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xu000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0xu0008

博文

为什么你不需要基因检测? 精选

已有 21542 次阅读 2017-6-3 16:05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基因检测

爱因斯坦说:「只有两样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但对前者我还不敢那么肯定。」

当今世界科技领域有两大忽悠,人工智能和基因检测,但对前者我还不敢那么肯定。

商业化基因检测最大的忽悠在于:

把一部分人的需要,说成(或者默认为)所有人的需要;

把基因检测说成(或者默认为)遗传分析;

把相关说成(或者默认为)因果;把较小的贡献,说成(或者默认为)较大的贡献。

为什么说商业化基因检测只是一部分人的需要?

先说说遗传学的三个概念,表型,基因型和表观遗传。

生物的所有可观察特征被称为表型,比如高矮胖瘦,黑白智愚,健康或者疾病。

基因型则指生物的DNA序列。

表观遗传指DNA的高级结构等。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表型=遗传(基因型+表观遗传学)+环境

所以,可以看出,表型和基因型有关系,从基因型常常可以部分判断表型,但是这种判断多数情况并不可靠。

总的来说,遗传在所有人类表型中的贡献约为49%[1]

三大主要多基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中,遗传的贡献非常有限。

心脑血管疾病遗传的作用不到10%[2]

糖尿病中遗传的贡献少于一半[3]

不同癌症中遗传的贡献不一样。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肺癌还没有发现遗传因子;肠癌饮食贡献75%,黑色素瘤65-86%源于日照,非黑色素瘤90%来自紫外线,至少75%的食管癌和头颈癌是因为吸烟和饮酒,病毒和细菌对宫颈癌,肝癌,胃癌等的贡献分别从65%到90%不等[4,5]

商业化的基因检测,只能部分反应遗传中的基因型的信息。但很多国内的基因检测,常常夸大基因型对表型的作用。在商业推广中,上面的关系被简化为:

表型=基因型=商业化基因检测

而符合这一简单粗暴关系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比如单基因遗传病患者。

世界范围内,一共有大约10,000种单基因遗传病,出生时单一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大约是1%[6]而且,这些基因检测的目的常常仅在于,让这部分人控制而不是治愈疾病,或者合理备孕,因为单基因疾病大多不可治愈。

所以,基本上基因检测的适用人群非常小众。

为什么说基因检测«遗传因子分析

基因检测所能提供的关于遗传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

很多特征的遗传倾向比较明显,比如上面提到的糖尿病,还有IQ。青少年IQ中遗传的贡献高达0.75(0到1,0表示没有贡献,1表示100%贡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遗传分析并不能通过基因检测得到。基因检测只能反应DNA的序列,并不包含DNA的高级结构,也就是表观遗传学的相关信息。现在还没有DNA序列和表观遗传之间相对贡献的估计。

表观遗传学信息是很难衡量的,而且以后技术进步也很难检测表观遗传学信息,从性价比上看也是不划算的。

即使对于DNA序列,现在的商业化基因检测所能提供的信息也非常有限。

为什么说基因检测不能反应因果?

针对普通大众的基因检测只反应相关性。大多数疾病易感性的结论都是相关而非因果。

基因检测,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不会给普通大众带来实际的福祉。在中国,只靠商业营销也不会给基因检测带来很大的市场。

1.    一项覆盖几乎全球所有双胞胎的分析表明,遗传在所有人类表型中的贡献约为49%。Nat Genet. 2015 Jul;47(7):702-9. doi:10.1038/ng.3285. Epub 2015 May 18. Meta-analysis of the heritability of human traitsbased on fifty years of twin studies. Polderman TJ,Benyamin B,de Leeuw CA,Sullivan PF,van BochovenA, Visscher PM,Posthuma D.

2.    90%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有效预防。Circulation. 2008 Mar 4;117(9):1216-27.Preventing heart disease in the 21st century: implications of thePatho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 (PDAY) study. McGill HC Jr, McMahan CA, Gidding SS.

3.    WHO(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和遗传的关系的介绍。http://www.who.int/genomics/about/Diabetis-fin.pdf

4.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of extrinsic risk factors to cancerdevelopment. Song Wu, Scott Powers, Wei Zhu, and Yusuf A Hannun. Nature 2016January 7; 529(7584): 43–47. doi:10.1038/nature16166.

5.    Stem cell divisions, somatic mutations, cancer etiology, andcancer prevention. Cristian Tomasetti, Lu Li, Bert Vogelstein, Science, 24Mar 2017: Vol. 355, Issue 6331, pp. 1330-1334. DOI: 10.1126/science.aaf9011.

6.    WHO关于基因与疾病关系的介绍。http://www.who.int/genomics/public/geneticdiseases/en/index2.html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wl5ikZdSS0NWvTwo3N_QRg

习惯手机阅读, 应无所住而扫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6720-1058839.html

上一篇:微信在降低国人的智商吗?
下一篇:为什么我不担心人工智能?
收藏 IP: 218.57.175.*| 热度|

22 王春艳 刘乐乐 侯沉 范振英 杨正瓴 史晓雷 李颖业 迟延崑 张健 梁红斌 刘延星 白龙亮 雷蕴奇 梁洪泽 董焱章 侯悦民 xlsd aliala guhanxian houzhenyu biofans wqhwqh33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