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已有 5779 次阅读 2017-6-19 18:24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大学小说, 札记, 大学变化

《学院大厦》阐述了从五十年代起学界小说的变迁。这种变迁的根源当然是大学本身变化。

五十年代,大学是象牙塔。“50年代的学界小说描绘了一个与外部世界隔绝的社会,它有着自己的规则与传统,是一个温暖舒适如子宫一样的地方,而对有些人来说,那是个令人窒息的世界。但是,与后来的学界小说所不同的是,它们讨论的是大型的集体单位、学院、大学,而不是某一单个的科系。这种大型的机构就是教授所效忠的对象。(p.1)

六十年代,大学如同部落大厦。“这些小说把重点从大学或牛津-剑桥学院转向美国大学的英语系,这里开始成为表达反抗之声的地方。当然,小说的语气也从斯诺的赞赏有加,转变为一种对学术生活更为尖锐的观点,一种更属于达尔文意义上的大学,以及为生存所进行的斗争。英语系被描述成为一个种群实体,一个部落。(p.30)”这其实是人类学中熟知的观点。学院有共享的的行为准则,因此就是个部落。

七十年代,大学如玻璃大厦。大学在六十年代引领的社会思潮反过来冲击了大学。“大学不再是避难所或庇护所;它完全卷入了剧烈变动的小社会和瞬息万变的大社会;不过,与其说大学是座堡垒,不如说它是不堪一击的机构。(p.51)”大学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都受到了威胁。

八十年代,女性主义等思潮进入大学,同时学术明星制开始形成。“1980年代,文学理论和女性研究几乎同时在大学里得以制度化。理论成为学术和职业合法性的必需,并成为学术明星制度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下,各大学之间激烈地争夺那几个鼎鼎大名的理论家的服务,他们要价昂贵、流动性大,而大多数人则默默无闻地遭受剥削,在教着文学和作文。(p.79)

九十年代,大学更加职业化,是学术民工的饭碗。终身教职是谋生的关键。“到了1990年代,直至世纪末,找工作要凭运气、政治正确、文化战争,为争夺终身教职而发生的种种悲剧,这些都成为学界小说中耳熟能详的话题,把理想主义的最后一点痕迹给抹去了。(p. 105)或许大陆高校现阶段就是类似西方八十、九十年代的大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大学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家和他们的主人公都不再认同大学的道德权威,不相信学校能够在内部解决问题,扯平纠纷。处于中年危机的痛苦中的教授,意识到自己绝不可能写出心目中那部了不起的大作,意识到自己跟研究领域已经脱节,对学生再也不能发生影响,而且常常认识到连自己的生活也一样空洞无物,此时的教授恰恰是学术体制在整体上的一个象征,学术体制不能完成它的学术使命,不能支配自身。(p. 126)

学界小说大致反映了上述六十年大学的变迁。

附:有关大校小说的博文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短篇

忆来唯把旧书谈:王安忆笔下的校园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中篇1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中篇2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大学小说丛谈之《继续操练》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博士生生活的漫画大学小说丛谈之《梵歌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061764.html

上一篇:曼谷玉佛寺的神鸟
下一篇:武夷山下梅村古建筑
收藏 IP: 116.232.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