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pei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peiY

博文

疆行漫记32, 2017年7月17 II,古格王国探幽

已有 3081 次阅读 2017-9-7 23:30 |个人分类:野外考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西藏史载,吐蕃王朝灭亡后,西藏进入四百年的分裂割据时期。吐蕃王朝最后一代赞普朗达玛被谋害时,他的两个儿子尚小,权柄被两派贵族操纵,分别控制着卫藏一部和山南的东部。双方对峙,连年征战,一直延续到他们的后代。后来,朗达玛的一个名叫尼玛衮的曾孙在他的父亲又被害后,带领亲信及一百名骑兵,向西逃亡到荒远的阿里布让(今日的普兰县),并与当地地方官的女儿结为秦晋。此后,尼玛衮经过惨淡经营,终于又成了雄踞一方的新兴的地方封建势力。后来他又生了三个儿子。在儿子长大后,又让这三个儿子分别控制着三个小政权。其中,幼子德祖衮控制着象雄(即今扎达县)。此后,德祖衮的大儿子柯日不仅继承了父业,而且还将其伯父的地区也归并在自己的名下。但他最伟大的事业,是开创了长达七百年的藏史上有名的古格王国。

      ....去阿里前,我曾看过有关资料。古格王国遗址西距扎达县城廿公里左右,是个依山而筑的古城堡群。那土山高300米,山上有300多间房屋,300多孔孔穴和三排10余米高的佛塔,以及一些碉堡、工事和地道。其中尤以红庙、白庙和轮回庙等最为壮观。使古格王国遗址身价倍增的是那些至今仍存留于庙堂之中的风格各异的壁画、雕塑和石刻。三者中又以壁画著称,比之西藏其他地方更具有活泼和写实的个性。此外,王宫四周还有几座著名的古庙遗址,以及当年堆放战俘尸体(如今已成为干尸)的藏尸洞......

    世袭十六个国王、有七百年江山的古格王国在西藏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和特别神秘的一页,它的兴废至今仍是个谜。有说是同时代的达拉克(今克什米尔)使得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人头落地的。就连遗址本身也有异议,有些学者认为,该遗址也许是早在古格前的象雄国的王宫遗址也未可知.....

在雪域高原,在这块地球的表面上隆起得最高、而又千年不语的隔世之域,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真切而又虚幻,扑朔迷离、莫衷一是。或许,这就是西藏的魅力之一。”

  ……….

以上文字仍然是摘自探险家余纯顺的《余纯顺孤身徒步走西藏》一书,不长的篇幅生动地叙写了古格王国的起源、灭亡以及遗址的基本情况。我便偷懒借了过来,从而不必费心斟酌文字,可以专注于图说。


我身后即是古格遗址全貌


也许是太过偏远,这里不像大多数景区那样人山人海,每天的游客屈指可数

景区管委会的房子,没几个工作人员

1961年起,这里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山的台阶,有些陡,到最高处有300多米

半山稍平坦的地方,边上的窟窿是洞穴

整座山遍布洞穴,边上的排水沟为后来所建

每个洞穴都有编号,里面空空如也

从半山向下俯瞰

向下俯瞰,可见很多房间没了顶,仅残留四堵墙

快到山顶的时候,露天的台阶变成了隧道

隧道内有些地方很窄

爬完隧道,从这道门出来,才上到最高处平台。此门一关,根本无法上到上边。

山顶上也是很多房间的断壁残垣

四壁陡峭,无可能攀爬

风雨侵蚀,遗址损坏已较严重,有关部门做了些排水装置减轻流水冲刷


从最高处往下看,遗址四周被河道包围

山顶平台的房间很大,资料记载应该是最高统治者居住的地方

过去的富丽皇宫,如今成了这样


在最高处平台的残垣断壁中,我偶遇一个隐秘之处,一道小门上写着"冬宫”二字,从小门下去是幽深的台阶,边上还有一根铁链,我一只手抓牢铁链,沿着陡峭的台阶向下。

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通到什么地方,看到前方洞口有亮光就又放心了

下完台阶,发现又连着一条平的通道,从透光的地方看出去,发现是在山腰的位置

随后发现通道两边凿出很多洞窟,靠山边一侧的凿出大洞,光线敞亮,靠山肚一侧的里面黑黑的,有些瘆人,我壮胆进入其中的一间,用手机的亮光照明查看,里面除了厚厚的黄土一无所有,莫名的我突然生出一种惧意,仿佛那黑黑的地方会有只手伸出来抓住我,吓得赶紧逃到有亮光的地方。

靠近山边的一个洞穴,通往通道的洞口很小。后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冬宫”是当时古格王夏天避暑的地方。

参观完格遗址,我深感自己是很幸运的,能有机会亲眼见识这一伟大的遗迹。而写下开头那些文字的余纯顺先生,当年因一场鼠疫的爆发,与古格遗址失之交臂。他在文中这样写道:

“这次我不能去古格了,是这场不期而至的疫情使我一时还难圆古格之梦。浪迹天涯多年了。窃以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和遭逢都是有其理由和缘分的。当理由不充足、缘分未显时,勉强从事便没有意义。我很想到古格去看一看,倒不是因为‘不到古格就等于没到阿里’这句话。为了走遍西藏,我已四上高原了。为了古格这个‘失乐园’,莫非我还会第五次进藏吗?!”

真的很可惜,天不假年,他英年早逝,终究没能亲临古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40159-1074798.html

上一篇:疆行漫记31, 2017年7月17 I,波林山寻植物
下一篇:疆行漫记33, 2017年7月18,扎达-仲巴
收藏 IP: 210.72.88.*| 热度|

4 刁承泰 朱朝东 黄仁勇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