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ngw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w88 蒙以养正,默以存志,恒兀穷年,利永贞。

博文

年度汇报小记

已有 4526 次阅读 2014-11-7 14:4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年度报告是前几天结束的,但从准备到报告结束的过程却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或许是自己真的太久没有认真准备过一次报告了。大约半年前导师告诉我说定于十一月初做年度报告,届时名义上的导师和组内的博后等若干人参加。之后,心里一直都悬着这事,如果不能做出些结果或者做得很好的话,实在说不过去,毕竟这么早就打了招呼。可是真快到了的时候,自己却不慌不忙,没事儿人一样。相反组内另一个同样要做年度汇报的女孩子显得很在意。她还专门在十月初提醒我说我们应该好好准备了,就这一个月时间了,她也放下手上的实验全力准备。我那时候觉得太早了点儿吧,几张PPT不是一天就可以平凑的么?

可是十月真是一个烦人的月份,各种大小会议,奔波繁忙不停,一会是研究生院的年度会议,一会儿是所里的学生会议。等到了中下旬后,时间看着看着就要到了,自己数据还没处理出来,就更不提PPT怎么做了。我做PPT的风格都是先把数据图谱摆出来后,就很快的把PPT串起来了。正式报告之前,导师和小老板告诉我一周之前要做下试讲,然后再一周的缓冲仔细修改。试讲之前,小老板休假,大导师一向不管,只看结果,过程一概不问,也最好不要去找他。怎么办呢?只有那么三四天时间,处理数据和做PPT,好在只是试讲。自己就只能硬着头皮把一堆数据一股脑儿堆叠在PPT,有些实验理论部分,自己都不太能十分的讲述出来。到了试讲那天才把PPT做完,讲的时候很快速了过了一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小老板休假回来第一天就接到了新的比较棘手的这么个事儿。就是怎么引导我修改好报告,并清晰表述好结果和理论的结合。这也是这里最重要的部分。试讲后第一天,小老板找到了我,把PPT又给他讲了一遍。他直接说介绍部分要像写论文introduction开始那样,介绍引入课题。并且PPT的内容要尽量简化语句,短小精炼,遣词造句都需要很考究,接着结合我的内容示范说了两句。这效果立马就不一样,让我下去自己这样把所有的语言简化,但尽量把所讲的内容都要呈现出来。这样听众才可能跟着讲述同时,看到PPT文字有比较好的理解跟进。在PPT结构方面,最好一个实验,一个hypothesis,这样才可能把整个报告更连贯性串联起来。半个小时交流很快过去,让我下去自己修改去,并第二天继续跟他汇报。我抱着本子回到办公室,继续埋头修改。

试讲后第三天下午,我又去了小导师办公室,讲了一半,继续让我修改数据的图谱表现方式。好吧,第四天又去跟他讲了一遍,这次数据没什么问题了,大体结构也修改差不多了,行文内容也凑合了,讲得也还算清晰了许多。可是有些设计理论解释的地方,尤其是每个实验之间的串联转接还不够流畅。小导师果然是多年的经验,在有的理论晦涩,可又不能不提及的地方,就尽量变着方式地简化处理,我算是学习了。交流结束后,还在让我把很多细节修改下,然后就周末自己回家练习了。但是走的时候落下一句,下周一再来讲一次。我当时听了就服了。周末也继续小调了下,出去玩了一天,一起玩的小伙伴说这报告就是形式,没什么的。但是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的重要性。玩过后周日下午开始才又赶紧练习了几遍,录音听了听,然后做了些调整。周一了,我以为小导师忘记了这事儿吧。没想到他吃了午饭,还没等我主动去找他,他就到办公室来找我了。我算是彻底服气了。这也是最后一次练习,最后还在对理论部分的介绍进行微调。我把准备好的台词又得做些调整。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和打磨,周二的报告如期进行,不超过半小时的讲述,很快过去了,感觉跟平时的练习很有不同的感觉。有一种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的输出感。导师小组给予了很多积极的意见,当然,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也体会到了一把仔细的准备、修改和揪心的时刻之后的轻松与释放。似乎本科、硕士答辩都没有的那种紧张、纠结、压力和反复,甚至这么用心准备,这样的复杂经历和感受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理在斯乎?

自然,这次也是自己最感觉充实的一次报告经历。几分难忘,拉杂记录几笔。或许,这只能说明是自己太菜了,需要这么反复的修改和练习,见者请轻喷,勿大泄。

07-11-201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9546-841829.html

上一篇:应该多听听博士答辩
下一篇:你好!西元2015年
收藏 IP: 212.114.252.*| 热度|

1 罗汉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