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zhizh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zhizhuo

博文

巨人的肩膀和侏罗纪公园

已有 6174 次阅读 2016-12-4 06:5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看见网上有人谈“巨人的肩膀“,令我遐想联翩。可是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说起,前思后想,还是闲聊几句。


   我觉得“巨人的肩膀”和西方思想中重视标准化,制度化,西方科学中讲究可重复,可验证,等等等等非常有关系。


   西方的法制,各种规章制度,各种程序的标准化,制度化,是“在巨人肩膀上”实现的。由精英分子规划一套最符合大众利益的制度,普通人就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按部就班的执行这套制度,一切都标准化,制度化了,不需要,也几乎不允许个人动脑筋去改变,不需要个人的能力。(当世,时,事,发生变化以后,再有精英分子—巨人们—作适当的修改调整)。


   我以前有朋友评论公务员制度:“其实这公务员系统并不需要很高的素质,也并不鼓励创新,最重要是按部就班,按照既定规章走” “其实普通智力的人进去混几年,搞熟悉自己那摊子东西,基本上也就能混一辈子了。”


   这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当然比东方的“圣人治国“ “存乎一心”要优胜。但是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就没有灵活性。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肯定都见识过美国警察和公务员 “不近人情”,“僵硬教条” 执行规定的劲头。对中国这样一个基本没有法治精神,大家都不讲规矩的国家,“僵硬教条” 是必须的。但是在美国,我觉得西方人把这一套搞过头了,有时候会误大事,例子比比皆是。


   “存乎一心“,“圣人治国“ 的禅宗和儒家思想 versus “标准化,可重复“,“依法治国“的西方文化。这两者孰优孰劣,我想不能一概而论。 古人讲,从经从权,两者一定要平衡好。


   再说说西方科学和东方的修炼文化。


   以我之见,“西方科学”与“东方修炼” 的共同目标之一,都是要理解宇宙,自然,和生命


   “站在巨人肩膀上”最能体现西方科学发展的精要。任何人都不能从牛顿定理开始从头建立科学大厦。“站在巨人肩膀”上则能使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在十几年左右的时间内掌握巨人们发展了几百年的学问,任何一个资质正常的人,都可以达到巨人的高度。


   这和东方的修炼文化是截然相反,背道而驰的。


   东方修炼,没有捷径可走,任何人都要从头开始,没有“站在巨人肩膀上”一说修炼人需要掌握的不是“知 识”,也就是说“巨人的肩膀”只属于“巨人”自己,你站不上去。你要想达到巨人的高度,只能靠自己的悟性,天资,努力,和修为,从头开始。此其一


   其二,西方科学,因为借着“巨人的肩膀”,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原本只有巨人才能享受的风 景,眼界。(不管你会不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你都可以用iPhone)。 而东方的修炼,修炼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根基和悟性,而且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体验到层次和境界提高后带来的愉悦。


   西方科学借着“巨人的肩膀”,服务于大众,“东方修炼”讲究“存乎一心”,只能适用于小众。孰优孰劣呢?还是不能一概而论。


   我20多年前上大学时,读了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小说:侏罗纪公园。 在序言里,作者说了这么一番话。(网上所 有的版本都买椟还珠,都只注意恐龙了,没有一版附有序言的。) Anyway,找不到原文,这儿只能说说大意了。


   他大意是说:西方科学,由于有巨人的肩膀可站,任何人都可以相 对轻易地达到巨人的高度,掌握巨人的力量。因此,人们对这种力量就缺乏敬畏感,从而,对这种力量的使用就缺乏控制力,因为这力量得来的太容易了。而武士道 和禅宗的修练,完全靠个人从头开始。在艰苦的修练过程中,就会培养对这种力量的控制的能力。作者又说,西方科学带来的种种灾难(比如侏罗纪公园,这个想象中的灾难),都源于此


   他这当然是一家之言。我觉得还要加上“道德”这一条。西方社会,尤其是现代,把“巨人的肩膀”作为了商品,谁都可以用,只要付出一点金钱,花一点时间, 站到巨人肩膀上去,不要求任何道德标准。而东方的修炼(甚至包括东方的“理论上的”科举制度),道德要求都是首位的。(可惜这一点,在中国被腐儒们搞 坏了。)


   总而言之,我觉得还是阴阳平衡的好。如果人人都奉行东方哲学,社会可能不会“发展”,而如果由着西方人可劲儿地造,则灾难就在眼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4978-1018545.html

上一篇:搬家,儒林外史,和万恶的美国人
下一篇:那什么什么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聊聊对统一规律的追求
收藏 IP: 131.151.107.*| 热度|

32 武夷山 尤明庆 李竞 朱豫才 冷逢春 宁利中 王大岗 王军军 李土荣 许培扬 鲍海飞 刘光银 陈楷翰 杨金波 黄仁勇 陈志飞 应行仁 杨正瓴 杨绪洪 王春艳 田云川 马志超 李红雨 赵序茅 钟振余 wangbin6087 anran123 doctor5 ssmmachen ddsers mathqa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