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ng--与岁月成正比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Ising 普世无关我,孤心送远行。月眠风滞两栏凭,莫道惯于长夜数兰清。

博文

学习物理的原因[转]

已有 6629 次阅读 2007-4-14 10:55 |个人分类:转载|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发信人: cowman(亲爱的,我回来了)
标  题: 朋友,咱们还要继续学习! Re: [转]我们已经接近物理

确实,这是个危言耸听的题目,而jcg本身好像不具有给物理学(一个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庞大且及其复杂的领域)下结论的背景和实力。因为文章中透露出作者对物理学的非常不了解,甚至让人怀疑以这样的方式在物理学上“混饭吃”,能吃到饭吗?或者说,能喝到米汤吗?不敢苟同。可能刻薄了点,但其实是真心希望jcg同学继续多学学,多看看。对于物理学,我也是这是个小本科生,不敢奢望考物理学混饭吃,只是有些兴趣学习这个东西。我是这个版的忠实的学生,很久没上bbs,今天过来,看到这样的标题有些惊讶,抒发写感叹而已。

给物理学做断言是非常非常(两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她非常非常非常(三个非常)的复杂。不要说整个学科,仅仅是凝聚态----或者再缩小一点,高温超导----咱们再缩小一点,铜氧面----干脆咱们再缩小一点,这个看似简单的CuO2结构单元----用Anderson的话来说,crazily complicated。因此,结论,好像不是那么容易下的哦。个人认为(小小的看法,不要以为是结论哦:),物理学应该是架飞机,从她起飞开始(那是几千年前的事了,这飞机很牛哦:)就只能持续向前,停下来(不要选这架飞机本身为参照系哦:)就得往下掉,而不是什么所谓“大时代”不“大时代”的。你可以说,某个领域在每个时间段显得很繁荣,但记住,那是在跟什么做比较。Lagrange曾经说自己很痛苦,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把牛顿力学有重新写了一遍,错过了所谓的“大时代”,但这“一遍”,给物理学却是革命性的----现代物理学里到处都是Lagrangian,这个Lagrangian正在不断的向我们提供新的信息,或许正是自然在怂恿Lagrangian这么干。

没有什么容易或者不容易的东西。人,这种动物本身也是要进化的,包括这种动物的大脑,至于有没有极限,不得而知,至少现在不是下结论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以前的东西“容易”,咱们举个简单写的例子,你提到了Weinberg,他的关于弱电统一理论的工作成名在60,70年代,现在拿出来看看,也不会觉得容易哦,不信你试试看,未必能容易得看懂。咱们再看远一些,说说像Neother这类人的时代的工作,他跟Lagrange和Hamilton是一个时代的,那时上上个世纪了。大概知道Neother定理吧,想想看,从global symmetry推广到local symmetry,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哦。

说到实验现象。真的枯竭了吗?就谈jcg比较感兴趣的凝聚态吧。详细点,咱们再说一回关于超导的冬冬。从80年代以来,美国人在这方面大把大把的砸钱,砸到后来,实验好像没什么突破,看来这个里领域是不是要被“结论”(这里咱们不妨把他活用为动词)了。但突然间,跑出来个超导铁磁共存,Tranquada又弄出来个“stripe phase确实存在于高温超导”,而沈志勋他们又用中子打出来些好多搞理论的人希望的和不希望的东东,又有些日本人说“哟洗哟洗,咱们得考虑铜氧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连一些经典的冬冬都有新的实验不断在涌现,例如有人在charged colloids中观察到了派尔斯不稳定性,这可是派尔斯先生早在30年代就用理论预言且一直希望看到却到死都没看到的东东哦。

又说实验和理论的关系。好像并不是“总是实验先有突破 ,然后理论上就开始有突破”。现在,这二者关系很平等,没有谁先谁后(我可没有否定实验所担当的角色哦)。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说个早点的,eistein,购库吧,他的“邪说”----广义相对论,是先有理论,再有实验哦;Dirac,牛人吧,正电子可是在它的理论中被预言的哦,然后真的被人发现了;又例如Josephson效应,这可是Josephson先快人快语了一通,然后被实验证明了;再例如weinberg他们所期望的w,z bosons,也是他们快人快语了一通,然后“不出乎意料”的被发现了。甚至连Yang-Mills在50年代玩的那个小小的数学游戏,经过't Hooft之手,对标准模型做出精确的定量计算,然后一堆实验说“I 服了 u”;最近的,高温超导中stripe phase,这是个zaanen在80年代一片理论文章中得小小猜测,95年真的被tranquada看到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觉啊!”看起来,“总是实验先有突破 ,然后理论上就开始有突破”是不是因该缓行哦。阁下的意思呢?

“我们用的单位是米和秒这样的单位,而且几乎所有的历史上采用的的单位都差不多在这个量级”,这豪奇怪哦,大概是阁下比较倾爱或者是只知道这个量级吧,因为即使是做凝聚态的科学工作着们也不太愿意用米去衡量两个原子间的距离,或者用秒去刻画电子在能级跃迁的时间,毕竟,推着一大堆零不是太方便。更不用说那些做高能的,如果用米和秒,他们所在的实验室无法为他们支付笔和纸的费用。同样,那些做天体的,如果问他们蟹状星云到地球有多少“米”或者来自哪个星云的信号到地球花了多少“秒”,估计他们会想你索取买草稿纸的费用。

我不太明白什么叫做“凝聚态的知识不如量子力学的知识”,实在不明白你是想把们区别为两个不同的领域呢,还是想告诉我们“种田的知识不如使用锄头的知识”。同学,回头看一看量子力学的历史,他是在不断地被应用中产生的。就好像heisenberg有个非常著名的模型叫heisenberg模型,别忘了heisenberg本人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

请问阁下知道什么是“大统一理论(GUT)”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名词出现呢?或者说,是什么迫使这个东西出现呢?多看看书吧,多看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书,对一个事物的批判要基于对其的了解,而且不仅仅是来自一些科普读物上的知识。对“美”的追求,是物理学内在的要求,回顾一下哪些著名的公式,确实很“美”。什么又叫作“知识包括物理都不是为了应用”,别忘了“知道”是个动词,知道自然是怎样的工作,这个“知道“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应用”;当然,如果你要重新定义这些词汇,也请在事先说明一下。

你可以说物理学推动生物学的发展,但别忘了,这本身又取决于物理学自身的进步。物理学发展到今天,各个领域有各个领域的精彩的未知,不仅仅是生物方面。高能,还有很多很多的实验要做,这个领域的丰富程度大概你是无法想象的;凝聚态,这本身就是个很广很广的领域,生物物理也可以被包含与其中,而现在在这个领域的新实验现象不计其数,理论也非常繁荣。尤其将不同领域交叉在一起的时候,很多全新的观点涌现出来。如果你不信,可以去看看frank wilczek的文章,他可是做高能物理出生的,但在量子霍尔效应,高温超导方面,他有独特的很具开创性的见解;也可以去看看preskill的东东,他以前是做黑洞出生的,现在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方面很有建树;同时,也看看golstone和nambu提出他们的高能理论的时候,是建立在和BCS超导理论作比较的基础上,甚至连题目都对此毫无遮掩,而这套理论成立标准模型最惊人的一部分。

同学,想想吧,被这么轻易的给物理学下什么结论。

次后,我也说两句关于弦论(string theory)。还是那句老话,评论一个事物之前请先了解他,这很重要。对于弦论也是一样,他当然有试验基础。弦论起源于对强相互作用的解释,早在70年代初 't hooft就发现强相互作用可以用一套2维的理论来解释,而这样的理论被弦论解释得非常好。你知道弦论是如何干净漂亮的给出实验中的regge trajectories?诚然,弦论确实很数学化,你会发现现在做弦论的人很多都同时做数学物理,弦论本身很追求数学和物理学上的完美,这也是其诱人之处。理论本身的有些部分确实在现阶段看来可能超出了实验所能猎及的范围。但如果有机会学学她,你会发现很多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在这套理论里面被说得很清楚彻底,例如教你如何把fermion引入一个系统;如何使用那些规范条件使得所见为物理可测;为什么要有自旋;阐释了规范场和广义对论的联系(这是早在50年代规范场提出之初被人注意到的)......这套理论还非常精巧的把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融合起来,尽管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补充一下,我本人并不热衷于干这个,但这理论确实很干净漂亮。现在还有很多人把弦论的观点涔透进别的领域,能搞出些意想不到的东西。不信,可以去看看wen xiao-gang,wilczek之流的作品。

最后,想为BEC说两句,有人说这不重要。别忘了,咱们的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基础至少在现在看来,就靠她了。同时,这也是个理论指导实验的典型范例。这领域里面又非常丰富的东西,什么规范场,以前的凝聚态理论,高能理论...都能在这个领域里面转起来,你不信,推荐你看看h.stoof的文章,这个家伙是现在做BEC理论少有的高手。

很多东西,现在看来没用并意味着以后也一样是废物,就像当年爱因斯坦的理论和普朗克的冬冬被视为异端,然而现在却被奉为命根。再着,学物理就跟学别的任何东西一样,凭个人兴趣而已,就像有人喜欢打游戏,而有的人不喜欢打游戏;就像有人喜欢同性恋,而有的人不喜欢。这是兴趣使然,不要挂上“责任”“吃饭”之类的。干好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就玩儿别的,别硬撑。伤了身体可不好,伤了花花草草小朋友也不好。

文中可能有过激之处,还望阁下海涵。仅以此文与阁下共勉。也希望各位兄台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学物理还是种地,或是灌水玩儿游戏。别强迫自己干不喜欢的东西,那太痛苦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5-1391.html

上一篇:物理人生(1)
下一篇:中国SCI杂议(1)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