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TB11

博文

基因编辑技术漫谈 精选

已有 7322 次阅读 2016-8-20 10: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关于NgAgo的讨论激发了大家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热情,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技术,不专业之处请方家指正。


CRISPR-Cas9技术自诞生以来,及大地便利了基因的改造和编辑,在各个实验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不过在其便利之后,CRISPR也有着固有的缺陷。它在寻找基因组特定位点并进行切割上表现非常理想,也适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细胞等不同的生物。但它存在两点非常重要的缺陷,一是需要在结合位点附近存在PAM序列,在进行实际应用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限制;二是需要额外的引导RNA,而RNA本身并不稳定。


今年年初韩春雨老师对于NgAgo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进展,从研究者的热情中也可以看出现有CRISPR体系的不尽如人意。NgAgo仅仅是可能的基因编辑工具之一,让我们回顾下还有哪些新的技术:


更小的CRISPR

CRISPR-Cas9的一个潜在应用是用于重写患者体内的疾病基因。不过目前的基因疗法中采用的腺病毒载体只能搭载有限长度的片段((~4.5kb)。目前主流使用的来自酿脓链球菌的Cas9酶(~4.2kb)加上RNA片段对于这些病毒来讲太大了,没法打包进去。一个解决方案是寻找更小的能够打包进去的Cas9酶。MIT的张峰还真在金黄葡萄球菌(臭名昭著的耐药菌)中找到了一个这样的酶[2]。去年12月,两个组成功地利用mini-Cas9纠正了老鼠中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相关基因。


更多选项

Cas9仅仅是一种能够操作DNA的酶,人们也在从不同物种,寻找具有不同序列特异性的蛋白。一个备选是Cpf1,它比Cas9小,而且特异性很高。不过从本质上讲Cpf1Cas9没有什么太大区别,都是RNA诱导的DNA内切酶(RNA-guided endonuclease),主要的区别在于Cpf1不需要tracrRNA,而CRISPR需要crRNA以及tracrRNA(或者一条sgRNA)。另外Cpf1切割后产生黏性末端,而不像Cas9,产生平末端。另外一个备选的酶C2c2,它的靶标是RNA而不是DNA,是细菌抵御RNA噬菌体的武器(比如MS2噬菌体)。可以用来对RNA进行研究或者治疗RNA病毒带来的疾病。


基因编辑

很多组利用CRISPR技术来敲除基因中特定片段,从而使该基因失活。很多时候人们管这个叫“基因编辑”。不过说实话,假设基因组是一本书的话,烧掉书中的一页并不能叫做“编辑”了这本书。


当很多人试图利用Cas9进行基因编辑的时候,Cas9会在DNA上形成一个断口,这个断口一般会被修复通路直接连接起来(error-prone),这样就造成了敲除的效果。但如果想重写相应的基因片段,就不太方便了,因为这通常依赖需要模板的修复通路(比如Homologousrecombination),在生物体中发生的频率并不高。


今年4月的一个工作带来了一些进展[3]。在该工作中,作者使用了一种改造的Cas9,可以结合到DNA上,但不能切割。这个酶上连接了一个胞苷脱氨基酶(Cytidinedeaminase),可以在Cas9结合DNA,打开双链后,将邻近基因序列中的C改成U,从而使得对应位置的碱基信息,由G-C,变成A-T



不过可以想象,由于Cas9和Cytidine deaminase之间的linker是有弹性的,所以该方法不能对碱基进行精确的编辑。换句话说,只能把基因之书某个位置的前后几句话改写(你也不知道是几句)。


Argonaute家族

这就包括韩老师之前提出的NgAgo。这些蛋白的好处是不需要位点附近有PAM序列,也不需要sgRNA。不过原来大家认为它们的工作条件比较特殊(毕竟来自嗜热菌和嗜盐菌),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目前关于NgAgo还没有定论,也不排除该家族有其他合适的备选。


其他

还有很多体系,大家用了很多年,进展也不大。比如丘奇(Church)的实验室,原来想找基因编辑的酶,就没找到CRISPR,反而找到一个叫lambda Red的东西。也能进行DNA操作,不需要sgRNA,只不过只能在细菌中用。。目前张峰和丘奇也在尝试其他不同的选择,包括整合酶以及重组酶。用这两个酶比较多的,其实是MITTimothy Lu


本文主要参考了

[1]http://www.nature.com/news/beyond-crispr-a-guide-to-the-many-other-ways-to-edit-a-genome-1.20388

[2]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0/n7546/full/nature14299.html

[3]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3/n7603/full/nature17946.html#affil-auth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7304-997567.html

上一篇:世界一流大学一景
下一篇:科学界的1%:加剧的收入不平等
收藏 IP: 124.205.77.*| 热度|

6 齐志敏 黄永义 吴炬 刘学武 强涛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