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快到三年级研究生论文预答辩的时候了,这期间有很多问题让老师担心:学校要求的毕业发表一篇小论文是否完成?论文是否做好了?质量如何?后两者对于个人与学科的影响深远:质量不合格可能危及个人学位以及学位点的未来招生,哪一项都是很大的事情。抛开后者不谈,仅就硕士生是否需要发表小论文(本文仅涉及文科硕士生),根据个人经验还是有些话可说的。
现在流行的趋势是取消硕士发表论文的要求,关于这点见仁见智。我们单位的要求是需要发表一篇小论文,期刊级别没有限制,只要是国家公开出版发行的就可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求难度适中。试想如果完全不发表小论文,硕士培养质量如何保证?只看毕业论文吗?理论上可以,实际操作起来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我的意见是硕士期间应该发表一篇小论文,理由如下:
1、发表小论文是科研能力的体现。往往通过对一个小问题的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熟悉文科的科研模式。在撰写小论文的过程中,集中了文科的所有科研过程:发现问题、确立研究思路、收集材料、合理论证、结论检验,这个过程还要考虑到文字的写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发表小论文集中了:观点、论证与文笔的结合。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未来的大论文写作也仅仅是放大版而已。
2、发表小论文也是一段重要的读书时期的纪念。读一场轰轰烈烈的硕士,总要为未来留下一点年轻时的思考与努力的痕迹,否则,未来我们再回忆起这段时光还能够剩下什么呢?这既是未来回忆的素材,也是科研习惯养成的基础。
3、发表小论文也是学生跟导师进行学术训练与学习的有效手段。很多科研心得不是老师说说就可以理解的,而是需要深入其中,从问题的凝练、框架构思、材料的选择、论证的逻辑再到文章的写作,所有这些环节通过与老师的合作,新手可以快速进入这个领域,通过小论文这个媒介,师生之间在技术的传递上实现了很好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老师的思路,而老师也能知道学生在想什么。
4、根据默顿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发表小论文也是学生在求学期间获得承认的必要手段:小到在学期间的各种评优,大到毕业时的求职。发表记录永远都是一项硬指标。
5、发表小论文也是研究逐渐从发散走向收敛的一个过程。我一直相信: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全可以对一个问题的认识上升到一个很专业的程度,这种深度足可以满足一篇小文章的需要。从社会分工角度来说,硕士生已经进入到知识生产的初级阶段,因此,这个时期是应该尝试发表小论文的。
6、我还发现一个科学社会学的小规律:合作发表的论文相对而言,质量更高,生命力也更持久。
这些年,我带过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现在统计下来,15年总共带了19名学生(博士+硕士),平均下来也就1年1.2个多一点的样子,这其中有一位硕士生与导师合作发表8篇各类小文章,这个学生表现很优秀,现在工作也很好,虽然已经毕业,但我还是会想起他;还曾有一名学生与导师就一篇文章往复修改十余次,该生这篇文章也是少数几个在硕士期间发表C刊论文的人。总体而言,我们小组的硕士生毕业时都曾发表过1篇以上小文章。
回顾自己15年带学生的经验可以发现:大凡那些在硕士期间发表过小论文的学生,毕业大论文的写作都还不错;在硕士期间发表较多论文的同学,未来的发展也很好;反之亦然。那些在硕士期间总是迟迟难以发表小论文的同学,毕业大论文的写作也很成问题,总是无法快速进入状态,我也时常为此焦虑,总是力图通过带领学生们在解决一个个具体小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项如木匠般的手艺活,需要勤练习,没有捷径可走。很多时候,你心里想的和你能表达出来的差距甚大,那些高手就是能够无限缩小这种差距的人。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19-11-4于南方临屏涂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