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说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onjo828 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求知忌满,得志莫狂。

博文

应让企业家对未来有安全感

已有 3008 次阅读 2010-5-12 14:32 |个人分类:时政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应让企业家对未来有安全感
  文/周子勋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迅速转好,各地开始了新一轮的GDP追逐。不过,在政府部门沉迷于经济复苏的时候,国内不少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却在实施经济移民。虽然他们现在还在国内发展,但是实际上早已是拿“绿卡”的外国人了。比如我们熟悉的娃哈哈集团掌门人宗庆后就曾经拥有美国“绿卡”。
  “拿外国护照”、“长年累月奔走于国内外”,这看似风光,实际上却给企业经营带来了许多问题。企业家往返国内,时间成本、经营成本的增加自不必说,而更深的影响则是企业决策很可能因为企业家不在现场或“迟到”而出现问题。最近几年,日本商界流行“地头力”这一词汇,就是指企业面对重大市场变化,在现场瞬间做出反应的能力,而这种整合现场资源、人才的能力,往往系于企业家一人。可见,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家远居海外,自然会损害到自己企业作决策的及时、准确和有效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境况?是谁迫使他们走向另外一极?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不可否认,当前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身素质尚有待提高,在道德操守上也与国际通行的企业家职业操守有相当差距。但是,反过来看,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历史并不长,官本位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诚如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先生对媒体所言,“我们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以为计划可以代替市场,而且比市场会更好。我们以为政府官员可以代替企业家,而且比企业家做得更好” 。这就显示出当前我们依然缺乏对企业家的尊重,企业家自己没有安全感,对未来的发展也没有信心。
  实际上,民营企业家在推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发展方面作用很大,他们的企业不仅贡献大量税收,而且还解决了我国相当比例的就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国形成了改革开放前10年的农民企业家、上世纪90年代的官员企业家以及新世纪以来海归企业家三大企业家体系,他们是我们这个社会首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
  现在,这部分人却对未来缺乏安全感,不仅会妨碍企业现有的经营扩张,更对企业未来发展创新带来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企业创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企业创新绝不只是招聘或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发明、研制新产品,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家的职责。新的市场需要企业家去认识和发掘,新的营销模式需要企业家去思考和探索,而这种创新成功的概率并不高,需要的时间还会相当长。由于对未来没有安全感,大量的民营企业家更习惯于经营“短、平、快”的市场领域,一段时间大干快上,得到收益就抽身而退的现象并不少见。为了实现短期收益,他们更习惯下大价钱做广告,追求“眼球经济”,在企业创新和培养市场经营人才方面怯于付出,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自然不足。因此,中国企业创新力度不够,也与企业家缺乏安全感关系很大,要想让他们有动力去创新,就必须考虑给予企业家高度的安全感。
  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家的素质、状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未来。然而,我国企业家目前的整体素质并不令人满意,高素质人才比重太低。如果不尊重市场,仍认为官员会比企业家做得好,让企业家继续缺乏安全感,大量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势必很成问题。只有消除那种在过去和现在不少地方流行的“猪养得再大也是用来宰的”的“金猪”思维,人们才能重建对市场经济的信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879-323294.html

上一篇:目前物价指数符合市场预期
下一篇:西南大旱引爆水利经济
收藏 IP: .*| 热度|

2 金小伟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