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苦难的两种出口 精选

已有 12510 次阅读 2020-11-30 11:2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OIP (5).jpg

11月28日很忙,早上应李伦教授的邀请在网上参加了大工第二届人文社科博士生论坛,做了一个小报告。然后继续弄评估材料,这是非常艰巨的工作,旷日持久!夜里在CCTV-6上看了一段半截子电影《茉迪的彩色小屋》(爱尔兰,2017年出品),虽然没有看到开头,但是随着情节发展,仍能猜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电影,值得写上几句。

故事情节很简单,感觉苦难的生活好像都很简单,只剩下一个主题:与生存战斗。茉迪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她的行动不便,但她也有正常人的情感,她与雇用他的路易斯(鱼贩子)结婚。然后就是画画,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的画被人买走了,这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无异于打开了另一扇门。然后茉迪就开始用残疾的身体疯狂作画,并开始出售这些画。

51408_Film-Maudie.jpg

根据我的观察和经验,大凡经历过苦难生活的人,大体会有两种摆脱苦难阴影的出口:其一,尽量向自己生活中缺少的美好、简单方向靠拢,以此弥补早年遭遇的幸福稀缺状态;其二,无法走出苦难的阴影,然后被锁定在苦难里,为了弥补心理的失衡,他们摆脱苦难的方式就是变本加厉,甚至不惜让别人遭受更大的苦难,以此换来心理的平衡。导致摆脱苦难阴影的不同选择,基于一个临界点:当热爱与憧憬的力量被仇恨与绝望的力量战胜时,苦难的出口就剩下最糟糕的第二种方式了。如何让热爱之火不熄灭,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事情。在我看来,导致这种力量转换的因素有两个:早年源于家庭的支持与成年后所生活的社会的温度,如果这两者的力量之和是正向的,那么那些经历过苦难的人还是有机会走向热爱之途的;否则就是万劫不复了。记得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社会支援力量,每个人都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枝枝蔓蔓,他们成了维系我们生活于世的力量与希望之源。茉迪处于中间状态:早年的苦难还没有到极限,成年后的社会还不是完全冰冷,因此,她的心还没有滑向绝望的深渊,所以我们看到了她画的那些简单、干净与美好的画面,在采访的镜头里,她总是笑眯眯的。

OIP (7).jpg


简单是能让人放松与快乐的事情,因为它不费脑力,节约能量,认知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们不愿意时时刻刻处于复杂的计算状态,因此,简单是让人内心踏实的良方。

OIP (3).jpg

茉迪的画的内容,既有她身边的真实风景,还有她内心的想象与建构,这是让自己超脱苦难与纠结生活的一种低成本策略。我曾经对学生们说过,其实憧憬就是一种被世人接受的白日梦,即便是很短暂的白日梦,也能让我们有片刻喘息的机会得以脱离开庸常的生活,在那一刻,我们的内心是安宁的、幸福的。如果连这种机会都丧失了,那人生就太没有意思了。

OIP (6).jpg

抛开个人因素不谈,我们的社会要有一种温度。这些无数微小的努力,会让很多人避免陷入绝望与仇恨的泥沼,这也是一个体面社会必须要有的姿态与共识。无论何时,能帮助别人就尽量帮助一下,否则所有人都将因社会的冷漠而受害,这种案例已经很多了。

总之,这是一部外表冰冷而内在温暖的片子,也希望我们的导演也能拍出这样的片子来!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0-11-30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260468.html

上一篇:浅议生物医学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下一篇:如果
收藏 IP: 101.88.43.*| 热度|

28 武夷山 杨正瓴 周忠浩 郑永军 刁承泰 王庆浩 信忠保 鲍海飞 曾荣昌 葛素红 陈新平 周明明 徐耀 姚伟 孙杨 黄永义 胡新露 范帅棋 钟定胜 夏炎 籍利平 曹俊兴 刘旭霞 周向进 孙颉 杜占池 何学锋 李丽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