学研究资料汇编》“资料汇编”工程

1978年张厚生等四位目录学硕士生进入武汉大学,开启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那时,中国的学术界和教育界迎来了春天,目录学也是百废待兴。首届硕士生的两位导师彭斐章先生和谢灼华先生不仅学问超群,而且对培养研究生有一套好方法。从整理资料入手,指导四个研究生搜集材料,整理编制。从1979年至1980年完成了四册《目录学研究资料汇编》,这不仅进行了科学研究的基本功训练,而且形成了大部头的成果,张厚生教授是这一浩大工程的助理之一。等我们进校时(1983年),看到师兄们的成果,特别佩服,而且那套汇编成了我们读研的辅助教材和做研究的案头必备,对我的目录学学习与研究帮助很大。(图谋摘自:柯平教授为《书海一生击楫忙——图书馆学家张厚生纪念文集》所作代序《音容宛在 风范永存——追思东南大学张厚生教授》)


(4)吴稌年《论张厚生教授主要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

吴稌年.论张厚生教授主要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M]//. 顾建新,袁曦临,王启云编.书海一生击楫忙——图书馆学家张厚生纪念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155-172.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图书馆学事业开始步入新的发展高潮期。在事业发展高潮期,毫不例外,会因时势产生出一批代表人物,张厚生教授就是此时期产生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专题目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国家书目的研究、专科目录的研究)。

结语部分:

张厚生教授学术生涯30年,以目录学为主体,以研究专题目录为特色。在研究生涯中,他采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十分注重古今中外的学术成果,用史学的方法,以客观资料为研究基础,以创新观点为重点,充分利用“俄语时代”所打下的语言基础,在中国学术转型过程中,时时追踪苏联以及欧美图书馆事业发展动态,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促进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他从情报检索到信息检索至信息素养的教学过程中,其核心是教会学生一种利用文献信息的方法,结合许多课题和教学基地的教学,则是充分运用专题目录治学术的门径原理,引导学生力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无缝接轨。这些深具特色的研究,汇入到了中国图书馆学术思想史的宝库中,永放智慧之光芒。


(5)亢琦《张厚生先生目录学思想初探》

亢琦.张厚生先生目录学思想初探[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05):8-10,19.

研究生期间的目录学研究成果

专题目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上的目录学观点

先生一直关心支持中国图书馆学会目录学专业委员会,积极参与目录学活动。

在太原举行的第三届目录学会议( 1994.9.20~23) ,先生宣读的论文是《论目录学和图书馆用户教育》,他强调目录学在新时期的作用,提出要“像振兴京剧那样振兴目录学,让目录学不仅要充会大学教育课堂,而且,还应在中学开讲目录学知识讲座,在社会各界普及目录学知识”,最后指出“我们要联系学术文化,联系大科学系统,联系社会用户需求,深入开展对传统目录学的研究和开拓,让目录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用户的生活和经济圈,让目录学成为用户手中的目录学,同时,书目工作者还要编制出更多适用的目录、索引,提供给用户们使用,这样才能充分焕发出目录学新的活力”,这不仅对于当时目录学走出低谷和误区有着重要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时隔十年,2004 年10月29 ~ 31日由柯平教授筹备的第四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张先生报告的题目是《目录学教育史料一粟》,展示了一份1925年东南大学目录学讲习班全体学员与梅庵六朝送下的合影照片,这一史料非常珍贵,立即引起与会者的关注。这次会议就当前目录学的研究热点、难点、方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探讨和交流,为新时期的目录学发展指明了战略性的方向。潘芳莲在总结每届研讨会的特点和目录学专题研究的进展时,也提到了先生的学术思想。

历史研究的方法

纵观张先生的学术研究,一生都非常重视历史的研究方法。他的学术生涯,以研究鲁迅与书目工作开始,从历史的角度,运用史料,分析了鲁迅对目录学、书目工作的精辟论述和大量的实践工作,充分揭示了书目工作的实用性特征,也说明了鲁迅在书目工作领域的活动是同他生平的研究工作、文学创作、指导青年读书及同他革命斗争的各项活动紧密相连的。他在研究郑振铎、钱亚新等历史人物的过程中,都保持了这一研究特征。

先生运用历史的方法,主要体现在观念革新方面。在研究书目工作过程中,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四库全书总目的编制方法。先生指出: 如何在继承和创新上做好现实中的书目工作,以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我们今天探讨《四库全书总目》的编制方法,其目的是将其可取的地方,借鉴到书目编制工作中来,对其编制方法中不当和应该摒弃的地方,我们应以批判性的态度去解读。他运用历史的方法,在介绍引入国外的理论与实践时,做到历史的、真实的、不偏废的、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可以说,张先生大量的创新思维与观点的提出,都是建立在“历史的方法”的基础上的。

张先生学术生涯30年,以目录学为主体,以研究专题目录为特色。在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检索、信息素养、图书馆建筑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对图书馆学和教育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延伸阅读

《书苑文丛》内容简介 (张厚生著. 书苑文丛[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04)

《书苑文丛》以文化传承和阅读型社会的建立为背景,收录了著者关于书、读书、文献利用、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方法、目录学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与网络信息获取、书评、记述及有关图书馆用户培训、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学等方面的文章。《书苑文丛》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应用和实践的阐述,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体裁包括论文、译文、随笔和小品,是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关于书文化的雅俗共赏的著述文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97890.html

上一篇:红色江西,红色印记
下一篇:各届“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简介
收藏 IP: 117.92.98.*| 热度|

6 许培扬 李宏翰 郑永军 尤明庆 张晓良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