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翔的长篇小说《大学逸事》由花城出版社于2001出版。小说的结构比较特殊,6章其实是6部彼此独立的中篇小说。这些中篇小说有些共同的次要人物,但主人公都不相关,故事情节基本上独立。因此,小说不是连续剧,而是系列剧。6个中篇在小说出版前后都在期刊上发表。故事的时间都在上世纪最后三、五年。都发生于经济穷省的G师大。这个学校很可能是作者虚构。如果一定要索隐,我猜是贵州师范大学。因为书中说“不仅北方的煤,就是湖南、江西的煤也比我们省走得好(p.6)”,故该省与湖南和江西在一个纬度上或者更南,贵阳也产煤。小说有学界小说的成分,但更多的或许是通过高校折射社会现象。
在具体说各章内容之前,先说说贯穿全书的几位校领导。出场最多的是研究生处处长金小鸣,法律专业副教授、博士,省律师协会副主席,35岁左右的单身女士。专业上“论文迭出,辩才无碍(p.55)”,生活中“守身如玉,高雅富贵,博学多艺(p.188)”。文教副省长亲自决定给她套四室两厅的大房子,吸引她留在省内。党委书记方一功亲自说服她担任处长,卢校长放弃自己看好的理工科教授,认可金小鸣当处长。出场或者常被提到的还有校长和书记。卢校长是从上海聘来的本省籍计算机软件专业教授和博导,四十出头的少壮派,拿到了所有帽子,只剩下工程院院士,据说也快了。“说的享受副省级待遇,其实工资比几个省长摞起来还高(p.57)”,“月薪一万五千,几乎是本校教授工资的八至十倍。(p.57)”也就是本校教授工资在1500-1875之间,在1998年,好像也不算低。老资格即将退休的书记与校长关系微妙,谁领导,谁负责,与其他大学不同。
第一章《博士点》发表于《中国作家》2001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10期和《小说选刊》2001年第9期转载,《作家文摘》和《辽沈晚报》2002年分别连载,另外收入多种小说选。该章是学界小说,写即将毕业的博士生郝建设决定留校的过程。在帮助他父亲当矿工的煤矿卖煤和帮助导师争取会议经费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帮同专业博导范广式教授办画展时,认识了当了省委秘书长的范教授的博士刘开春,看到了官商的互动,也看到官员的风流惬意。他没有特别合适的理想位置,在研究生处金处长和人事处万处长的饭局上,郝坦陈“他倒不完全像某些同学那样,拿学位做晋升社会地位的阶梯,他也不那幺讨厌做学问,只是本省的经济环境差,如果再呆在学校,事事求人,又没有任何拿出去可做兑换的,那才叫难哪。看看老师的现在,他就知道了自己的未来。(p.29)”金处长许诺,留校一年后副教授、两年后正教授、然后博导。另外争取校长同意给他导师郁老师1.5万办会,并安排一个所谓亲属转学以促成买煤。郝决定留校了。生活方面,郝的妻子三年前车祸去世,有儿子六岁,父母带这。正在与G师大艺术系毕业的中学美术老师梅筠谈恋爱。两人关系尚好,但梅父母不接受有孩子的女婿,而且梅没有信心能教育好他的儿子,到郝父母家生活习惯差别太大。该章结束时,范教授把办画展剩下的一两万给郝的导师办学术会议。郝在第五章中再次登场。已经留校,没有提转学的附加条件,而是安排了女朋友的妹妹到校幼儿园,自己的父亲到学校看游泳池。或许离开煤矿,就不需要帮忙卖煤了。很受一位成人班女生的崇拜,让她的同学男友有些吃醋。
这一章强调了留校选项的吸引人之处。如梅筠所谓,“留校也有留校的好处,清闲,自在,还有两个假期,在大学跟在中小学毕竟不一样的。何况现在动不动搞十万元特聘教授什幺的。(p.33)”当然,这是外行人的看法,在当时就是越来越不正确。但博士点本身还是很有价值的。“博士点,现在和以后若干年,还是一个卖方市场,而且不允许有民营介入,不像现在一些民办大学,可以发本专科文凭。既然准备呆下来,你就有好好利用,这是一座富矿,你要好好发掘一些他的含金量。(p.51)”“博士点的潜在价值,决不止于学问,它作为学问的塔尖,更多的是一种象征,它作为身份的标识,却可以兑取力量、权力与利益。当然这要看谁来运用或怎么运用,这和不同的年龄层有关系,却没有绝对的关系,譬如范老师比郁老师小几岁,但还算同时代人,同是博导,运用之妙拙,大为不同。(p.52)”博士点这种学术外的价值,主要是文科,或许工科也有些,理科其实没有。至于博士生,导师很重要。“如今读博的希望找一个好导师,导师同样希望物色一个好学生,所谓‘高徒出名师’是新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这已经超出了‘学问’二字的含义。无论读硕读博,都希望谋一份好职业,这就在乎老师的名望,名望往往就是社会关系。反过来,老师相中一个有出息的学生,尤其是博士生,常常也能帮衬老师。(p.11)”当然,这是古来如此,例如孔子和子贡。
顺便一提,“教育学博士点是G师大目前为止唯一的博士点。(p.5)”这个说法有些问题。书中说博士点是5年前批的,应该是1993年那批。但那时候还没有按一级学科批准博士点。如果我没有记错,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始于1997年。教育学是一级学科,93年批的点,只能是下面的二级学科。
第二章《硕士点》发表于《清明》2001年第5期。该章也是学界小说,实际是写办期刊及其挫折。文献史硕士专业没有课题没有知名度,分配招生都困难。“招不到研究生是正常的。书难读,文章难发;毕业以后,工作还不好找,专业如果对口,清苦;不对口,谁又赏识你!(p. 64)”金处长在卢校长支持下,威胁要取消该点。负责人赵代达教授大为恐慌,与同事商量对策。大家觉得办个刊物,正好社科院有《学养》杂志办不下去,他们准备接手。借助方书记在省出版局有人情,把刊物转到学校,挂在宣传部下。赵请方书记当主编,自己当执行主编,方书记说先请卢校长当。杂志分通俗版和学术版交替出版,通俗版外包,创收用,挣来钱要交社科院。赵代达请本专业老师写了论文,还约金处长写篇论文,但方书记要把自己的书稿上半部通过杂志发表,占整个一期。卢校长不当主编,但对办期刊没有通过党政办公会有意见。赵进退两难,不发书稿得罪书记,发了得罪校长。这时,外包方在通俗版中擅自加了篇文章出了问题,期刊被被有关部门停刊了。赵代达有个情人梅冬平,是文联的干事,“两人的感情悠然,从容、有过肌肤之亲的缠绵,又未必直达本质。(p.69)”外包方就是她帮忙联系的。她说了很到位的话,“书生嘛,只能教书,不要以为刊物是什么人都好办的。凡事要做,就不要瞻前顾后,畏畏缩缩,让人上不着天,自己也下不着地。(p.107)”然后也宣泄一番。赵代达很有共鸣。“能有这样无论好事坏事都能挠着痒处痛处的女人,实在令人感激。生命的质量其实并不在外界的评判,而在内心的感受,如柳絮春风、梨花春雨,未必浃肌沦髓,却是静音天籁,润物无声。生活的全部奥秘, 归总说,就是和谐与吸引。(p.107)”这章到此就结束了。其中还有金处长说的比喻说课题的重要性,也蛮有意思。“课题犹如战旗, 堰旗息鼓, 如何啸聚精英, 进退裕如?(p.56)”
第三章《本科生》以《律师事务所轶事》为名发表于《啄木鸟》2001年第10期。该章其实是社会小说。政法系96级学生杨晓河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有个客户是二奶覃观光,包养他的男人金玉其不理睬她了,推测另有新欢。她犹豫是否通过法律途径为自己维权。杨暗恋的女生刘妍也傍上大款马自立,文质彬彬,器宇轩昂。两人情投意合,马不仅在她身上花钱如流水,还给她家里五、六十万。杨通过在电视台实习的女生项萍萍要作期节目,干预此事。杨准备以此为例,说服刘离开马。在现场,杨发现金玉其就是马自立,有了肢体冲突。覃观光和金玉其两人离去。后来杨晓河一直要证明金玉其就是马自立。律师开导他,“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我们搞法律的,有些事情不能像你这么认真。人么,都有几个面具,只要不碍你的事,你就应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吧。(p.158)”但杨晓河还是放不下,结果自己疯了。这一章,校领导基本没有出场,只有方书记在总结会上讲个话。
第四章《专科生》以《三年树人》为名发表于《北京文学》2003年第9期。该章其实是社会小说。谢小辉1996年考取G师大中文专科生。开始有没有考取大学的高中同学小青资助,后来两人断了联系。谢开始当家教等。自己设计的未来是专升本或考研。与同学楚安娜略有好感,她提醒他专升本可能更看重文章发表,他便开始努力投稿,收获也不大。小青和小辉中学的情敌谢冬生领了结婚证并同居只是没有办婚礼,两人与中学老师边长河一起来看小辉。班上有位漂亮女生已经被系副主任兼总支书记选为在学校当水电工儿子的女朋友,她将占掉专升本名额。小辉辗转认识了研究生处处长金小鸣,帮她监理正在装修的房子。金让他找第二章出场过的赵代达教授,考文献史的硕士生。听说就业不好后,小辉打消了考研的念头。小青出轨边长河,因为他也是大专生而且当了老师,并要与冬生离婚。长河决心不当发不出工资的教师,在金处长帮助下重新读技校,与小青离开农村。同学安娜退学嫁到沙特阿拉伯,临行时悄悄告诉小辉5年后回来。小辉报考法律专业硕士生,没有考取。在金处长帮助下,当了大学生村官。这个故事写了大专生的艰辛,也展示了年轻人的成熟过程。“成熟就是不慌张,就是静待命运赐给你的一切。但是,努力是必要的,永远必要;问题是,努力之后的结果并不最重要,那是需要一颗平常心的。(p.193)”
第五章《成人班》以《今夜无人入睡》为名发表于《中国作家》2001年第10期,《小说月报》2002年第12期转载,《作家文摘》和《辽沈晚报》分别于2003年连载。该章其实也是社会小说。刘毓海当兵三年,复员后在工厂当工人七八年。工厂即将倒闭。妻子主动与他离婚,他净身出户,女儿留给前妻。他以电大毕业的同等学力自费到G师大读MBA。因为妹夫车祸而亡,刘决心自己学驾驶。跟同一个师傅学车的还有G师大学商贸英语的芯莱。两人很快堕入情网,并有性关系。为挣钱,两人到海蓝蓝娱乐城兼职。芯莱在歌厅坐台也表演英文歌曲,刘在心理减压中心当咨询师。咨询者中有位像学校的金处长,她的困惑是在两位相好朋友之间犹豫,一位地位远不及她在一起稳定但没有激情,另一位与她共享情欲但有家庭更爱自己的一双儿女。但芯莱说他看错了,金处长有男朋友,比她小,是重点中心的教师。刘毓海只作了一个月咨询师就发现干不了。他没课时另外打两份工,白天到一家进口汽车销售中心做营销,晚上给喜欢赌博的车老板开出租。女儿患心肌炎住院,前妻把女儿扔给刘,芯莱帮忙出了医药费。刘陪着女儿,对在欢场中的芯莱还是不放心。“热烈一点有个性的女人,你们不放心;安心听话的有嫌没有活力。(p.260)”最后,在海蓝蓝门前,刘看到芯莱与一个男人上了别克车,开着车跟踪时撞上辆农用车。其中说到MBA班学生的构成,“学MBA的通常是两种人,一种人是富人,富了还想再富,富了就要附庸风雅;一种是穷人,穷人要翻身得解法,不能像以前那样打土豪分浮财,就要学着向富人看齐,看看富人是怎么做的。(p.230)”
第六章《校长们》以《寻找匿名者》为题发表于《上海小说》2001年第5期。该章其实是官场小说。副校长柯孝兵受校长书记委托,调查一份省纪委转来的匿名信,实质性内容是研究生招生中滥用职权,滥发硕士博士文凭。柯先找了研究生处金处长,她暗示可能是易小安副校长。易正在挂职当副市长,分管的产业有柯校长代管,交流的结果,推测是分管研究生处和成教处的曹校长。与曹校长谈下来,他也不可能,管人事和财务还兼副书记的陆副校长曾因为分房子的事情与校长吵过。与陆副校长交流,校长已经给他准备了更好的房子,他感恩戴德。查来查去也没有线索,只好找方书记汇报。方书记告诉他,是卢校长夫人写的,因为她怀疑卢校长与金处长有私情。顺便也委婉地批评柯副校长没有注意工作方法。这一切,让柯百感交集。
虽然全书的故事有些零散,但还是有共同的主题,就是不同层面的大学生活。如作者所说,“生活其实永远不会尽如人意,浮现的五颜六色和真实的感受之间总是相间着距离。这是一个也许需要不断调整心态的时代,对与错都姑且不要轻下结论,沉重和轻松之间并没有万丈沟壑,圣洁高雅与滚滚红尘之间未必就势不两立。当然,坚持住内心的一点守望,或许更难得,难得就是感动。这年头,感动成了一种稀缺,但是,人的生活,不能没有真实的感动。(p.52)”
南翔(本名相南翔),1955年出生于安徽。1972年初中毕业后在铁路部门从业。1978年考入江西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留江西大学(后改为南昌大学)工作。1999年调往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小说出版时任教授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生导师,后任文学院副院长。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