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31日妻子买了个小话筒,并在手机上装了个全民K歌APP。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这种操作,很惊喜,也很意外。这一个多月来,唱了几十首歌,感觉有点渐入佳境的意思。
小时候,我喜欢唱歌,但条件很有限。我生长在小山村,自己家里用电灯是在1992年之后。家里的唯一电器,大概是手电筒了。没有收音机,倒是村子里装有高音喇叭。小时候的音乐启蒙,或许算是年前年后的花鼓戏。因为湖坪村较大,有数个村中村,多的时候有三四台戏班子同时上演。汉上村的演出地点就在家门口的晒谷场。虽然不懂戏,但对那些乐器及演员们的演唱有一种特别的好感。上小学及上初中阶段,音乐课印象中大多形同虚设,只有在5年级的时候,遇上了刘春香老师,他有音乐特长,是班主任,教语文还教音乐。刘老师教过的好几首民歌,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又是一年三月三》《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我很喜爱,不知道唱过多少回。上山砍柴时唱、插秧或割禾时唱、课间甚至早读时哼唱……
1990年我到县城上高中,租住在县城一家人家,房东是县交通局工作人员,有两个儿子,比我小几岁。他们家有三用机、电视机,可以沾点光。他们家的房子算是在半山腰,阴面的房间真的是开门见山,甚至开窗后,可以摸到山上的一颗香樟树的叶子,山上主要是杉树。阴面有间房成了我的“练歌房”,周五的晚上我对着山上的树林放声歌唱,连唱四五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唱的内容,多为从三用机听到的流行歌曲或者电视剧主题曲。高中的学习是比较紧张的,周六晚上偶尔会看一会,其它时间都挺自觉,到学校上晚自习去了。我很感谢房东一家及邻居一家(并排挨着的房子就两家,其他房子得有数十米距离)对我的宽容,因为我的瞎唱是“花式”唱法,各种强调都学习模仿,甚至有反串,我在那住了四年,他们从未批评过我。
我唱歌不识谱,没有学过乐理知识,也没有条件唱卡拉OK之类。2013年高中同学聚会,包了卡拉OK厅,要求每人都唱,我缺乏经验,跟不上节奏,多数同学可以看出来是练过的。自此,我也希望能有机会练练,但种种原因,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机会。在家里可以唱歌的机会特别少,洗澡的时候唱过几回被妻子叫停过,后来就自觉了。“我想唱歌可不能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希望”,多年处于这种状态。
我父亲唱歌,我认为其唱得挺好的,但很少听到,或许很大原因是因为生活所迫。我大哥也喜欢唱歌,我是从侧面听说的,还有就是亲眼见到其抄录的歌词、歌谱,但我印象中我自己没有听过。我大哥长我六岁,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很少,农忙时节,我能偷点懒,他无暇顾及。我有一堂兄(按辈分),生活在同一幢房子里,他是1922年人(长我53岁,2000年去世),平时说话有较为严重的口吃,解放前高小文化程度,据说他唱山歌唱得很好,而且是“创作型”,村子里许多人听过他唱歌(外出劳作时唱),可谓众口称赞,但我从未听过他唱歌也没说过几句话,感觉颇为遗憾。
这段时间唱歌,我唱的基本是1980年代或1990年代初的歌,更老的歌有些听过几遍可以哼唱几首,近20多年的新歌会唱的实在是太少了。唱歌似乎人人都会,但真正唱好并不容易。咬字、音准、运气等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下唱歌的一大福利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获得了许许多多的便利,比如高质量的伴奏、不用记歌词、少干扰他人(比如把自个关在书房里自娱自乐)……我打算将唱歌这一业余爱好稍微强化一下。
附:
https://node.kg.qq.com/personal?uid=649f9c82262535893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