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鸟工程
新疆地处干旱区,草场众多,畜牧业历史悠久,既是农业的基础,也是广大市民的肉食之源。光鲜的背后也有道不尽的苦水,啮齿类不仅破坏草场还能传播鼠疫,蝗虫就更不要说了,一旦爆发就是毁灭性的。曾几何时,为了对付这些害虫,牧民们可谓绞尽脑汁,甚至兵团出动飞机来喷砂农药,虽然短时间抑制了害虫的爆发,残余的农药破坏了环境、水源,更可恶的是也消灭了害虫们的天敌,过不了几年这些害虫东山再起,规模更加庞大。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消灭害虫又不至于破坏环境,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思考着。人们长期的观察发现,几种鸟类对于害虫的爆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于是引鸟工程应运而生,一时间生物妨害成为新疆生物界最热门的话题!
思考 粉红椋鸟 西瑞拍摄
此时一种食虫的椋鸟最早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就是粉红椋鸟(Sturnus roseus),号称“草原铁甲兵”。
粉红椋鸟形似八哥,中等体型(22 cm),繁殖期雄鸟亮黑,背、胸及两胁粉红。雌鸟图纹相似但较黯淡。幼鸟上体皮黄,两翼及尾褐色,下体色浅,嘴黄色。每年5-6月份,粉红椋鸟就会成群结队地迁飞至新疆繁殖,先在食物丰富的低山地带落脚,然后集群占据石头堆、崖壁缝隙等处作为巢址。为了争夺有利地势,雄鸟之间经常发生激战,此时它们头顶上部羽毛蓬展,用以恐吓其他雄鸟并吸引雌鸟。通过数日的选配,最终组建成“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开始共同筑巢繁育后代。
由于粉红掠鸟在新疆山前荒漠草原和草甸草原广为分布,数量很大,专以蝗虫为食,对控制蝗害起着重要作用,被当地群众称之为保护草原的“铁甲兵”。它们喜欢选择石缝集体筑巢,也会利用一些天然的巢区,例如牧民的石质羊圈,水库的石质大坝,甚至哈萨克人特有的石堆墓地群。由于自然界中供粉红椋鸟集群筑巢的条件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椋鸟在蝗害发生区的栖息、分布和繁殖,因此,招引粉红椋鸟的关键在于有计划给它们创造栖息繁殖的场所。
集群中的粉红椋鸟 西瑞拍摄
截止2013,乌鲁木齐南山冬牧场修建椋鸟石巢13300立方米,砖巢5栋。据说通过几年草原蝗灾生物治理工程的建设,不仅使蝗情控制在最低水平,还消除了化学农药对草地的污染,有效的维护了草地生态平衡,成为当地消灭蝗虫的主力军。粉红椋鸟是有控蝗虫的能力,但是效果真的有这么明显吗?其中存在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其一,粉红掠鸟和其他许多鸟儿一样都有一个特点,种群数量会周期性波动,这在繁殖地观察尤其明显。某个年份会特别的多,我们俗称“大年”。2009年和2010年除了北疆西部的伊犁和塔城地区还可见一些不大的掠鸟群繁殖外,在天山东部的鸟鲁木齐附近,包括阿尔泰地区,固有的巢区基本没有大面积的繁殖,记录也多是零星。近两年(2012-2013),是粉红掠鸟的“大年”。5月到6月间,大量粉红掠鸟到达北疆繁殖。从偏西的伊犁,塔城地区,中部的乌鲁木齐周边,北部的阿尔泰地区,北塔山地区,一直到西部的巴里坤大草原都记录到大群的粉红掠鸟营巢繁殖。粉红掠鸟种群周期变化的原因和食物有关,繁殖期主要食物是蝗虫,蝗灾也是有周期规律的(西瑞 2013)。关键问题就是椋鸟的大年和蝗虫爆发是否一致?由于椋鸟是迁徙性种类,种群的波动还要看越冬地的情况。
其二,目前大规模人工修筑砖块、水泥等不同材质开放性鸟巢,而粉红椋鸟入住率不高。原因可能在于,粉红椋鸟营巢时,会选择具有良好隐蔽性及安全性的地点作为巢址,且鸟巢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而人工巢往往盖的比较随意,且建在开阔的草原上,不符合椋鸟们的要求,换句话说,我们提供的不是它们想要的。
粉红椋鸟的房子 赵序茅拍摄
其三,很多地区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边搭建房子,招引椋鸟;一边又利用化学药剂对蝗虫进行毁灭性的打击。这样一来蝗虫体内的化学药剂对粉红椋鸟及雏鸟产生毒害作用,影响粉红椋鸟种群存活率及其种群数量,进而削弱对蝗虫种群数量的自然调控作用。(王晗 2010)。
其四,充裕的食物供给是影响鸟类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粉红椋鸟每年繁殖一代,每窝产卵3-8枚,孵化15天后雏鸟破壳而出。雏鸟成长过程中食量剧增,甚至超过成鸟。尤其是5-10日龄雏鸟生长发育迅速,在此期间食物供给不足会造成雏鸟发育缓慢,甚至停滞,最终将无法迁飞回越冬区。因此,在筑建人工鸟巢时应当充分考虑食物数量与粉红椋鸟种群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蝗虫发生区域,筑建规模适宜的人工鸟巢数量,确保粉红椋鸟繁殖期、育雏期及雏鸟离巢等不同阶段的食物供给,将是维持或扩大粉红椋鸟种群数量的根本保证。(王晗等 2010)
不要误解嘴里的草不是吃的,而是用来装饰卧室的 西瑞拍摄
其五,椋鸟在新疆因为掠鸟吃蝗虫,当然是益鸟,被人们普遍保护,但在越冬地,例如印度,粉红掠鸟是以谷物为食,试想这么大的食粮群怎么办?很难保证人家不打开杀戒,如此一来还是白忙活。
参考文献
王晗, 李占武, 于非, 薛东耕, 季荣. 2010. 新疆哈密地区粉红椋鸟繁殖行为及招引对策的初步研究. 动物学杂志, 45(4): 139-143.
西锐. 2013. 粉红椋鸟草原的铁甲兵. 新疆人文地理 (汉), (4): 96-9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