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a08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ara0807

博文

他是中国发明口罩的第一人,也是首位被提名诺奖的华人,曾67天消灭鼠疫挽救中国国运

已有 3335 次阅读 2020-2-14 11:08 |个人分类:德先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他是中国发明口罩的第一人,也是首位被提名诺奖的华人,

曾67天消灭鼠疫挽救中国国运


1.gif


提到口罩,平时你不会觉得稀罕 ,但在疫情面前,却是生命的保护伞。你也许不知道,20世纪初期,一位华侨发明并推广了中国第一款口罩。也正是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遏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鼠疫蔓延,拯救了中华大地上无数生灵。经此一“役”,他成为国际上备受敬仰的“英雄”,而彼时,他才刚刚30岁出头。


在当前全国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认识一位中国现代防疫事业的先驱——伍连德。


远渡重洋,回到祖国投身医学


伍连德,字星连,祖籍广东新宁。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的一个华侨家庭。


他自幼聪慧,7岁时在当地“大英义塾”学习,成绩优秀,17岁时获取英国皇家奖学金而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在剑桥和伦敦获得了各类荣誉。他以其关于破伤风论文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在剑桥大学毕业后,伍连德曾游学德、法两国,1902年在巴斯德研究所师从著名学者梅契尼柯夫,专修传染病学、热带病学、微生物学和卫生学,先后被授予文科学士、外科硕士和医学博士学位。


2.jpg


1905年伍连德回到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医学院从事热带医学研究。同时开设诊所,开诊行医,走上了人生第一个巅峰,在当地很快就小有名气。


显然,此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未来的人生会出现多么大的变化。


1907年时,伍连德忽然接到了一封印刷精良异常的信件,署名更是不得了:居然是大清朝直隶总督袁世凯!


堂堂清帝国高官,为什么会给一个远在南洋的医生写信?


原来,经清廷外务大臣施肇基和海军大臣谭学衡力荐,袁世凯是亲自邀请伍连德到天津就任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相当于副校长)。


3.jpg


是留在这衣食富足的槟城,还是远赴风雨飘摇的大清?伍连德思考了许久,终于,胸中那远方青年游子久存内心的报国之情,压倒了对眼前安逸的眷恋。


于是,伍连德毅然放弃了已有的事业,只身前往一切都是未知的故国。


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伍连德,决意改变清末只重书本的陈腐教学方式,也抛弃了那些第二流的日本教材,直接升级到全欧洲最新的教材,引进世界医学最新的成就,并且同时用中文和英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样的付出很快就收到了效果,短短两年以后,伍连德就拥有了一批学术精湛,且视野非常广阔的学生。


这些学生即将和伍连德本人一起,承担起一个扭转国运的重大任务…


东北防疫,担当大任


1910年11月,一场肺鼠疫从俄国贝加尔湖地区沿中东铁路传入中国,并以哈尔滨为中心迅速蔓延,4个月内便波及5省6市,死亡达6万多人,其中仅哈尔滨市就死亡5272人,一时尸骸遍野,举世震惊。


大清朝野震惊。日俄均以防疫为由,准备抢夺东北控制权,各国外交使团频频施加压力。


清政府外务部选派了毕业于美国丹佛大学的时任海军总医官谢天宝博士负责东北防疫,可是谢天宝谢绝了这项任命,除非朝廷事先拨付巨额安家费。


后经施肇基从中推荐,伍连德临危受命,担任起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这一重责,他从天津挑选了一名学生做助手,二人只身前往哈尔滨。


4.jpg


到达哈尔滨后,他一边与当地的官员和医生沟通,以了解鼠疫发展到什么程度和可能探究的此次鼠疫的来源,一方面对患病新亡者进行了尸体解剖,取血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


在当时民智未开的中国,解剖尸体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更是被政府所不允许的。伍连德冒着行天下之大不韪和可能被传染的危险,毅然决定解剖,后在简易的实验室里培养出鼠疫杆菌,经过分析证实,哈尔滨流行的是肺鼠疫,通过人际呼吸飞沫传播。这是科学史上,第一次提出鼠疫分类。


为了有效地防止疫情蔓延,在1911年1月,伍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他不避艰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径路,取得确凿的事实依据。


当时正值年关,为阻止疫情随返乡过年的人流沿铁路传播,伍连德提出了初步的防疫措施:控制铁路、公路交通,以防瘟疫蔓延;隔离疫区;向关内征聘医生。他还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培训、调动包括邮递员在内的各行业服务人员一起投入防疫活动。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还专门设计了一种双层纱布口罩,用于隔离病患,后来被称作“伍氏口罩”。


5.jpg


当防疫进入最后阶段时,考虑到腐尸极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伍连德又说服大家,将染病尸体集中火葬。由于“有违”传统人伦,此事上报清廷并获准后才予办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火葬。

6.jpg


这一行动,在后来也被公认为东三省鼠疫防疫的转折点,在国际上同样引起了很大反响。


依据世界上最新的防疫理论,严格的科学方法,积极的措施,伍连德在不到4月的时间内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鼠疫流行。


为介绍灭鼠经验,清政府委派伍连德等人筹集组织奉天鼠疫国际研讨会,并于1911年4月3日至28日举行“万国鼠疫研究会”,参加会议的有英美等11国代表33人。


由于事关国家的主权与荣誉,外交部不惜出银10万两作为财力保障,从而使这次会议成为历史上由中国举办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是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极富价值的一页。


后来,伍连德又成功控制了哈尔滨、上海发生的霍乱、鼠疫疫情。1930年,他出任中国海关检疫管理处处长,兼任上海检疫所所长。


首位被提名诺贝尔奖的华人


作为接受西方医学熏陶培养的科学家,伍连德同样重视中国传统医学。


他发现,中国传统医学在当时西方的影响力极为微弱,比如当时的经典,美国医学史家嘉立森(F. Garrison)出版的《医学史》一书,对于中国医学篇幅不到一页,且有不少误解。


对此伍连德深感必须尽快著文立说,将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历史推向世界,使学术界能够正确认识到中国医学发展历史上的成就。


他身体力行,和王吉民先后花费了16年的时间用英文撰写了《中国医史》一书,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历史与成就,维护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和尊严。


该书于1932年出版,并再版多次,成为早期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英文著作,受到国外医学家的重视。


伍连德专注于中国医学教育和发展。1914年,伍连德提出在北京建一所,现代化医学院和医院的建议被采纳——这便是后来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


他前前后后在中国主持兴办了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校,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医学人才。


1937年夏,伍连德的上海寓所和他苦心创建的一所检疫医院被日军炸毁,同年他决定举家南下,回到故乡马来西亚槟榔屿。


7.jpg


自此,往事渐渐尘封。当年的事迹,周围的人知道的并不多。


1960年1月21日,伍连德在槟榔屿逝世,享年81岁。1月27日的《泰晤士报》称“伍连德的逝世使医学界失去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毕生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回报,我们将永远感激他。”


由于种种原因,当年中国内地的人们对伍连德知之甚少,几乎被遗忘。然而在1983年,由著名的流行病学家拉斯特主编的《流行病学词典》中,唯一被提及的中国人就是伍连德。


2007年,诺贝尔委员会披露了1901年-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的资料。因在肺鼠疫方面的研究和贡献,伍连德于1935年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尽管当时有英侨民身份,但在诺奖候选人表中,“Country”(国家)一栏填为“CHINA”(中国)。这是已公开的资料中,首位被提名诺贝尔奖的华人。


伍连德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被人们熟知并敬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51291-1218442.html

上一篇:【招聘】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2020年2月招聘
下一篇:智车科技第5周自动驾驶周刊丨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通过ISO 26262认证;丰田研究院推出P4自动驾驶测试车
收藏 IP: 114.254.4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