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网这么多谈SCI、IF和引用次数的博文,还加精,本人无法理解。
假设中国科研的目标是建设科学强国。SCI、IF和引用次数只是衡量是否达到这一目标的一个指标,绝不是目标本身。还有很多其他指标。问题是,如果把一个指标当目标来追求,能达到原来的目标吗?
观察了很多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中国人做事走极端,有做大做强指标的聪明,却没有认清目标的智慧。不知这是自古有之,还是现代才出现的问题。还请历史学家帮助考察一下。
给这种把某个指标当目标的现象起个名,就叫指标异化吧。
对理科生,我们用理科的语言叙述一下指标异化问题。
事实一。中国的SCI文章世界第二,但中国科学水平离世界第二差很远。
定理一。当某个指标被异化后,该指标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证明。由事实一可推出定理一。证毕。
举例一。一位没有指标异化的欧美研究者发表了250篇SCI论文,他就是一位优秀科学家;一位SCI指标异化的中国研究者发表了250篇SCI论文,他不是一个优秀科学家。
因为Nature/Scince/Cell文章也是建设科学强国的一个指标,由定理一我们可以得到
推理一。中国发表Nature/Scince/Cell文章第一时,如果这一指标被异化,中国就不会成为科学强国。
又因为诺贝尔奖也是建设科学强国的一个指标,所以我们还可以得到
推理二。中国得最多诺贝尔奖时,如果这一指标被异化,中国就不会成为科学强国。
我们知道,研发世界领先技术是目标,专利是指标。关于发明专利与领先技术的关系,我们有
推理三。一个专利异化的人得了很多专利,他不会研发出领先技术。
对文科生,我们用文科的语言叙述一下指标异化问题。
对个人来说,幸福是人生目标,名利是一个指标。如果一个人错把名利当人生目标,即名利异化,即使他有名有钱,也有可能很痛苦。
对国家来说,国民幸福是目标,GDP是一个指标。如果一个国家错把GDP当目标,即GDP异化,即使GDP高速增长,其国民也有可能远离幸福。
这些常识性的道理,为什么到了有五千年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的国度,就被念歪了?
(“博大精深”这四个字我年轻时听了有点敬畏,现在听了就发烦。一些人一到事情说不清楚的时候就神秘地告诉你这东西“博大精深”。其实高水平的好东西既简单又清楚,比如那牛顿力学、那相对论、那量子力学、那DNA、那李白的诗、那齐白石的画、那麻婆豆腐、那摇滚音乐,哪有什么博大精深!说不清楚就说不知道,不要博大精深找借口。不知为不知嘛,那谁说的。年轻人我告诉你,你开始说博大精深的时候,就是变老的时候。)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