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十米远的前方 精选

已有 4331 次阅读 2011-9-12 17:46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十米远的前方

终于有一些秋天的感觉了,当你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其实一切已经不可逆转,包括记忆。这个假期一直在沉睡中度过,这些年了,我总是认为自己可以连续地睡上二十个小时。当下的中国是一个疲惫与挣扎的年代:以希望开始,以绝望收场。中年人的最大敌人就是战胜发自内心的时时涌现的绝望感。第一周的课上间或地与学生们谈起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来,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影片。其实,那也是与缅怀希望有关,成长的岁月就是一个逐渐习惯希望在眼前枯萎的时光。也许每个人的内心最初都有一个无形的希望的翅膀,只是有些翅膀在后来的岁月中折断了,而有些希望的翅膀一直顽强地振翅,那是无形的制度之墙无法摧毁的,那双翅膀注定是要飞翔的,因为他的灵魂是自由的,即便是在冰冷的岁月。凡是不能被时间摧毁的,就是永恒!

中年了,我不再去在意那些宏大的乌托邦叙事,而更喜欢关注我视力所及的那些小事。一次与学生在校门外的小酒馆喝酒,提到了坚持的话题,其中心意思就是一个人能坚持多久?我真的说不好自己能坚持多久,但也无数次在内心里要求自己挺住。后来我所感兴趣的问题是:挺住意味着什么?是希望通过岁月的风吹去遮蔽生命的一些约束条件吗?当把个体生命的绽放寄托于时间的时候,其实暗示了生命中那些无法根治的些许无奈。通过时间获得澄明,也许是上帝留给人类的最大安慰。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它所道说的秘密无非是:绽放与静美是一种内在的需求。遗憾的是,我们很难体会到绽放,也无处安放一颗伤痕累累的内心。中年的光景就是谙熟了生命的某些征兆:绽放也许在本意上是不需要观众的,也不需要时间来作证,它的特点就是寂寞,由此寂寞的绽放获得了一种本真的纯粹意义。这对个体生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当绽放不再需要观众与时间的时候,世界只是一个虚拟的存在,绽放其实只与自己的内心有关。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可以说上一句:天地与我为一。如果绽放是一种自由,那么静美恰恰是需要关注的。

中年了,内心里那些坚硬的东西仍旧坚硬着,那些温暖的情怀仍旧温暖着。我不再想如青春年少那般奢谈未来,也许我更关注十米远的前方,那是与我有关的东西。虚拟的飞翔远远赶不上真实的行走。捷克作家克里玛曾说:希望可以被看做人们用来躲避意识到的结局的徒劳尝试,看做反抗无时间性的短暂努力,看做压过宇宙的沉默的绝望企图。其实,克里玛老兄没有意识到希望不仅仅是对抗死亡的方式,它更是存在者对于绽放的一种渴望。

2011-9-12中秋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向作者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485612.html

上一篇:技术迁移的程度、判据与创新
下一篇:课堂观点之六:做一个好人划算吗?
收藏 IP: 124.78.243.*| 热度|

32 王芳 武夷山 逄焕东 吴飞鹏 刘晓瑭 刘立 丛远新 张玉秀 曹广福 苗元华 黄锦芳 周正 徐耀 阎建民 金小伟 王水 杨月琴 吉宗祥 张天翼 唐常杰 张素芳 刘苏峡 罗帆 汤治国 甘雷 曾红 张焱 郭桅 张光明 chaogerhui niming007 goudan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