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清末民初中国航空那些人和那些事(原创.科普)

已有 11049 次阅读 2018-3-15 14:02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沈玉清 沈海军

19122月,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在此前后的30年里,中国给世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腐朽守旧、愚昧落后和社会动荡。相比之下,帝国主义列强群雄并起,船坚炮利,科技上欣欣向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西方国家的航空技术,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载人气球和载人动力飞机的相继出现,将世界科学技术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而当时的中国则是另一番景象——清政府、国民政府的腐败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让中国航空屡遭重大破坏;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航空业才真正得以快速发展。因此,对于清末民初,特别是抗日战争前夕中国航空界的人和事,一般人知之甚少。

事实上,我国对航空的探索与欧美国家几乎是同步的。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便开始陆续传入我国。先是报刊、杂志上出现了航空新闻、绘画和相关文章。如,清咸丰五年(1855),上海墨海书店刻印了英国医生所著的《博物新编》,其中介绍了氢气球和巨伞图;1881年创刊的上海《点石斋画报》发表过清末著名画家吴友如的时事画——-《履险如夷》,展现了气球升空的场面;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石印的《皇朝经济文编》中首次出现了介绍飞机的科学文章——《飞机考》等。然后,是一些外国飞行家来中国进行飞行表演;中国政府派留学生出国学习航空专业知识,购买气球和飞机。接着,便是旅居海外的中国人开始设计、制造飞艇和飞机,并将飞机设计、制造引入国内。这些探索者和航空先驱的名字与御风前行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中国航空史册里。

 

华蘅芳与中国第一只氢气球

清光绪十三年(1887),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制作了一个直径约1.7米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后,气球成功飞起,华蘅芳因此成为自制氢气球的中国第一人。

华蘅芳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华蘅芳,1833年生于江苏无锡,清末著名数学家和气球制造家。早年,曾国藩在安庆军中推行洋务新政,招募了在数学和机械制造方面颇有研究的华蘅芳。华蘅芳被派往上海江南制造局,从事西方数学和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光绪十三年(1887),华蘅芳调至天津武备学堂任数学教习。当时,法国人蒙哥尔费兄弟成功放飞了世界上第一个载人气球,令世人神往。于是,该学堂便购买了一只法国的破旧气球,供学生实习放飞。遗憾的是,该气球始终没人能够修好。华蘅芳仔细研究并参考该气球,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只直径为1.67米的气球,并充入自制的氢气,成功地将气球升空。

受到华蘅芳氢气球成功的鼓舞,光绪三十一年(1905),湖广总督张之洞向日本接连购买了两个山田式侦察气球,在武昌阅马场东兵营操场放演。此后的3年里,湖北陆军第八镇、江苏陆军第九镇和直隶陆军第四镇相继成立了气球队, 开展气球侦察演习,开创了中国军用气球的先河。同年10月,湖北气球队参加了太湖秋操。清政府陆军大学还专门编印了一本名为《气球学》的军事教程。

谢缵泰与中国第一艘飞艇

谢缵泰,广东开平人,中国飞艇创始人,也是中国航空业先驱。他于1872年生于澳大利亚,后定居香港,擅长数学和技艺。

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试飞成功世界上第一个载人动力飞艇。受此鼓舞,谢缵泰自1894年开始便专注于飞艇设计,历时5年,成功设计、制造出了“中国号”飞艇。该飞艇主要由气囊、艇身和动力系统组成,其金属铝艇身悬挂于气囊下,装载有发动机和螺旋桨。

令人遗憾的是,谢缵泰的“中国号”飞艇始终未能得到清政府的重视。我国早期飞艇发展的大好前景就此被断送。

刘佐成、李宝焌与“飞机二号”

1901~1911年间,政府推行洋务运动,选派多批留学生出国学习飞机驾驶和航空工程,刘佐成和李宝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冯如、谭根等海外华人也在学习制造飞机。

刘佐成和李宝焌都是福建永安人。1903年,刘佐成和李宝焌一道前往福建求学。3年后,二人被清政府选派前往日本留学。刘李二人先后就读于日本同文书院和宏文书院。当时,许多国家都在着手研究和制造飞机,国际航空事业正处于初创时期。刘佐成对于这门新兴科学极感兴趣,从宏文书院结业后,他进入了日本工兵航校,后又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受到刘佐成的影响,已在早稻田大学学习的李宝焌也迷上了飞机制造。

1910,刘李二人节衣缩食,合作自制了“飞机一号”;不过,由于飞行场地使用不便,这架飞机最终未能试飞。同年8月,刘李二人携这架飞机随同清政府驻日公使回国。这让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

回到北京后,清廷军咨府即拨款在北京南苑建筑厂棚,建设飞机场,并从日本买来机件,让刘李二人试制飞机。

19116,刘李二人设计、制造的“飞机二号”在北京五里毅军操场上进行了试飞。这是中国人在国内制成的第一架飞机。不幸的是,在这次试飞过程中,飞机因发动机损坏而坠落;刘佐成身负重伤,从此不再驾机。不久,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寿终正寝,我国开始了北洋军阀创办空军的历史。需要一提的是,1912年初,李宝焌曾一度受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应召,着手制造飞机。但遗憾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仅维系了3个月便倒台,李李宝焌制造飞机的计划随之夭折。同年10月,李患恶性痢疾,英年早逝,年仅25

刘李二人不仅是在国内建厂、制造飞机的先行者,李宝焌还是中国航空学术的先导。1910年,刘宝焌发表了中国第一篇航空学术论文——《研究行报告》,论文中涉及了风气之力(空气动力)、活机(发动机)、向后焚烧而推前(喷气推进)以及螺丝车拨(螺旋桨)等学术问题;特别是对喷气推进理论,李宝焌发表了独特的预见。

刘佐成和李宝焌二人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人甚至认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开端,便是刘李二人的“飞机二号”。

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

一说起中国现代航空先驱,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冯如。20世纪初,从事飞机设计制造和学习飞行的华侨和中国留学生中,最突出的当属冯如

冯如,原名冯九如,1883年出生于广东有名的侨——恩平。冯如是我国创始飞行大家,也是我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

冯如从小喜欢制作风筝和车船等玩具,对神话故事,尤其是飞天故事更是满心向往。他十几岁时便随舅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冯如目睹美国先进工业,内心受到很大触动,他在日记中写到:“尝谓国家之富强,由于工艺发达,而工艺发达,必有赖于机器。非学习机器不足以助工艺之发达。”他深刻认识到机器工业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性。白天,他在工厂做工,晚上学习各类技术知识和英语。经过十年的学习积累,冯如已经精通机械和电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并熟练设计和制造出小型发电机、抽水机以及无线电报机等一批机器,在美国社会得到广泛赞誉。

1903年,莱特兄弟的飞机试飞成功。冯如深受鼓舞,立志制造飞机。在当地华侨帮助下,冯如在1907年于美国奥克兰建飞机厂,开始制造飞机。1909年,冯如研制出一架双翼飞机,并于当年9月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飞行。该飞机的性能已经达到当时的世界最先进水平。

冯如较早意识到航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他曾说过:“当此竞争时代,飞机为军事上万不可缺之物,以其制一战舰,费数百万之金钱,何不将此款以造数百只飞机,价廉工省。倘得千只飞机分守中国港口,内地可保无虞。”这是世界有关制空权的最早论述,直到1909年,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朱里奥·杜黑才提出这一理论。

冯如的飞机试飞成功后,决定回国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孙中山闻之欣喜若狂,任命冯如为广东革命军飞行队长。冯如回国后,在燕塘建立起广东飞行器公司,这是中国第二家飞机制造公司(第一家1910年清政府开办的南苑飞机工厂)。19123月,冯如在燕塘终于制造出中国本土的第一架飞机。

 

不幸的是,19128月,冯如在广州燕塘进行飞行表演时失事遇难,年仅29岁。

冯如被安葬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的左侧,其墓碑正面篆刻有“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君如之墓”的碑文。如今,在天河区林和街花生寮社区,有这样一尊雕像:他身着飞行服,头戴飞行帽,傲然挺立,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在雕像旁边,有一座石碑,上面用楷体写着:“冯如坠机处。”

中国水上飞机第一人——谭根

当年,与冯如齐名的中国现代航空先驱还有两个人,谭根便是其中之一。

谭根,原名谭德根,原籍广东开平,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近代中国航空先驱,被誉为“中国水上飞机设计第一人”。

1910年,谭根从加利福尼亚美国希敦飞行学校毕业,获加利福尼亚和万国飞行协会证书。随后,在华侨资助下,谭根开始设计研制水上飞机,成为世界上早期水上飞机设计者之一。谭根于1910年成功设计和制造了水上飞机,并夺得国际飞机制造比赛大会冠军,被媒体称作“中国的莱特”。后来,谭根驾驶水上飞机在菲律宾飞越了著名的马荣火山(2416米),创造了当时水上飞机飞行高度的世界纪录。

1915年,谭根应邀回国,在香港、广州等地进行飞行表演。同年7月,他筹建了广东航空学校并任飞行主任,为国家培养了不少航空人才。1916年,谭根担任飞行队长,先后参加了讨袁与讨伐军阀龙济光的战役。

虽然谭根后来放弃航空事业,转而从商;但他对中国近代航空发展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空军先驱林福元

除谭根外,林福元也是当年与冯如齐名的中国现代航空先驱之一。

林福元,1890年出生,父亲为旅美华侨。1913年,他毕业于美国寇蒂斯莱特航空学校,因飞行技术高超而蜚声美国。1917年后,林福元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广东航空队副队长、广东航空学校机务处长、南京航空署机务处长、南京第一飞机修理厂厂长、广东航空学校教育长等职务。

林福元曾亲自驾驶飞机,参加了讨伐军阀龙济光和莫荣新的战斗。他还组建飞机修理厂,开设航空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航空人才。

1932年,林福元升任广东空军参谋长。在他的领导下,广东空军的规模迅速壮大,拥有6个作战中队、一所航空学校和两个飞机制造厂,是我国当时一支不可小觑的空中力量。

1935年,林福元调任广州东山飞机制造厂厂长。在他领导下,该厂先后生产制造出9“羊城”轻型战斗轰炸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林福元调任广东韶关飞机制造厂厂长。他带领全厂500多名员工,不畏日军的狂轰乱炸,坚持生产,装配、制造了“复兴”型、波音281、霍克-II等型号战斗机,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

1944年,54岁的林福元改任中央航空公司高级顾问。

1962年,林福元在香港病逝,享年72岁。

 航空大家厉汝燕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航空知识传入我国,首先是航空新闻和科幻小说,接着是外国飞行家来国内进行飞行表演。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也出现了一批热爱航空和富于探索的航空先驱者。厉汝燕便是其中之一。

汝燕,1888年出生,浙江定海人,近代航空活动家、飞行家与设计师。

1909年,厉汝燕从英国伦敦纳生布敦工业学校毕业。此时,欧洲航空正值大展之际。厉汝燕深感中国发展航空的重要,立志从事航空事业。他曾多次吁请清政府重视航空。经清政府批准,1910年,厉汝燕进入英国布里斯托尔飞行学校学习飞行,毕业后获得英国皇家航空俱乐部考试合格,获得飞行员执照。

1911年,受中国革命军委托,厉汝燕从奥地利买回两架鸽式飞机。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海外购买的首批飞机。

厉汝燕回国后,任沪军航空队长。1913年,他随鸽式飞机转到北京南苑陆军第四师,任飞行训练教员兼飞机修理厂厂长。同年9月,厉汝燕担任国内第一所航空学——南苑航空学校主任教官,和潘世忠等人一起,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飞行员。

1914年,厉汝燕完成了北京至保定航线飞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次长途飞行。同年,他还研制了一架新型的水上飞机。

   

此外,厉汝燕还利用闲暇时间,撰写了《航空学大意》《世界航空之进化》等航空论著,为中国近代航空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潘世忠与 “枪车”飞机

19133月,北洋政府在北京建立了国内第一所正规的航空学校——-南苑航空教练所(后更名为南苑航空学校)。这所学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航空人才和飞行员。潘世忠曾一度担任南苑航校修理厂厂长。

潘世忠,1889年生,江苏青浦人。中学毕业后,他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并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学业有成的他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顾问,管理飞艇事务。一年后,他被调离南京,到北京南苑航空学校任教官。

1913年10月12日,潘世忠在北京南苑操场作飞行表演。他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滑行升空,然后绕着总统府、参谋部、旧城墙飞行,飞行高度达1500米。潘世行的飞行技术不仅让同胞感到振奋,而且也令海外航空界人士为之折服。

潘世忠是第一位在国内用自制飞机飞行的中国飞行家。

1914年5月,潘世忠兼任南苑航空学校工厂厂长,他潜心研制出多种类型的飞机。1914年,在高德隆双翼飞机的基础上,潘世忠改造出了一架59千瓦动力的推进式飞机。该飞机机头配置有一挺“汉阳造”机枪,世人称之为“枪车”,这可算得上是国内最早制造的武装飞机了。尽管后来因为发动机问题,该机未能正式投入使用。1915年,在潘世忠带领下,南苑航校又成功研制了航空炸弹。1917年张勋复辟,潘世忠驾机助战讨伐,迫其投降。

1920年,潘世忠头部受重创,英年早逝,年仅41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1104060.html

上一篇:婉拒“**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
下一篇:沈海军: 参与航空教学实践改革 小航模也有...
收藏 IP: 222.66.186.*| 热度|

3 吕喆 檀成龙 黄永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