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爱萍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aiping

博文

水稻纹枯病菌对不同寄主适应机制和水稻抗性途径

已有 3217 次阅读 2017-9-9 22:1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水稻纹枯病(Rice Sheath Blight)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仅东亚每年影响1520万公顷水稻,造成600万吨水稻的损失。同时,水稻纹枯病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融合群AG1-IA(Rhizoctonia solani AG1-IA),为14个立枯丝核融合群(AG1-AG14包括桥梁菌群)及融合亚群(ISG)病原菌之一,也是玉米和大豆纹枯病主要致病菌。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的育种材料加以运用,使用超过了40年的抗生素来防控(Groth DE,2008)在密植、高氮肥等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纹枯病日趋严重,但是迄今我们对其致病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水稻纹枯病菌是一类死体病原真菌(Necrotroph),具有广泛的寄主。

为了探究病原菌AG1-IA对不同寄主的适应致病机制,课题采用病原菌对不同寄主的侵染转录表达模式比较分析,获得在对不同寄主侵染过程中的关键致病因子,揭示了AG1-IA对不同寄主侵染的生态适应机制,SCientifiC REPORTS 7: 10120 (http://rdcu.be/vrKN );同时以水稻特青和雷蒙特材料,分别接种病原菌侵染,通过转录表达分析获得了抗感材料对AG1-IA的不同应答和网络互作模式,新发现SA途径在水稻对死体病原真菌(Necrotroph)的抗性中不但存在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发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水稻抗感机制提供重要的依据。Front. Plant Sci.,17 August 2017 https://doi.org/10.3389/fpls.2017.014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7017-1075145.html

上一篇:2017届研究生毕业了
下一篇:水稻纹枯病菌效应因子之IGFG模式
收藏 IP: 60.255.16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