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dawn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dawning

博文

2017年工作总结与展望 精选

已有 11416 次阅读 2017-12-26 23:41 |个人分类:成长心路|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工作总结, 展望

又到年底了,是时候对今年的工作做一总结,并对明年做一展望了。下面将从工作总结和对明年的展望两个方面予以记录。

一、工作总结

1. 教学方面

今年上半年给吉首大学14级通信1,2两个班讲授《随机信号分析》课程,共计45学时。虽然自己学过该课程,后来考博也考过。在讲之前,以为自己都懂了。但是当站在讲台上讲时,就会发现有些地方自己并没有真正懂。这种不知道自己不懂是很可怕的。讲给别人听,看别人能否听懂,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懂的很好方式。通过上这门课,相当于自己又重新学了一遍,收获还挺大的。不足的地方还挺多,如:怎样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如何将这种理论课程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这些都是以后要持续改进的。

上半年还带了10个本科毕业设计。都是关于图像处理领域的。之所以选择这个领域,是考虑到图像处理上手容易,而且学习资源也很丰富,加上学生学过MATLAB。选这些题的学生来自通信和电子两个专业。最终的结果是:完成得马马虎虎。其中的主要问题有:(1对新知识的畏惧。可能是这届学生没有学过图像处理。面对一门新知识,缺乏自信,认为在几个月时间内学不会。(2对编程不熟悉。这是基本功的问题,唯有多练习方能提高。从这次带的毕业设计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编程都是不过关的。(3文档不规范性。学院给了标准的参考模板,可是很少有认真按照模板修改的。上述三个问题,其实就一点:懒!

2. 科研方面

今年发表了2SCI论文。不过这都是去年的工作。今年的工作,最近才有点成果。今年投稿了1SCI期刊论文(最近才投的),1篇中文非核心论文(为了校级项目结题),1篇中国地球科学年会论文。希望最近投的那篇SCI期刊论文能比较顺利。那2SCI论文能发表,得益于我导师彭真明教授的指导,以及我的同门王雨青博士帮我认真而仔细的修改。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今年撰写并提交了一项发明专利。这也是我第一次写专利,不懂套路。幸好有彭老师的耐心修改。尤其是对专利文书中的流程图,他前前后后给我改了多次。还要感谢实验室的刘伟博后和我的同事杨喜教授等人把他们的申请书发给我参考。

今年还参加了一次国内的学术会议。即: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虽然收获不大。但是,自己的感想挺多。为以后参加学术会议积累了经验。

3. 其他方面

发表了科学网博文23篇,每个月平均近2篇。去年的最后一天,我在科学网写了第一篇博文。那时我就打算坚持写下去。还好,我坚持了。这23篇博文中有9篇被加精,其中还有几篇置顶的。这是科学网的编辑们对我的鼓励。在此向你们道声谢谢。

今年上半年还担任了吉首大学通信教研室主任。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做管理,可是既然一时没有合适人选,领导让做那就用心做吧。其实教研室主任也不是什么管理岗,只是学校里最基层的服务岗而已,杂事比较多,需要有奉献精神。

二、对明年的展望

由于明年我将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访学一年。所以明年的主要工作只会包含科研工作和其他工作。现简单展望如下:

1. 科研方面

1)撰写并投稿2-3篇期刊论文;

2)撰写并投稿1-2篇会议论文,其中含学校认可的顶级会议1篇;

3)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2次;

4)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主体结构;

(5)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

今年尚有部分工作没撰写成论文。再加上在美国访学时在外方导师的指导下,争取能出一点成果。所以,给自己明年定的目标是写2-3篇期刊论文。这个目标虽然对我来说有点大。但是古语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因此,我为自己定了这么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希望不荒废了自己宝贵的一年,不浪费国家留学基金的钱。

后年6月就要博士毕业了。所以,明年年底前得完成博士论文的主体结构。最好是能完成初稿。否则会影响毕业进度。

今年的基金申请书写得不好,没有中。明年的申请书按照科学网上多位专家、前辈在博文中给的建议好好写,争取有个好的结果。

2. 其他方面

1加大博客发文量。写博客对我来讲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训练。2017年的发文量为每月近2篇。在2018年,我争取每月写3篇。全年达到36篇以上。

2突破学术英语写作关。最近写论文时再一次感受到了英文写作之重要和自己英文水平之低。科研生涯才刚开始,如果学术英语写作这关不破,后面很难有高质量的产出。基于此,在未来一年里,我将以西电秦荻辉教授编写的若干本学术英语写作指导书为参考资料,以若干篇学术论文的撰写为锻炼手段,突破写作这关。

32-3本反问题方面的书籍。具体包括地震反演、图像反问题、反问题的数学解法方面的书。以夯实反问题领域的研究基础。

20171226日晚于电子科技大学逸夫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9267-1091631.html

上一篇:怎样体验数学之美?
下一篇:对美国人的第一印象
收藏 IP: 202.115.10.*| 热度|

12 黄仁勇 林志远 范圣洁 杨金波 汪育才 张红光 张叔勇 彭真明 熊建华 刘建彬 柳林涛 杨绪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