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梨华的小说,过去只看过《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应该能算是她的代表作,至少是“留学文学”的代表作,虽然故事发生在台湾。因为不是很喜欢,所以其他的小说就没有特别去找来看看。
前一段回忆读过的大学小说,偶尔也补读几篇。海外华人小说读得比较少,因此找来《考验》看看。作为小说应该说还不错,但重点或者精彩之处其实并不是在大学生活的描写方面。只是写了大学中发生的婚变故事。
小说的男女主人公钟乐平和吴思羽是对夫妻。钟乐平在大学任教,正在为长期聘约而奋斗。吴思羽似乎是家庭主妇,带着三个孩子。一条线索是大学职场,虽然钟乐平的论文还不错,但没有项目,因此系主任不打算推荐他长聘,虽然招他来的前任系主任曾有承诺。系主任操纵学院和校否定了长聘。有一位犹太同事的帮忙,并请了乐于见学术界出丑的犹太律师,最终钟乐平赢得了校内复核,拿到了长聘。不过系主任依然存有敌意,前系主任也不满他家丑外扬。他自己也准备跳槽去另所更重视他的学校。另一条线索是家庭生活,钟乐平忽略了妻子的需求,重大事情例如跳槽也不与妻子商量,加上过去性生活比较粗暴,意外怀孕第三个孩子,以及怀疑妻子有外遇等。这一切导致妻子与他分居。《考验》这个书名,大概也是双重含义。一方面是男主人公的职业能力经受争取长聘的考验,另一方面,双方的婚姻经受现实生活困境和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考验。
小说写出了大学职场的严酷性。钟乐平名校毕业,但第一个工作确实技不如人,没有拿到长聘;第二个工作与上司不和,又没有拿到长聘;小说中描写的是第三个工作,算是勉强拿到长聘。何况当年学界的竞争远不如今日激烈。
考验的严峻性,或多或少与他们在美国以及华人身份有关。远在他乡,离开熟人圈子,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失去支持。华人更有身份的敏感性,多少有些缺少平常心。就我所读,没有看到系主任对钟乐平有歧视。钟乐平没有项目,或者按小说中写法,不肯接军工方面的项目。他自己推荐的同行权威外审,对他的学术能力有保留(“用功的科学家……不够资格独挑大梁”),更对他为人方面负面。耐人寻味的是,所有相关的华人,没有一位支持钟乐平。
关于大学职场,帮助钟乐平的犹太教授有番高论,“学界和任何机关一样,黑幕重重,光凭真才实学是不够的。就像一颗钻石,没有经过修润装饰过,光泽再好,都不容易被人看出来。如果它磨成一个星形,镶在一个精巧的银框里,再配上小颗钻粒,这才引人注目,被人珍惜,给人捧,放在最触目的地方。在学界,交际啦、吹牛啦、拍马屁啦、拉关系啦、给院长的女儿找个暑期工作啦,等等,都是这些修润琢磨的工作,所谓装修门面。(p. 155)”这大概也是作者对大学的理解,虽然她在大学只担任过教学兼职,应该不是tenure-track的。在我看来,不能说大学中没有那些黑幕,也不能说大学中只有那些。不然,我自己也不会在大学里总体上还算快乐地呆了三十多年。
总体上,小说写夫妻裂痕的产生与发展远比大学职场成功。这或许与作者的经历有些关系。作者也生过三个子女,丈夫是高能物理学家,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拿到博士学位,从普林斯顿到西北大学再到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如书中的男主人一路下行,当然最后还是拿到了长聘。最终作者移情别恋,嫁给了白人,而离婚后前夫一直单身。
小说是1974年在海外出版。我手里的是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
附:有关大校小说的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