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凤池先生传略

已有 3495 次阅读 2018-9-19 22:2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4379d1b2.jpg

凤池先生传略

王俊义

 

散文家宋景荣在《落灯花棋未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版)一书多次写道:“我们都喜欢听要老师的课”。

要凤池,1936年—2013年,出生于南和县闫礼乡宋台村的耕读世家,中共党员,共和国首批中学高级教师,毕生司职语文研教工作,曾荣膺部颁名师称号,桃李满城,耿耿兢兢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大唐名相宋璟二十余岁时写了篇传颂千古的精彩华章《梅花赋》;时光荏苒,巧得很,作为宋璟同乡的青年要凤池亦在二十余岁时负笈游学,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塞北的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长辈仰慕宋璟,故特取宋文贞公祠前南和八景之一“凤池春烟”为其取名凤池,寓意深杳。

上世纪五十年代,要凤池执教鞭于涿鹿师范,七十年代中期延席至沙河市中学任教,专职语文教育。六零年代七零年代直至八零年代的二十年间,世人能知道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等等,那是中国命运惊心动魄的二十年中国知识分子命运跌宕的二十年,总之,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变成了中年教书匠,洗尽铅华,梅本自洁。凤池先生在沙河市任教凡二十年,致力研授,游刃于三尺讲坛。巧得很,同乡的宋璟居然长眠在沙河市,静默相望相伴。九零年代后期,凤池先生退休,归南和养颐。南和,沙河,一衣带水。

梅,君子之喻,炽烈而清洁;梅之清洁,激热沉静。一本梅花,承袭千年。宋璟良相,凤池良师。

凤池先生,常着素朴,喜中山装束,仪容堂正,声沉稳昭亮,双目小而精光如明丸,鼻偶尔漾微红,惯抽鼻;具悯心,每遇街边残障乞者,皆掏兜悄然施与凝默走离。凤池一生布衣,上级欣赏其才屡邀就任校长一职,均婉拒辞不受,故世间少了位行政而多了位教育家。雪洗热面,清影照心,凤池先生是千万称职师者中的一个,信秉心烛,谨遵校训“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北方有梅骨,燕赵多慷慨。自塞北至冀南,凤池自评:只是个教书匠。

能遇到一位好的教书匠,是每位学子梦寐以求的美事,不可错过;而很有意思的一点,中国人中国学子的精神品质及文脉的传承,通常恰恰是大多由语文教师来引导完成的,师长有文心,弟子方有文胆。教授中国汉语言之大美,凤池先生孜孜以求。

凤池先生温润圆融,素少言,偶尔幽默;但每登临上三尺讲坛,倏忽仿佛换了个人般,如柳敬亭柳麻子说书,窾坎镗鞳,妙趣横生,引学生入胜,听要凤池的课,台下学生绝无瞌睡的。把一堂呆板枯燥的课讲得活灵活现,是凤池先生的拿手绝活。每一堂课,学生们更在潜移默化中享受到了文采文心文胆文魂,领略汉语言的精妙。要师书法功力雄蕴,每次课后的板书,值日生都迟迟不愿拂拭,且美且工,楷行舒朗隽逸。梅有骨韵溢暗香,在学生的眼里,要师是梅一样的士。

凤池先生自幼耕读世家,父祖二代馆塾,家风颇严,少年便常临董其昌《岳阳楼记》法帖,深得思白古韵。中年时授课闲暇归家,意兴之刻,温一壶茗茶,展宣纸,泼墨挥毫捭阖奔泻,纵横情怀,心存家国。要师墨宝多多,可惜后人恐睹物伤情,墨迹手稿皆随衣冠而焚,叹玉踪难觅了。凤池低调一生,著述散现书籍报章间,身边同事鲜有知晓。80年代90年代的网络处于荒原未垦之末期,发表的文章及书法淹于牛栋,欲想一览,更是很难了。梅痕迹斑驳流翠,岁月沉香。凤池先生事略有见于《中国二十冶志》,1996年版,汉语大辞典出版社出版。

要师凤池,极具梅士风骨。其在沙河执教凡二十年,妻儿多居南和故里,而凤池一人独居陋室,清风两袖襟怀坦荡。常夜不闭户,以待青年学子登门探讨研习,解学生迷惑懵懂,培学生哲学思辨的素养,树学生质疑的勇气和精神。围炉夜话,娓娓融融,窗有方瓶,偶插梅一枝,幽香惬意。

凤池先生从容温谦,言谈简洁洗练,然而他的备课教案本却比别的教师厚出许多,功力博阔心血凝聚。教案里有诗经,有史记,有雷雨,有人血馒头,有莎士比亚,有背影,有荷塘月色,涵世界文学大千。距学校800米西北,有爿大水汪,波光涟漪;水畔有铁轨,时而火车铁甲轰轰行过;一动一静间,要师喜于此酝酿课件,常有妙思泉涌,故而有次日授课时的精彩。多年之后,水汪原址被沙河市政府开辟为公园,空中俯瞰水面,宛若梅花,故命名梅花公园。巧的是,要凤池的故里同乡宋璟的《梅花赋》亦被镌刻在园中央,二位故里南和的人,在沙河市的梅花公园竟然有了奇妙的和谐交集,邢郡文脉源远流长。

大国工匠中,有一批被忽略的人,他们就是教书匠,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教师。梅为暗香,着意寻香香不肯,香在无处寻。凤池先生是个朴臻的人,梅一样的教书匠,愈老弥香,人与梅花一样清。

1985年9月10日,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时凤池先生近五旬,人生丰盈。那天,有同学见要师喜然欣然作画,墨汁勾皴梅干梅枝,再用批改学生作业时的红墨汁,点点寥星缀怒放的红梅。那天,凤池先生很快乐,陶陶跃状。

雪映清梅。师母名讳未详,先要师一年而殁,温婉清秀,楚楚静蕴。时间煮雨,伉俪共葬于宋璟故里的家乡泥土中,笑望中华壮美江山,梅花三弄,一季一季梅花缤缤,沃后世桃李。雪,洗梅,斯人素影。

【博主跋】文章的作者是一位隐于世的学者,也是我的老同学,他以决绝的方式延续文人的传统。前几日,他用彩信形式把手稿的照片发过来,由于最近眼睛不好,根本无法看清,只能看到鲜红的印章。今日,朋友荣子君转来,很是感念,要凤池先生是那个年代隐于市的教育家,也是有风骨的读书人,作为学生,我曾领略过先生的风采,至今难忘。用这个简短的跋为过去的岁月、友谊和梦想留下个记号,也祝我的朋友王俊义先生健康快乐!凭栏处,我们傻乎乎的那一代人都老了!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文章作者是王俊义先生,我授权发布。

2018-9-19深夜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1135790.html

上一篇:科普需要引入企业的市场敏感性
下一篇:《中国经济50人论坛》透露出什么信息?
收藏 IP: 124.79.2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