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xu000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0xu0008

博文

周伯通(老顽童)的科研眼光 精选

已有 6381 次阅读 2021-4-22 22:02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文 l 徐鑫

这是我的晴耕科研,雨读金庸」系列的第32篇。


我在生命的每一个重要关头,都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周伯通(老顽童)

01

周伯通的科研眼光,一句话概括:明见万里

他一生经历一次插足、两次结义、三次拜师,都是为了选择最具科研潜力的武学方向。

他完成四次科研否定和肯定,成为宗师级人物。

他开启了未来武学的新方向。

他还传递了「无科研相」的大科研观,直指人心。

且听我慢慢道来。

02

周伯通的一次插足,始于拒练先天功,代表了他本真质朴的科研判断

周伯通和南帝皇妃瑛姑的不伦之恋,发生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之后、王重阳携周去大理和南帝交换武功的时候。

王重阳深谋远虑,对自己死后的武林格局洞若观火。他最担心的,表面看是西毒欧阳锋,其实更是铁掌水上漂,裘千仞。

之所以说表面担心欧阳锋,因为王重阳算准了《九阴真经》就是欧阳锋的心头好,用《九阴真经》为饵,就可以控制欧阳锋,所以不用过于担心。

事实确实如此,后来「伯通乘乱纳瑛氏,重阳遗计定欧阳」,王重阳诈死诱来欧阳锋,以一阳指破了欧的蛤蟆功,换来全真教二十年和平发展。

之所以说其实更担心裘千仞,因为当王重阳邀请裘参加第一次华山论剑时,裘居然推辞了。这件事让王重阳看出裘非池中之物。王重阳从裘千仞身上看到了刘邦的影子: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史记》项羽本纪

裘千仞推辞王的邀请,能看出裘的几点过人之处:

一是知己知彼之能。四绝心存侥幸,错误地估计了王重阳的武功,为人作嫁,成就王重阳的威名。裘千仞则保存实力,以待有为。裘千仞不接受王重阳的邀请,还说明他可能看出王重阳命不久矣。

二是为人隐忍。欧阳锋中了王重阳的计策,被破去蛤蟆功,裘千仞则没有轻易上当。这是裘超过欧阳锋的地方。

三是精通高科技。裘千仞精通化学,他通过化学方法锻炼铁掌,成就不可限量。而且可能量产。

四是示人以弱。裘还默许大哥裘千丈招摇撞骗,营造名不副实的假象,以韬光养晦。如果没有他默许,以铁掌帮的情报能力,怎么可能让裘千丈为所欲为好多年。

王重阳预感时日无多,又考虑到欧、裘的威胁,他采取了几个措施:

和一灯交换武功,并散步「南火克西金」理论,以对抗欧阳。这个措施好处不要太多,既能得到大理绝学,为后面伏击欧阳锋做准备,还能遗祸江东,让一灯成为众矢之的。但这个计划大概率可以针对欧阳锋,小概率会影响裘千仞。后来裘也中招,是王始料不及的。

王重阳的第二件措施,是逼迫周伯通练习自己的绝学《先天功》,以遏制裘千仞。王重阳最重要的棋子,是周伯通。全真七子不堪大用,周伯通却是武学可造之才。把周打造成第二个王重阳,「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后来周伯通万里追击裘千仞,固然部分是因为瑛姑,也可能是源于王重阳的遗嘱。最终裘万般无奈、心灰意懒,才在第二次华山论剑前,拜倒在一灯门下。

然而周伯通居然拒绝练习《先天功》。所以王重阳只能带他去大理,以便路上做工作。

为什么说王曾逼迫周练习《先天功》呢

线索有三:

一是周伯通并不会《先天功》。周是武痴,对吃、喝、男欢女爱等没有任何兴趣,只喜欢武功,以至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这种情况下,他师兄会而他不会《先天功》,只能是自己不想学。所以,王想让他学,需要逼迫。

二是王为什么要带周去大理。王只是为了和一灯交换武功,为什么要带上周伯通?可能王计划一人教两个人《先天功》,对于年老力衰的他,省时省力功效大。

三是为什么周伯通可以去大理皇宫转悠。一定是王重阳告诉南帝,周伯通也准备练习《先天功》,会保持童子之身,一灯才失去戒心的。否则王室法度森严,周怎么可能进入内苑接触女眷?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嗜武如命的周伯通不学《先天功》,这可是王凭借独步天下的绝学啊?

因为《先天功》代表的,不是先进的武学方向

《先天功》需要童子之身才能练成,违背人性、常理。

佛教经典《维摩诘所说经》都说,「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诘菩萨尚且有妻子,为什么《先天功》这么绝情?

周伯通甚至可能对王和林朝英的纠葛不以为然。他可能认为,如果一门武功不近人情,那一定不是好武功;如果一门科学违背常理,必为妖怪。

管仲临死前,齐桓公问:“易牙如何?”管仲答:“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又问:“开方如何?”答:“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又问:“竖刁如何?”答:“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易牙开方竖刁通过杀子、背亲和自宫来向君主表忠心,都是不近人情、违背常理的,必有巨大阴谋,管仲所不齿。(金庸小说中这三件事都有代表:杀子的凌退思,背亲的王重阳,自宫的岳不群)

在武学选择上,王重阳背亲(拒绝林朝英),周伯通可能不赞成。

我想后来的《辟邪剑谱》,周伯通也一定不赞成。

周伯通没有拒绝和瑛姑的感情,某种意义上,是对王重阳处理林朝英感情问题的无声反抗,和他拒练《先天功》,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周伯通的一次插足,和瑛姑的孽缘,是周伯通一生抹不去的污点,是他对道德伦理的践踏。

然而,周伯通拒练《先天功》,却是他的一次主动武学选择和抗争,代表了他对武学科研伦理的遵守:不近人情、违反常理的科研,不要触碰

03

周伯通的两次结义让他武功飞升,是他科研眼光的独到之处

周伯通一生结义两次,对象都是流芳百世的天下大侠。

金庸小说中有很多结义,如段誉、乔峰、虚竹三人结义,如黄药师、杨过忘年交。

但这些结义一般都是彼此身份相当、或武功相若。比如段誉和乔峰结义时,乔虽然是天下闻名的北乔峰,但当时段誉内力已经强于乔峰,《六脉神剑》又神妙无方。比如杨过遇到黄药师的时候,黄虽然成名已久,但杨一声长啸持续一顿饭的时间,让黄惊叹他的经历一定有过于常人之处。

周伯通和王重阳结义时如何呢?

(周伯通对郭靖说)你真的不愿么?我师哥王重阳武功比我高得多,当年他不肯和我结拜,难道你的武功也比我高得多?

可见,周伯通和王重阳结义时,周和王完全不在一个level上。事实上,周后来被黄药师用计赚得九阴时,周的武功也还不如黄药师,更远不如王重阳了。从周伯通的话语中,也看出一开始王并不想和他结义。

那么,周伯通是怎么打动王重阳最终同意结义的呢?

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周伯通可以做到「善不吾与,吾强与之附」(曾国藩语):良朋诤友不主动,那我就主动地、死皮赖脸地结交。他和郭靖结义也是这样达成的。

另外最终周也证明了自己。看后来周的种种表现,无论是武学修为,还是武功创新,尤其是对武学趋势的把握,都是天下第一流。

周和王重阳结义,看似高攀,实则平等,周甚至是全真托孤之人。第一次华山论剑王重阳中神通开局,第二次华山论剑前周伯通截胡裘千仞,第三次华山论剑周伯通中顽童收官,可以说不负重托,完美接力,跨越近百年。

如果说周伯通第一次结义,表面高攀,实际完成托孤重任,那么周伯通的第二次结义,表面低就,实际完成自度、度人的壮举。

周伯通在桃花岛独居己久,无聊之极,忽得郭靖与他说话解闷,大感愉悦,忽然间心中起了一个怪念头,说道:“小朋友,你我结义为兄弟如何?

周伯通和郭靖结拜,得到的机会,是他的《空明拳》和《双手互搏》的第一次测试,并大获成功。这次测试,让周伯通打开了身手的枷锁。

这次测试还让周伯通悟到了自己武功已经高于黄药师,周以后也可以「出门一笑无拘碍,我辈岂是蓬蒿人」了。这次测试,也让周伯通打开了自己心灵的枷锁。

另外,周伯通还从郭靖那里得到了《九阴真经》下卷。

最关键的是,周伯通以往的武功一味空、柔。

周伯通道:“我这全真派最上乘的武功,要旨就在‘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跟着将这四句话的意思解释了一遍,郭靖听了默默思索。

自遇到郭靖开始,周伯通从郭靖的降龙掌中得到启发,空、柔并不是武学最高境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周伯通后来成为一代宗师,遇到郭靖是重要机缘。

所以,世人只知道郭靖受益于周伯通,不知道周伯通从郭靖身上,收获更多。

后人有对联讽(赞)伯通:

清浊一锦帕(瑛姑定情之鸳鸯锦帕,是周一生道德污点),

成败两大侠(王重阳给周启蒙,郭靖给周飞升)。

总之,王重阳带周伯通入门,郭靖带来周武功大成的契机。

04

周伯通的三次拜师,代表周逐渐成熟的科研眼光

周伯通一生曾三次拜师。

王重阳那么高的身份,年龄又大,而且教授了周伯通武功,但只是周伯通的师兄。

所以,周伯通自主选择的三次拜师,都极不简单。

第一次,意欲拜郭靖为师

那老人又问:“此外还有谁传过你功夫?”郭靖道:“九指神丐洪恩师……”那老人脸上神情特异,似笑非笑,抢着问道:“洪七公也传过你功夫?”郭靖道:“是的。洪恩师传过弟子一套降龙十八掌。”那老人脸上登现欣羡无已的神色,说道:“你会降龙十八掌?这套功夫可了不起哪。你传给我好不好?我拜你为师。”随即摇头道:“不成,不成!做洪老叫化的徒孙,不大对劲。洪老叫化没传过你内功?”郭靖道:“没有。”

周伯通的这次拜师,始于言,终于行。

周伯通点出了原因:洪七公的降龙掌没有内功,不行。

事实上不仅洪七公,丐帮前帮主乔峰也有同样的问题:乔内力不如段誉,竞走在六十里以上就一定会败给段誉;阿朱偷盗《易筋经》,出发点也是补充乔内力短板。

郭靖的武学方向,始于老顽童一句话。后来郭靖的降龙掌有九阴辅佐,能连发一十三道后劲,无坚不摧,这层境界,已经超过洪七公。

所以,周伯通第一次拜师,自度度人、自觉觉他。

第二次,意欲拜金轮法王为师

法王叹道:“中原五大高人,今见其二,老僧死在三位手上,也不枉了。只可惜那龙象般若功至老僧而绝,从此世上更无传人。”提起右掌,便往自己天灵盖上拍了下去。

周伯通听到“龙象般若功”五字,心中一动,抢上去伸臂一挡,架过了他这一掌,说道:“且慢!”法王昂然道:“老僧可杀不可辱,你待怎地?”

周伯通道:“你这甚么龙象般若功果然了得,就此没了传人,别说你可惜,我也可惜。何不先传了我,再图自尽不迟?”言下竟是十分诚恳。

同第一次拜师的始乱终弃不一样,这次周伯通「十分诚恳」。

让周伯通变得诚恳的,是《龙象般若功》代表的武学阳刚之美。《龙象般若功》一掌一拳击出,几乎有十龙十象的大力。

自此始,周伯通已经不再执着于全真派空、柔的武学了,而是对武学的重、拙、大有了体悟。

第三次,意欲拜杨过为师

两人激斗将近半个时辰,周伯通毕竟年老,气血已衰,渐渐内力不如初斗之时,他知再难诱杨过使出黯然销魂掌来,双掌一吐,借力向后跃出,说道:“罢了,罢了!我向你磕八个响头,拜你为师,你总肯教我了罢!杨过师父,弟子周伯通磕头!”说着便跪将下来。

同第二次拜师的「十分诚恳」不一样,这一次周伯通甚至跪下磕头了。

让周伯通如此折节的,是神雕时期最具美学、实用价值的武学,《黯然销魂掌》。

周伯通的三次拜师,是周伯通武学眼光和品味的成熟和物化

05

在犀利科研眼光的指导下,周伯通的武学科研经历了四次否定和四次肯定,最终成熟

周伯通的四门常用武功依次是全真武功、《空明拳》、《左右互搏》、《大伏魔拳》,是经历了自我否定和肯定最终形成的。

第一次,否定《先天功》,肯定普通全真武功。

第二次,否定降龙掌,肯定空、柔的《空明拳》和繁复的《左右互搏》。

第三次,否定完全空、柔、繁,欣赏重、拙、大的《龙象般若功》和黯然销魂掌

第四次,否定一味重、拙、大的黯然销魂掌,施展从九阴中化来的大伏魔拳,既内力雄厚阳刚,也招式繁杂多变,华美庄严。

周伯通虽以单臂应战,然招数神妙无方,杨过仍感应付不易。瞬息间二十余招过去,杨过暗想我虽只一臂,但方当盛年,与这年近百岁的老翁拆到一百余招仍是胜他不得.我这十多年来的功夫练到哪里去了?但觉周伯通发来的拳掌之力中刚阳之气渐盛,与“空明拳”的一味阴柔颇不相同,心念一动,猛地里想起了终南山古墓石壁之上所见的《九阴真经》,此刻周伯通所使招数,正是真经中所载的一路《大伏魔拳法》,拳力笼罩之下,实是威不可当。

06

周伯通的科研眼光,还开启了未来的武学方向。

第三次华山论剑,周伯通总结:

周伯通得意洋洋的道:“好,你们站稳了听着: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老顽童居首。

邪、狂、僧、侠,都过于偏颇,有悖科研中庸之道。顽童不着功利出于好奇的心态,是科研的中和境界。

杨振宁说:

要决定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应该保守还是激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想这其中应该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是国家利益要高于团体利益;第二是要奉行中庸之道,不走极端

所以我给中国年轻人的建议是,要更加关注自身兴趣的发展。但是如果你让我给美国的年轻人提建议,我会建议他们对自己所谓的兴趣少关注一点,也要多考虑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趋势

周伯通的观念和另一个赤子顽童觉远境界一致。周伯通的境界,在年幼的张君宝(三丰)、郭襄心中种下种子,他们都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07

周伯通还尝试输出自己的大科研观

周伯通哈哈大笑,说道:“你们瞧这大和尚岂非莫名其妙?我帮他讨经,他反而替他们分辩,真正岂有此理。大和尚,我跟你说,我赖也要赖,不赖也要赖。这经书倘若他们当真没偷,我便押着他们即日起程,到少林寺中去偷上一偷。总而言之,偷即是偷,不偷亦偷。昨日不偷,今日必偷;今日已偷,明日再偷。”

不偷即是偷。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研究和不研究,没有分别。

所以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科研相

周伯通自己也践行无科研相这一观念,后来做偈曰: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武学相佐,

忽然顿开金绳,

这里扯断玉锁,

咦!

华山顶上论剑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08

总结一下周伯通的科研眼光

科学研究不能不近人情,违背常理;

科研碰到大师和好的方向,要强与之附;

科学研究要注重意义,但也要注意研究方法手段,两者平衡,秉承中庸之道;

科学研究没有功利心才能有原创发现;

最后,科学研究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过于执着,还要注意身体。

周伯通在科研之余,以饲养玉蜂为乐,甚至白发转黑。

周伯通是科研、人生赢家,他最后真正做到了:

May there be enough transitions in your academic life to make a beautiful sunset.

科研生命中有足够多的尝试,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注:图片来自unsplash。

相关文章

瑛姑的科研路

一灯大师的论文造假了吗?

裘千仞论文投稿血泪史

王重阳的科研杂志创刊了

郭靖的4.5次科研创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6720-1283280.html

上一篇:金庸小说中的科研诅咒
下一篇:金庸群侠的科研品味
收藏 IP: 123.168.251.*| 热度|

10 张晓良 黄永义 李剑超 卜令泽 王飞 胡爱国 周浙昆 杜占池 康建 蔡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