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yucai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yucai1

博文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之批判

已有 36203 次阅读 2014-1-17 03:5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控制系统, 稳定性, 控制品质

对于控制系统,稳定性是一个基本问题。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是当前最牛的理论,适用于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一百多年过去了,李亚普诺夫和他的理论成了控制界的上帝和圣经。控制界牛人发表在牛期刊上的牛文章中,每提出一个控制方法,不管多么没用,都要牛气哄哄地李雅普诺夫一下。如果你的控制文章没有提李雅普诺夫,那就是对李上帝和李圣经不尊,是异教徒,不管你提出了多有用的方法,那是不能在牛期刊上发表滴。

我在荷兰读了控制硕士和博士,也成了李雅普诺夫的信徒。虽然有时会产生一些怀疑,但马上又悔恨自己信仰不坚定。

博士毕业后我大部分时间在控制工业界闯,小部分时间在控制学术界混。通过二十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对李氏理论的信仰基本倒塌了。

下面是我的忏悔录。

对一个控制系统的要求,是在稳定性前提下,达到一定的控制品质。控制品质是指控制器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或者抗干扰能力。

在控制系统中,只有控制品质产生经济/军事效益,稳定性是一个基本前提。但控制学术界,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倒过来了,即重稳定、轻品质。谁让大家都是李亚普诺夫的信徒呢!

李雅普诺夫在1892年发表的博士论文《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中给出了稳定性的科学概念和相关理论。论文发表后多年默默无闻。人们对它的兴趣在冷战初期(19531962年)开始,因“李雅普诺夫第二定理”被认为适用于航空航天制导系统的稳定性。大量的相关文章开始出现,并进入控制系统文献中。冷战期间美国军方和北约在自动控制领域大量投资,搞控制理论的人经费足够,想搞什么就搞什么,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最后导致了控制学科的数学化。

李雅普诺夫第二定理说,对于一个控制系统,如果能找到一个正定函数,其导数是负定的,则系统是渐进稳定的。定理非常简单,该函数后来就叫李雅普诺夫函数。

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不必求解系统状态方程而直接判定稳定性。一百多年前,对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常常是很困难的,因此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就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

经过二十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李雅普诺夫第二定理的实用性很值得怀疑。第一,稳定性条件是充分条件,这导致系统控制品质可能很低;第二,对于一个新的控制方法,你要自己找出李雅普诺夫函数,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让我再用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历史说事吧。法国的Richalet大约于1977年提出了MPC的一个版本,做了很多成功的应用,但是控制学术界就是不接受,经常拒绝他的文章。在美国,Cutler1980年左右搞出了DMC控制算法,在石化工业普及应用,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自己也发了财。但当他把自己的成果写成博士论文申请答辩时,差一点没通过。(这是我最近从一位美国资深教授那里听到的小道消息。)

这两位MPC控制技术的开拓者当初不被学术界接受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为他们的控制算法提供李亚普诺夫稳定性证明,犯了控制学术界的大忌。这段历史证明,控制学术界对李亚普诺夫的过度崇拜,阻碍了MPC的发展。

到了1990年,MPC技术在石化工业取得巨大成功,控制学术界不得不低头,也开始研究MPC,成了一个新的时髦。(上海交大的席裕庚老师在80年代初就在德国研究MPC,是例外。)

一开始,一些学者试着证明DMC等工业MPC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发现李亚普诺夫理论用不上,因为工业MPC控制算法用的都是有限时域(finite horizon)。于是他们就把原有的MPC算法改成无限时域 (infinite horizon,终于证明了稳定性。乌拉!文章的作者一下就成了控制界大牛。这工作重要吗?对李亚普诺夫信徒,这极端重要。但在工业MPC应用中,大家还是用有限时域(finite horizon)算法。这样的工作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在黑屋子里丢了钥匙跑到屋外去找,说外面有光亮的故事。

有人领头,就有一大批人蜂拥而上,研究MPC,发表了成百上千篇论文。MPC文章怎么写呢?先提一个MPC算法,不管有没有用,然后找李亚普诺夫函数。找到,赶快去发表;找不到,再想另一个算法。给人的感觉是,发表的MPC算法都是为了能找到李亚普诺夫函数而构造的,从不考虑控制器的品质。

一开始我对学术界抱很大希望,等待着更先进的MPC技术的诞生,因为这里有这么多绝顶聪明的人。但等了二十多年,最后还得自己搞MPC算法。

在一个领域,如果大家都信一个教,迟早要出问题。

那么MPC用户就不关心系统的稳定性吗,稳定性是怎么验证的?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基本前提,工业MPC系统的稳定性是使用计算机仿真来验证的。过去的几十年,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高度发展,为什么不能用?

可是,李亚普诺夫信徒马上会提出,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并不能充分证明实际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找到反例的。是的,我们知道,但仿真用了成千上万次,实际的反例还没有碰到。我们还要反问,除了李亚普诺夫理论,为什么不研究一下基于仿真的系统稳定性理论?

那万一碰到一次系统不稳定,不就铸成大难吗?下面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2003年我在美国一家化工厂做MPC项目,被控对象是几套放热反应器。大家知道,如果放热反应器的反应温度控制不住,太高会引起爆炸的。所以开始做辨识测试的时候我有点紧张。厂里的工程师告诉我,为了防止放热反应器爆炸,装有联动停车机构,某些温度一超过危险点,保护装置就启动联动停车机构,迅速停车,以避免爆炸。所以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装置根本不怕控制系统不稳定,因为防暴停车机构是装在控制系统外面的。这种反应器停车就比较常见了,安全第一吗。对这种装置应用MPC技术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反应温度的控制品质,大大减少停车次数。看看吧,工业界使用没有通过李亚普诺夫稳定性检验的MPC控制器,来提高工业装置的稳定性。这是否有点讽刺意义?

有人会说,这是地上的工业生产装置,航空航天的应用可就不一样了。

故事二。1986年我在荷兰参加一个鲁棒控制会议,当时的鲁棒大牛都来了。德国航空航天研究所的一位控制专家做了一个报告。他介绍说,为了提高飞机的控制品质,他们设计的控制系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经过临界不稳定区域。这把大牛们听得目瞪口呆。

那什么样的控制算法才是控制技术中的好算法?

控制品质,即高响应速度和强抗干扰能力。在解决李亚普诺夫理论的保守问题之前,稳定性用仿真检验就可以;鲁棒性也可以不管,这主要是模型质量问题,在建模工作中解决。

那控制理论怎么搞才能有用?

很简单,多下厂看看。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工作有用的话。

 

(同学,我这样讲,是向你展示做研究需要的批判式思维。如果你对你领域的大牛们有这样的批判能力,那你离成功就不远了;如果你对他们只有崇拜,那问题就大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62928-759848.html

上一篇:学位贬值代表社会进步
下一篇:到底有没有免费的午餐?
收藏 IP: 113.106.201.*| 热度|

24 谢力 张向文 肖建华 杨正瓴 徐晓 李学宽 王国强 黄秋华 房松 肖重发 王悦 徐传胜 吴浩宇 王永林 韦玉程 石胜利 张永祥 翟自洋 章子凯 曹永胜 yewen wrh1985 zdlh sciencebing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