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提升馆员能力,改造图书馆基因

已有 2468 次阅读 2021-2-24 18:28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圕人堂文摘

图谋摘自:王宇,谢朝颖,初景利.学术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十大关键问题[J/OL].图书

情报工作. https://doi.org/10.13266/j.issn.0252-3116.2020.24.001 亦可以通过《图书情报工作》微信公众号链接阅读:https://mp.weixin.qq.com/s/yaugn5uQgxMB_4VXpp3ezA

 

    《图书情报工作》2020年第24期刊发王宇,谢朝颖,初景利《学术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十大关键问题》,该文总结和探讨学术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学术图书馆“十四五”及未来战略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作者认为,图书馆 在“十四五”以及未来的发展中,其根本的驱动力是用户需求,为此,需要处理好各要素的关系:资源是基础,技术是手段,服务是根本,管理是保障,创新是引擎。该文中第9个关键问题为“提升馆员能力,改造图书馆基因”,特此摘录。

    图书馆的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图书馆员的能力,尤其是能否实现“十四五”规划和未来发展的目标与任务,馆员能力因素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人去实施、推动、践行,纵使制订出再好的规划,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图书馆能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我们称之为“能力云”。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能力需要通过 培训得以提升。重视图书馆员的能力,一是需要招聘 更多的有专长的年轻馆员,特别是应届毕业生(本科、 硕士、博士),并对新馆员和所有馆员加强常规性、建制 性培训。尤其要重视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发挥个人对团队的带动和统领作用。二是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其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要将馆员现实的服务能力与潜在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 将个人专长与团队作用结合起来,将用户需求与个人能力提升结合起来。

    传统图书馆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十种能力,即文献 管理、馆内服务、参考咨询、数字资源管理、馆际互借与 文献传递、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机构知识库(IR)建设、情报研究与分析、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等。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图书馆技术应用的不断增 多,图书馆的能力需要不断拓展,并致力于新的十种能 力,即知识组织、嵌入式服务、知识咨询、数据管理与服 务、开放获取资源与服务、知识发现、泛信息素养教育、 图书馆出版与出版服务、智库研究与服务、智能图书馆 与智慧服务等。我们也可以将这些能力分为三个层 次:①到馆服务的能力。即为用户提供到馆读者的基 本服务(流通服务、空间服务等),这种服务能力仍然 非常需要,需要将到馆服务做到用户满意。②嵌入服 务的能力。即走出图书馆的围墙,融入用户一线,嵌入 科研过程、教学过程、管理过程,更好地支撑教学、科研 与管理。③情报服务的能力,包括学科竞争力分析、人才引进分析、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等。与此同时,图书馆员还要有匠人精神,把工作做得到位,做到极致,超出用户的预期。 

    如果说现在的图书馆正在被边缘化,甚至将消亡, 都是一种推测或臆想。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隔岸观火, 而是寻求切实的办法推动图书馆的转型变革。有些人认为需要以技术救图,通过全面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解 决图书馆发展的问题。有些人认为需要人文救图,依靠图书馆员的人文精神,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为用户创造更温馨的场所和服务环境。我们认 为需要服务救图,为用户提供他所需要的服务,甚至超 越他的需求,才是用户所看重的,才是图书馆生存发展 的根本所在。上述争论的核心其实是能力救图,就是 将图书馆的各项投入、各项要素统合成馆员的能力,将 图书馆员的能力转换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现实。因此, 馆员的能力就是图书馆基因,图书馆员拥有了良好的 能力就是图书馆拥有了良好的基因,图书馆的发展就会有可靠的保障。企业界有句流行语:平庸的企业做 生意,优秀的企业做事业,卓越的企业做人才。要成为卓越的图书馆,能否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得住人才 是关键。图书馆要舍得对人才的投入,培育更多更好 的人才,舍此,图书馆再努力,都难以达成应有的成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273705.html

上一篇:OA期刊,离你是近还是远?
下一篇:关于“能力救图”的思考
收藏 IP: 117.92.10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