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冬日将至

已有 1816 次阅读 2015-3-5 20:55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Christina Reed /文 姜天海/译


随着极夜的降临,本周,南极洲的白昼逐渐黯淡下去。
 
“当前的天气变化非常快。低压系统自威德尔海而来,带来了高达55海里/小时的大风和吹雪。”气象学家Elena Stautzebach表示。她作为一个青年科学家小组的一员,与小组一同来到德国科考基地“诺伊迈尔三号” 站上过冬,“期间,我们经历了明媚的晴天和零下10度左右的气温。”但是自5月28日开始,黑暗将会持续56天笼罩在这里。
 
这个科考站距离最近的邻居也有450公里,这里有着辉煌的气象学历史:科学家在此每3小时进行一次测量和观测,已经坚持了30多年。很多测量是程式化地按进度表进行的。但是视觉观察如云和天气状况、气压、露点温度、风速和风向、能见度等,必须由人来操作,更确切来说,是一个人。
 
“我们只有一个气象学家,只能偶尔休息。”小组的主要外部联络人、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与海洋研究所GertKönig-Langlo表示。这个冬天,那位气象学家就是Stautzebach。小组的行动遵循协调世界时(UTC)。早9点,正午,下午3点、6点、9点和午夜,无论天气如何,她都会外出收集数据。
 
“随着天色变暗,越来越难辨识不同的云层和云型。因此在没有日光的情况下观测时间长了很多,你需要在外面待久一点让眼睛适应黑暗。但这也意味着你有时间观赏到南半球美丽的星星,也更有机会见到极光。”她表示。
 
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Stautzebach必须要每天工作,扫除10个射线传感器上的积雪,折断上面的冰晶。这10个传感器中包括2个通风温度传感器、2个风速计(其中一个高出地面10米)、3个湿度传感器以及积雪深度和气压传感器,全都设置在科考站的200米之外,以避免风力和遮光的影响。Stautzebach也会爬上科考站的屋顶,检查能见度传感器以及检测云高的云幂测量仪。
 
随着气温下降,Stautzebach每三周就要驾着雪地摩托车到20公里外的Atka湾,在那里测量海冰和小片冰的第一波增长。随着冬日渐深,冰面已经足以支撑带有射线传感器的自动化气象观测站。
 
“在南极洲过冬并负责科学观测台,这是一个大挑战。”Stautzebach表示,“在冬季,我们要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的状况。我们的团队包括一个负责全站运营的工程师,一个与南极洲外保持联络的IT专家以及一个医生。此外,万一有火灾,我们还要自己变身成消防员。”
 
对于团队来说,2月底“最后一班飞机离开南极洲时”,冬季就正式来临了,Stautzebach表示,“我们从现在直到11月全靠自己” 。之后,9个人的团队在接下来的夏季也要留在南极洲继续工作,帮助下一个团队做好过冬的准备。
 
“我现在已置身于全球天气最恶劣的南极大陆,迫不及待地想要经历我人生中可能最极端的天气。比低温更激动人心的是伴随着吹雪和乳白天空的风暴。一旦风暴到达最高风速时,我常常会和一个同事(当然我们会带着无线电接收装置和GPS)走出去感受风的力量。”
 
“这个冬天我将会完全地享受南极洲的恶劣天气状况,一旦我回到欧洲,就会回想起我曾有机会在这里经历风暴。”■
Christina Reed 是自由撰稿科学记者。
   DOI: 10.1126/science.344.6187.1054
   鸣谢:“原文由美国科学促进会(www.aaas.org)发布在2014 年5 月30 日《科学》杂志”。官方英文版请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4/6187/1054.full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5年2月刊 科学·职场生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872222.html

上一篇:再度启程
下一篇:我的职业生涯
收藏 IP: 211.100.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