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已有 5519 次阅读 2019-2-22 18:02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学界小说, 随感, 札记

《大学城》初版于1987年,1998年作为《大学三部曲》之一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我看的是1998年版本。作者标注1984年暑假至1986年暑假三改于上海。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84(小说中提到,“打倒‘四人帮’才八年”),地点是上海沪江大学,有些像作者就职的复旦大学。所谓大学城并不是现在所理解的几所大学的聚集区,只是城市化的大学校区。

 

小说主要是学界故事。男主人公是55岁的副校长李若光,那种高大全的人物,无私无畏的改革派。他要面对的是学校人事和教学管理方面的事情。贯穿始终的是新副校长的选拔。在他出国时校长会议决定是中文系的副教授史侃,他要推荐还在日本留学的博士郑小奇,他的老友已故著名教授郑明奇的儿子。其他还有人员分流的确定。他力主流动出部分教师支援薄弱学校,但中文系主任裴正卿则打着改革的旗号,乘机赶走了对他有威胁的教学骨干。另有新进人员的遴选等。教学方面的事情是对写作课上一位老师教学方法的评价等。

 

李若光的对立面除了史侃和裴正卿外,还有意见相左的70岁的著名教授、副校长邹大曙。另有几位上级领导,李的老上级也是参加革命的领路人,66岁的校党委书记孙升强,个人作风没有问题,但跟不上形势,谨小慎微,只等着退休。在医院住院的老校长,基本没有出场。直接领导是67岁的市委文教书记郝良,他丈夫是中央领导,属于仍保持工作热情的好领导。还有大学过去的老领导,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路晔,好像有些官僚。

 

小说也涉及人物的感情纠葛。李若光的妻子肖仁瑾是他年轻时的狂热追求者,在小说中属于比较庸俗的领导夫人。他们有儿子李子炎在外地工作,女儿李静在国际政治系读大二。李在昆明做地下党时,有恋人秦庄。秦的自传体小说《金银花》在出版社编辑郑淑贞手里编辑加工,她给李先睹为快了。郑淑贞是郑明奇的女儿,也是史侃的前妻。秦庄一直独身,领养了少数民族的儿子刀德坡。李静对刀德坡的室友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吕赛阳有好感。他们的感情发展或许是下一部《大学恋》的主题。郝良的女儿丁茜是李若光的秘书,正与中文系教师孙昂,孙升强的儿子,谈恋爱。还有几对跨国情侣。邹大曙的妻子妮娜是德国人,当年邹留学德国时结婚。中文系副教授陶玲君丈夫是苏联人,中苏关系破裂后回国,但并没有离婚。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柴敏仪的女友是法国高级进修生罗纳,罗纳在法国曾与前男友同居多年,使得柴敏仪广受议论,还落选了校党委委员。

 

小说还写了学术不端行为。史侃剽窃,把秦庄讲稿中的内容写进自己专著。裴正卿和史侃以修改同事作品为由,强行署名而且在原来作者之前。还有让学生帮忙收集资料等。

 

当年的文化氛围还是很有时代特点。学生倡议“反出国热”,受到学校和市领导的支持。市文教书记与写公开信的几名学生座谈。大学二年级学生,觉得《傅雷家书》里面有许多错误观点,特别是否定了信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国外”受到高度推崇。开篇就是李副校长访美归来。结束时,选拔郑小奇当副校长,他给中央领导两封信,在内刊上发表。其被赞赏的关于教育的高论无非是,“我们正处在教育改革之中,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打破‘一刀切’,改变我国普遍存在的‘满堂灌’的落后现象。(p.373)”现在大概中学生也能说。所写论文《试论我国传统观念与改革》的中心思想无非是,“我们国家过去屡犯错误,今天改革中又发生重重阻力,追其根源,主要是几千年来所遗传下来的封建意识所造成的。(p.373)”有些武断,而且也很皮毛。

 

小说明确写道了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不同。这似乎应该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从小学到中学,老师总是像父母一样,关心同学,体贴同学。进入大学后,大学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好课就走,很少和同学接触。……大学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主要表现在知识传授上,大学与中小学特点不同,要求应该两样。老师们一丝不苟的严谨的教学作风,和丰富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带向科学文化的高峰,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是最可珍贵的。(p.153)

 

如果说不足,我觉得故事比较老套,人物形象比较模式化。特别是,把思想观点与个人私德捆绑过紧,反面人物学术不端而且私生活混乱。另外,我个人感觉,校级领导层面的描写,想象的成分居多,当然我也没有什么依据。例如副校长的任命不应该是学校层面所决定,又例如副校长还有秘书,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似乎觉得,作者在见识方面似乎仍然停留在所写八十年代早期的平均水准上。如果我读大学时,看到这部小说,大抵会颇多共鸣。

 

作者袁越(曾用名袁开业、何聪)1935年出生于浙江,2004年逝世。50年代中期毕业于复旦大学。随后在大学从事文学教学和写作工作,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学界小说丛谈之1977-1989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63634.html

上一篇:NODYCON2019大会报告
下一篇:NODYCON2019参与记
收藏 IP: 116.232.11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