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城》初版于1987年,1998年作为《大学三部曲》之一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我看的是1998年版本。作者标注1984年暑假至1986年暑假三改于上海。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4年(小说中提到,“打倒‘四人帮’才八年”),地点是上海沪江大学,有些像作者就职的复旦大学。所谓大学城并不是现在所理解的几所大学的聚集区,只是城市化的大学校区。
小说主要是学界故事。男主人公是55岁的副校长李若光,那种高大全的人物,无私无畏的改革派。他要面对的是学校人事和教学管理方面的事情。贯穿始终的是新副校长的选拔。在他出国时校长会议决定是中文系的副教授史侃,他要推荐还在日本留学的博士郑小奇,他的老友已故著名教授郑明奇的儿子。其他还有人员分流的确定。他力主流动出部分教师支援薄弱学校,但中文系主任裴正卿则打着改革的旗号,乘机赶走了对他有威胁的教学骨干。另有新进人员的遴选等。教学方面的事情是对写作课上一位老师教学方法的评价等。
李若光的对立面除了史侃和裴正卿外,还有意见相左的70岁的著名教授、副校长邹大曙。另有几位上级领导,李的老上级也是参加革命的领路人,66岁的校党委书记孙升强,个人作风没有问题,但跟不上形势,谨小慎微,只等着退休。在医院住院的老校长,基本没有出场。直接领导是67岁的市委文教书记郝良,他丈夫是中央领导,属于仍保持工作热情的好领导。还有大学过去的老领导,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路晔,好像有些官僚。
小说也涉及人物的感情纠葛。李若光的妻子肖仁瑾是他年轻时的狂热追求者,在小说中属于比较庸俗的领导夫人。他们有儿子李子炎在外地工作,女儿李静在国际政治系读大二。李在昆明做地下党时,有恋人秦庄。秦的自传体小说《金银花》在出版社编辑郑淑贞手里编辑加工,她给李先睹为快了。郑淑贞是郑明奇的女儿,也是史侃的前妻。秦庄一直独身,领养了少数民族的儿子刀德坡。李静对刀德坡的室友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吕赛阳有好感。他们的感情发展或许是下一部《大学恋》的主题。郝良的女儿丁茜是李若光的秘书,正与中文系教师孙昂,孙升强的儿子,谈恋爱。还有几对跨国情侣。邹大曙的妻子妮娜是德国人,当年邹留学德国时结婚。中文系副教授陶玲君丈夫是苏联人,中苏关系破裂后回国,但并没有离婚。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柴敏仪的女友是法国高级进修生罗纳,罗纳在法国曾与前男友同居多年,使得柴敏仪广受议论,还落选了校党委委员。
小说还写了学术不端行为。史侃剽窃,把秦庄讲稿中的内容写进自己专著。裴正卿和史侃以修改同事作品为由,强行署名而且在原来作者之前。还有让学生帮忙收集资料等。
当年的文化氛围还是很有时代特点。学生倡议“反出国热”,受到学校和市领导的支持。市文教书记与写公开信的几名学生座谈。大学二年级学生,觉得《傅雷家书》里面有许多错误观点,特别是否定了信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国外”受到高度推崇。开篇就是李副校长访美归来。结束时,选拔郑小奇当副校长,他给中央领导两封信,在内刊上发表。其被赞赏的关于教育的高论无非是,“我们正处在教育改革之中,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打破‘一刀切’,改变我国普遍存在的‘满堂灌’的落后现象。(p.373)”现在大概中学生也能说。所写论文《试论我国传统观念与改革》的中心思想无非是,“我们国家过去屡犯错误,今天改革中又发生重重阻力,追其根源,主要是几千年来所遗传下来的封建意识所造成的。(p.373)”有些武断,而且也很皮毛。
小说明确写道了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不同。这似乎应该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从小学到中学,老师总是像父母一样,关心同学,体贴同学。进入大学后,大学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好课就走,很少和同学接触。……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主要表现在知识传授上,大学与中小学特点不同,要求应该两样。老师们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教学作风,和丰富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带向科学文化的高峰,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是最可珍贵的。(p.153)”
如果说不足,我觉得故事比较老套,人物形象比较模式化。特别是,把思想观点与个人私德捆绑过紧,反面人物学术不端而且私生活混乱。另外,我个人感觉,校级领导层面的描写,想象的成分居多,当然我也没有什么依据。例如副校长的任命不应该是学校层面所决定,又例如副校长还有秘书,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似乎觉得,作者在见识方面似乎仍然停留在所写八十年代早期的平均水准上。如果我读大学时,看到这部小说,大抵会颇多共鸣。
作者袁越(曾用名袁开业、何聪),1935年出生于浙江,2004年逝世。50年代中期毕业于复旦大学。随后在大学从事文学教学和写作工作,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