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19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ish1968

博文

爱的活灵是一种强烈情感的外化——对佐伯人物形象的分析

已有 3084 次阅读 2019-8-31 07:22 |个人分类:陆放文章|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村上春树, 卡夫卡


                                        陆放   

      “佐伯”仅仅是卡夫卡旅途中的一位过客吗?作品中,佐伯是个十分特殊的形象。与另一个人物中田君相同的是,佐伯也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不同的是,佐伯与少年有着极其深厚的联系,也与入口石的打开,即一切异化的开始息息相关。通过大岛跟卡夫卡讲述的佐伯的过去,与卡夫卡夜间所看到的十五岁的佐伯,进一步表明佐伯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些东西那么简单,她有着更多的东西值得去研讨。本文将对村上春树所著的《海边的卡夫卡》中关于佐伯的片段进行解读,对其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海边的卡夫卡》主要讲述了一个背负了俄狄浦斯式诅咒的少年远走他乡,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展开的故事。而佐伯,虽是卡夫卡旅途中的一位过客,却与少年有着种种羁绊。

    大岛与卡夫卡的对话中涉及了很多关于佐伯的内容,其中包含了佐伯的过去,提到了佐伯的初恋情人的死对佐伯的影响。这是解读佐伯人物形象最初的线索,因为这正是佐伯所失去的,在小说临近结尾处也借中田与佐伯的对话与此相呼应。“深深爱着在这座房子里生活的一个男孩儿,爱的无以复加,他也同样爱着我我们活在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圈中,一切在圈中自成一体。”这里进一步说明了佐伯对其初恋的爱之深,而她的目的也很单纯,那便是爱。“为了不失去他,为了不让外面的东西破坏我们两人的天。”佐伯选择打开了入口石,为了永恒的美好,为了与恋人永远相伴,但最终的结局确是爱人离去,因此,佐伯“人生在二十岁时就已经终止了。”佐伯俨然成了行尸走肉,但唯一不变的是对那逝去的美好的怀恋与渴望,正如卡夫卡所说,“在思恋已然从这个世界失去的那个人。”

    卡夫卡在夜晚看见十五岁的佐伯时曾经说过那便是“又长又深的梦本身。”这阐明此时的现实中的佐伯是在梦中,而卡夫卡所看到的是便是佐伯内心强烈的情感所幻化出的活灵。十五岁的少女佐伯,失去了心爱之人,但却仍然对往昔与爱人共度的似水年华留有一颗炽热的心,那份亘古不变的爱,创造出了活灵。便像诸多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一样,这是情感的具象化。便像电影《美丽心灵》中的主人公纳什,他看到的三个幻影都反映着自己的内心,大学室友代表着对友情的向往, 小女孩象征着对失去的童年的渴望, 特工长官则对应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梦想。在卡夫卡第一次看到活灵前,曾与大岛有过一次对话,探讨“人在某种场合是可以生而化灵在空间游移并实现自己心愿的。”大岛给出了《源氏物语》中因“阴暗之心,邪恶之念”而化为活灵害人的例子,并给出了《雨月物语》中著名的“菊花之约”,讲的是一个武士为了遵守与另外一名武士的承诺,剖腹自杀,变成鬼魂准时赴约表明“人要为信义,亲情和友情舍掉姓名才能成灵。”但随后大岛所说的“爱即重新构筑世界,这上面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这句话体现了因积极的爱而化灵的特殊性,卡夫卡所看见的少女佐伯的幻影,便是积极的爱所化的活灵。

  “我是《海边的卡夫卡》,是您的恋人,是您的儿子,是叫乌鸦的少年。”

    卡夫卡对佐伯来说,是她的一个创造物,是她失去的初恋的替代品。这也解释了活灵出现的契机及为什么卡夫卡能看见活灵。在卡夫卡住进了佐伯初恋的房间后, 佐伯把卡夫卡当成了已死去的少年恋人,并与之交合,这可能是指一个梦,但“现实与梦幻相互混淆”后,佐伯内心的渴望便展现了出来,“填补失去的时光。”

    佐伯,是作品中一位无可替代的角色,她是一切异化的起因,也是主人公卡夫卡的创造者。在对推动情节和塑造主角作出了贡献的同时,更重要的的是她展现了活灵与强烈情感的关系,证明了“爱即重新构筑世界,这上面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理论,让读者明白了情感力量的伟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32549-1195957.html

上一篇:论程蝶衣的痴
下一篇:[转载]儿童风湿知多少
收藏 IP: 121.225.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