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这次感觉杨振宁先生完胜

已有 3285 次阅读 2019-5-7 14:0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83c2be5c.jpg

昨日夜里看了一篇微信文章《杨振宁强烈反对!中国科学家全体支持!这件事情你站谁?》,作者是魔都囡(估计是网名或者团队),文章挺长的,正反两方观点都有,论述还算全面。标题显然是采取夺眼球技术,不可当真。文章说的是最近杨先生在国科大的一个演讲,其中涉及到关于大型对撞机该不该建的话题。这个话题,俺以前写过文章,与杨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不赞成!我一直认为对于中国的基础研究来说,应该采取:由应用引发的基础研究(巴斯德象限)类型,毕竟这个国家需要用到科学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近期已经失控的非洲猪瘟,没见哪个科学家或者团队来处理一下?据说下半年猪肉的短缺会带来CPI的大幅上升,为什么这样的急迫问题总是没有看到英雄们群起响应,反而是那些未来几十年都没有确定结果的事有那么多人上心呢?真是奇怪啊!

这篇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后面的评论,见下图:


由于截屏原因(屏幕装不下所有选项),第二大选项是:说不清楚(最后一栏),得票1608票(占7%)。


根据这个评论留言,感觉杨先生在这次论战中完胜,呵呵。我不知道未来的国家决策是不是还要建设大型对撞机,先把这个留存,以作纪念。历史只有回头看才有意思。

其实,这几年杨先生的公开演讲还是很有意思的,由于真诚,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抛开对撞机不谈,比如这次谈到年轻人研究方向的选择:一个年轻研究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其实不是你学到哪些技术,而是要使自己走进未来五年、十年有大发展机会的领域,这才是你做研究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杨先生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不知道有多少学生真正理解这句话了,对于个人而言,这句绝对是饱含爱心的经验之谈。等不忙时就这个话题写个小文章。

【备注】不知何故我那篇《大科学工程建设面临的双重危机》一文已经被屏蔽,那篇文章发在《中国科技论坛》2018(10)上。下面是曾经的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29-1141855.html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177621.html

上一篇:唐朝诗人成就榜的当代启示:出身决定论仍有威吓力
下一篇:把科学文化嫁接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
收藏 IP: 101.224.149.*| 热度|

5 郑永军 梁洪泽 杨正瓴 史晓雷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