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urep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zureps

博文

太原科技大学的柱式建筑 精选

已有 10804 次阅读 2016-4-7 21:58 |个人分类:个人随笔|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说明:原文中误将美国国会大厦当成了白宫,特此更正!特别感谢重庆王老师指正!

太原科技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太原重型机械学院,2004年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在科大的建筑中,极像美国国会大厦的图书馆造型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校门、科技楼、实验楼、礼堂、校工厂、学生宿舍等建筑的柱式结构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天天和这些柱式建筑相处,便有了了解柱式建筑的冲动,迫切希望了解太原科技大学各种各样的柱式建筑属于何种柱式,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这些柱式建筑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柱式建筑起源于古希腊建筑,据说古希腊人借鉴了埃及人的柱式建筑,所不同的是埃及人将柱子建在建筑物的内部,希腊人则把柱子建在建筑物的外面,却开创了柱式建筑的典范。古希腊的柱式建筑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多立克柱、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们主要从柱础(即底座)、柱身和柱头三部分的样式,以及整个柱子的尺寸加以区分。

多立克柱式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为倒圆锥台,没有装饰,建造比例通常是: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为6:1,雄健有力,象征男性美,所以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著名的巴特农神庙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爱奥尼亚,与多立克柱式相比,有圆形基座,柱身有24条凹槽,柱高是其直径的8-9倍,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富有曲线美。由于外形比较纤细秀美,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科林斯柱式是公元前五世纪由建筑师卡利漫裘斯发明于科林斯,此亦为其名称之由来。它实际上是爱奥尼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亚式的涡卷纹。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盛满花草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雅典的宙斯神庙采用的即是科林斯柱式。

这三种古希腊柱式是否就是科大柱式建筑的原本?先来看图书馆正面柱式,6根短而粗,顶部有四个涡卷装饰,从柱顶装饰看,似乎应该为爱奥尼柱,但仔细对比会发现,爱奥尼柱是一对涡卷,但图书馆正面柱顶的涡卷为2对,且交叉而成,且其高径比也远不如爱奥尼纤细。而图书馆背面柱式,柱顶有涡卷和花纹装饰,但也并非典型的科林斯柱。但可以肯定,科大的这些柱一定和希腊柱有一定的血缘关系。那就需要跟踪希腊之后,希腊柱式建筑的命运如何?

公元前3-1世纪,罗马开始征战地中海沿岸国家,并最终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庞大罗马帝国。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柱式﹐并根据新的审美要求和技术条件加以改造和发展。公元1世纪,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里给柱式本身和柱式组合作了详细规定。柱式作为基本的建筑造型手段﹐在罗马帝国流行,形成统一的罗马建筑风格,具有代表的是罗马五种柱式。

一是罗马多立克柱式(男人柱),外观跟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相近,但在柱头下端添上一圈环状装饰;柱身下添加了圆环形柱础。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8:1,整个柱身显得比较粗壮。

二是罗马爱奥尼柱式(女人柱),柱式与古希腊爱奥尼柱式相同,只是把柱头上两个涡卷间的连接曲线改为水平直线。

三是罗马科林斯柱式,样子与古希腊科林斯柱式一致,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10:1,显得纤细高大;柱身上有24条凹槽;柱头部分由两层毛茛叶和涡卷图案组成,涡卷图案成对出现。

四是塔司干柱式,即去掉柱身齿槽的简化多立克柱式;柱础是较薄的圆环面。柱高跟柱径的比例是7:1,柱身粗壮。

五是混合柱式,上述几种柱式的混搭效果。如汉口东征教堂柱,柱顶采用了爱奥尼克与科斯特林式的混搭组合,而柱身采用塔司干柱式。

有了罗马五柱式,我们就可以说明图书馆正面和背面所采用的柱式:柱顶为爱奥尼克与科斯特林式的混搭组合。图书馆正面采用大涡卷,一大一小圆形装饰,图书馆穹顶也采用同样柱式(为方便标示,称为柱式1),只是为短小柱;图书馆背面柱式采用如上图汉口教堂混合柱(称为柱式2),图书馆柱式采用最多的即为这种混合柱,另外科大世纪花园广场柱也为这一形式。

在科技楼、实验楼、校门、交流中心等建筑的柱式为罗马多立克柱式结构(为方便标示,称为柱式3),柱身有凹槽、有基座。

图书馆的西门还有两个塔司干柱式(记为柱式4),柱身没有修饰,柱顶呈倒圆锥台。

在这些建筑中,还有一类比较有特点的是被异化了的柱式装饰,例如在图书馆一层廊柱、实验楼一层外墙的方形柱式装饰(称为柱式5)。显然,它们有别于希腊三大柱式和罗马五大柱式。那它们又是什么柱式呢?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后,欧洲大多数地区柱式建筑不再流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建筑师重新使用罗马柱式。16世纪下半叶产生了两种潮流:一种是刻意求奇,不惜破坏柱式的结构逻辑来创造新的建筑形像﹐如螺旋式柱身﹑断折的额枋﹑不均匀的开间﹑成组的柱子等,这种潮流被17世纪的巴洛克建筑继承,也被称为浪漫主义建筑,流行于意大利等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地区;另一种是刻意求同﹐给五种柱式订立严格规范,消除古罗马时期普遍存在的变体,作出苛细的量的规定,这种教条化的潮流被17世纪的古典主义建筑继承,流行于法国和北美等地。

19世纪,由于交通、考古、出版、摄影等技术的发展,建筑师对希腊、罗马、埃及、波斯等各个地区和各个时代的建筑遗产的了解越来越多,这为博取众家之长提供了可能,直接导致了建筑史上的折中主义风格,意即试图在各式建筑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折中主义没有自己独立设计风格,他们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自由组合各种形式。折衷主义建筑最著名的代表是巴黎歌剧院,在科大的柱式建筑中也多少可以看到折中主义的影子。如科大图书馆一层廊柱以及实验楼一层外墙方形柱式装饰和巴黎歌剧院的方形柱形装饰5对比,图书馆和学生宿舍三角拱门与巴黎歌剧院三角形拱门6,学生宿舍圆形拱门与巴黎歌剧院圆形拱门7等。


游走于太原科技大学,十分享受这些柱式建筑带给我的瞎想,感受希腊、罗马柱式结构的辉煌,神交于那些折中主义的建筑大师。尽管折中主义通常给人的印象是保守、立场不鲜明,和稀泥。但折中主义何尝不是一种勇于向一切优秀文化学习的典范,她体现了一种学习精神,一种不排外、勇于接受异见的开放心态,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记得在微信圈看过一篇“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作者:廖彬宇)的文章,在讲到北魏孝文帝时,说孝文帝拓跋宏是鲜卑族,孝文帝觉得自己没有文化,那就拜汉族文化为老师,而且也可以拜其他文化为老师。所以他又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师,因为当时正好佛教传入了。佛教里面有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留下的希腊文明的遗留;他又拜希腊文化做老师,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师;拜巴比伦文化做老师。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请进来当了中华文明的老师。他做了三件大事:第一,废除鲜卑语,所有的官员都学汉族。第二,不准再穿鲜卑服装,必须穿汉服。第三,迁都,从他们原来的首都,现在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迁到农耕文明的中心地,然后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的法律。孝文帝的这些举措,不仅是中华文明免于被灭亡的命运,同时给中华文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随后迎来了中华盛世唐朝。

孝文帝是不是折中主义者,我们可以猜测,但这种不带有任何偏见、虚心向一切优秀文化学习的胸怀正是当下我们理应具有的胸怀。只所以把学习看作一种胸怀,是相比于明清两代的夜郎自大,自认天朝上国的自我陶醉。作为大学里的老师和同学,天职就是学习,因此,大学更应该具备和传承这种虚心向一切比自己先进的东西学习的开放胸怀!


参考资料:

百度文库:希腊三柱式和罗马五柱式,作者不详。

百度百科:折中主义建筑

微信:廖彬宇“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47068-968558.html

上一篇:面食制作中揉面、醒面的作用
下一篇:力学中的毕达哥拉斯情结
收藏 IP: 171.116.91.*| 热度|

9 韦玉程 信忠保 黄永义 许培扬 赵晓东 董焱章 史晓雷 卢东强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