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之三:两个阿婆眼中的“城镇化”?

已有 2231 次阅读 2013-7-25 23:4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城镇化, 打工阿婆, 城里阿婆

时间2013724日晚上930-1010

地点:柳州市国土资源局附近的“黎姐煮螺”及另一家米粉店

人物:米粉店打工阿婆(打工阿婆);“黎姐煮螺”店街坊阿婆(城里阿婆)

打工阿婆背景打工阿婆,约50岁,文化程度(据她说,不识字),柳江县人,农村老家距离打工米粉店约20公里,现与工友(也是她乡亲邻居)的合租屋距离米粉店步行可及。来柳州打工已经一年,月收入不到1000元,儿子去了广州打工(儿子月收入她不也清楚),但不用家里来供养,偶尔(比如她的生日或母亲节)会给她些钱意思一下。农村还有人均0.8亩耕地,政府每年每亩农田补贴100来块钱,光靠种田不行,挣不着钱。与打工阿婆的对话摘录如下:

问:农村好还是城市好?

答:当然城市好喽,方便。

问:如果后面有机会来城市定居,你愿意来吗?

答:不愿意来,城里的房太贵,买不起。农村有田,平时老人帮着弄,农忙时回去弄一下,收些粮食一家人吃饭不用花钱;农闲时出来打工,米粉店管吃管住,打工收入补贴家用,还不错;如果没有了农村的田,这点钱(打工收入)远远不够(在城市花销)。

问:农村亲戚、邻居、朋友中有多少人和你相似,来城里打工?

答:哦,那好多人,农村(大)都出来了。

城里阿婆背景:城里阿婆,60岁,初中文化,早在45岁时已经退休(因工龄长)。现居住在原单位分配的福利房(房改时以1万多元买下),家在附近,正在帮邻居(一对打工夫妻,男为柳州市区人,女的为外来打工者)照看一个约两半女孩(从小女孩5月大时开始照看)。感觉得出,城里阿婆非常喜爱这小女孩,小女孩喜欢“腻歪”在阿婆身上。阿婆的儿子1980年出生,柳州工学院毕业后在家里“宅”了两年才去上班(因工作不好找),现在一家私企(房地产公司)工作,已经领取结婚证但没有举办婚礼,儿媳没有固定工作。城里阿婆16岁就参加工作,原先在柳州二空(第二空气压缩机厂)上班,曾到上海闵行参加全国焊接技工大赛,并到江苏仪征给高压氧仓安装设备(空气压缩机)。1996年公司集资入股,几乎倾全家之力入股1.7万元,但是后面公司倒闭至今1分钱未收回(据她讲,公司卖了几个亿,那次集资共3千多元,本应可以至少偿还她们本钱,但是没有),还为此“闹”过并“进去”过,后面公司派人把她和其他同事接出来时,还不愿意“出来”:“养老的钱收不回来,就在这里养老吧”。现在的养老金归社区管,医疗金每年500块,前些日子去看一颗牙齿就花掉700多块。与城里阿婆的对话摘录如下:

问:柳州这几年变化如何?

答:变化大,越变越好。

问:未来城镇化,更多的人进入城市,你怎么看?

答:现在城市人已经太多了,再这样,交通会更堵,环境也更差,工作也更不好找。

我的初步分析:城镇化的关键问题是人的城镇化,即农村人口及/或外地人口是否愿意来城镇定居,定居的关键在于“利益”,包括就业机会、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与成本、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等。有了明显的利益驱使,农民和/或外地人就自然而来了,而且会一带十、十带百地来城镇定居。当然,也会相反。有人说中国城镇化水平(当前已经超过52%)有很大“水分”。我倒是觉得:不妨辩证看待中国当前有“水分”的城镇化,未被完全城镇化的农民和/或外地人,其进一步可完全城镇化、退一步又可再返回农村,回顾一下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批农民工返乡,农村几乎成了应对“失业”农民工的一个容器或缓冲器,老家的老宅、0.8亩耕地才是“保底”的、也是最可靠的“保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711265.html

上一篇:“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之二:城镇化考评如何避免“测不准”?
下一篇:“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之四:小韦和她的“新农村与城镇化”
收藏 IP: 180.142.36.*| 热度|

2 赵建民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