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离“安全提醒函”有多远
131019 李健
“安全提醒函”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工程安全、质量追踪的一种方式,它体现的是企业诚信和职业诚信,它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规矩和企业共识。2011年,新华社记者也挖掘出了几个发生在我国的工程“安全提醒函”案例。
“90岁”的北京“洋灰桥”
北京京西永定河上有座由法国工程师设计、英国人建造的“洋灰桥”,至今已服役90年仍然安然无恙。1982年,也就是“洋灰桥”服役近60年时,北京门头沟公路部门受到一封来自法国的书信,寄信人善意提醒:“桥的设计使用寿命是60年,如今时间已到,应立即停止使用”,令人惊讶的是,这封“安全提醒函”信件并不是来自当年桥的设计者,而是设计者的后人所寄。
北京洋灰桥
“96岁”的武汉景明大楼
1999年武汉景明大楼的业主收到一份来自英国建筑公司的来函,告知“景明大楼的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役了2年”,声明此后出现任何安全事故都与该公司无关。这座由英资景明洋行设计并建造的景明大楼建于1917年(注:百度说为1921年,这里不做深究考证),共有6层,现已被武汉市列为历史优秀建筑保留,目前状况良好。
武汉景明大楼
“80岁”的广州海珠桥
海珠桥是中国第一座钢桥和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梁,由德国工程师设计、美国公司兴建、使用英国钢材,于1933年2月正式通车。2005年,曾提供建造广州海珠桥钢材的英国企业向广州市市政部门发来传真,提醒海珠桥的钢材已经有100年历史,达到其材料的使用寿命,已进入疲劳期,如继续使用则应进行测试和加固。
广州海珠桥
“106岁”的上海外白渡桥
2007年岁末,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英国一家工程设计公司的信函,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同时还重点强调“建议检修水下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发来此函的是英国霍华思・厄斯金公司——上海外白渡桥100年前的设计与建造单位,其全部手工绘制的图纸,完成于1903年8月25日,中方存留的一套图纸共六卷,至今留存在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
这份“提醒函”,当年曾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有网友在网上留言道,“从1906年打桩、1907年竣工到2007年这100年来,外白渡桥经历了晚清(4年)、民国(38年)和新中国(61年)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英国霍华思公司也更换了四五代人,按照中国式思维,他们有一百个理由,无须在意一百年前设计建造的那座桥今天是否安然无恙。令人感慨的不仅是一百年来外白渡桥内在质量的坚不可摧,不仅是一百年后我们能收到这样一封一丝不苟履行了一百多年承诺的商业函件,这封信同时也提醒我们始终漠视甚至不常提及的一个常识——职业诚信意识。”
上海外白渡桥
前几天的博文汇总了一些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触目惊心的“43起.桥祸”—— 大桥塌,“二桥”塌(重庆二桥),“三桥”塌(杭州钱江三桥),小桥(一周前的庐山西海景区引桥)也塌,频发的“桥祸”使这些桥成了“夺命”之桥,超载货车压塌桥,洪水暴雨冲垮桥,桥上的人踩塌桥,烟花爆竹炸塌桥……,更可笑的是有个今年10月7日刚刚发生的“桥祸”——建于1983年的广东惠州市惠东县的省道“旱坑桥”,设计者介绍其使用寿命是100年,可刚过“而立之年”就塌了,17日官方发布坍塌原因为“洪灾和超载导致”。……
刚使用30年就塌了的广东“旱坑桥”
这频发的“桥祸”该让我们如何面对那些由老外在我国设计建造、把安全信念融到骨子里的“长寿”桥?如何面对我国隋朝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并建造的、距今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如何面对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老先生设计的已“76”岁的钱塘江大桥?我们不感自惭形秽吗!
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
“76岁”的钱塘江大桥
前不久,德国《世界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西方消费者不信任中国制造”的文章,他们是根据美国爱德曼国际公关公司公布的对世界各地消费者信心指数的调查数据。文章称“中国在新兴工业国里获得消费者信任的程度最低,而中国大型企业在德国的成绩最差,只有19%的德国消费者对他们有信心,在法国是22%,在美国是26%”。根据调查,西方消费者对中国企业的负面印象主要是由于他们觉得“中国企业业务不够透明和开放,通常在危机中不负责任,也没有保护环境的理念”,他们注重的除了产品本身,还包括企业的名声和形象,以及企业的运营是否规范。爱德曼调查了在2009年至2011年间,消费者对金砖四国(包括中国)企业的信心指数一直在上涨,但2011年后,信心指数一直在下滑,2013年跌到了35%,其中下降最快的就是中国。相比之下,消费者对发达国家企业的信心指数在2009年维持在较高水平达到70%,而德国企业占据了榜首,消费者对它们的信心指数达到了80%。
“信任”的建立需要信念做支撑并付诸行动:我们交付的产品安全吗,我们的工程质量禁得起甚至是上百年漫长过程的考验吗,我们从骨子里视安全和质量为自己的终生责任吗?我们离“安全提醒函”究竟有多远?!
相关阅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