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编自:戴咏梅.互联网思维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渠道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75-84.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最早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他认为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下首先突显的是技术变革,海量数据的处理速度大规模提升;数据的存储和应用集结至云端;各类平台、系统和终端之间时间无缝对接。紧跟着用户也在改变,他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交网络;他们更多地依赖移动客户端;他们不喜欢读文字之喜欢看图;他们不再是单向接受信息的受众而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影响社会舆论的群里力量。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图书馆作为传统信息组织亟待改变自身来适应新环境。图书馆拥有庞大的资源库存,与互联网资源相比具有权威性、体系化、翔实可靠的优势;图书馆提供获取全文的便捷途径,而网络厂商始终很难根本性解决版权问题;图书馆做到对用户终身免费,而厂商不可避免地会用这样或那样的手法牟取利润。
与用户沟通有三大关键要素,一是信息渠道、二是资源组织方式、第三才是内容本身。内容就是资源,图书馆拥有绝对优势。但在信息渠道和资源组织方式上,图书馆与互联网厂商相比处于劣势。
互联网信息渠道可划分为四类,即个人信息查询渠道、详细信息浏览渠道、推送信息接收渠道和在线沟通渠道。2014年南京大学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高校用户对这四类信息渠道的使用偏好。数据显示,用户在使用不同功能时对渠道选择的偏好存在差异。图书馆服务与互联网公众服务相比关注度不低(41.60%),经常访问实体图书馆的用户比例为78.17%,高于访问网络图书馆的比例(61.69%)。83.17%的本科生经常造访实体图书馆,83.73%的博士经常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用户越年轻越关注新媒体,用户学历越高则越偏爱官方网站和邮件渠道。图书馆应借鉴互联网渠道建设经验,将用户的精细化需求与相应信息渠道有机联系起来,才能让优质资源在用户中发挥其应有价值。
把合适的内容通过恰当的渠道推送给需要的人,这样才能使得用户与图书馆和谐共处,最大程度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并赢取用户的信赖和口碑。高校图书馆具有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图书馆不仅要对渠道职能细分,而且要对用户细分。用户的学科和身份的不同都会对其使用信息渠道产生很大的影响。及时做好用户调查时基础手段,然而还远远不够,数字图书馆系统本身就有大量的用户行为数据,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反映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内容偏好,这是一项需要前台(渠道)和后台(内容)互相融合的艰巨任务。
在互联网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互联网发展至今市场竞争逐步走向正规,如何理性地处理与用户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信息沟通渠道的合理配比,是图书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用户渠道的发展都不局限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存是大趋势,应该把新媒体投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做到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合理配比与平衡发展。互联网服务应当如此,图书馆服务亦是如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