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审一篇SCI稿件,整个人都不好了 精选

已有 93348 次阅读 2015-10-7 16:38 |个人分类:精选|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论文, SCI, 审稿

收到一国外SCI期刊主编的审稿邀请,瞅了一眼论文的题目,和自己所做的工作息息相关,不仅大方向一样,连选的研究点都是一样的。说实话,以前都是别人帮我审稿,现在居然有人邀请我审稿,感觉还是有点小激动。

忙完手头的工作,立马就开始看稿件。这审稿的心情,犹如近来的股市跌宕起伏捉摸不定。当收到稿件的那一刹那,我也是觉得信心满满的,应该能够从稿件中汲取营养,学到东西。但看完稿件摘要的时候,丝毫没有找到亮点,作者声称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能够减少任务抢占的次数,进而减少任务的响应时间。但作者并没有说能够减少到多少程度, 这样的减少是否有意义呢? 接着是引言,作者没有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工作说明白, 也没有将自己工作与前人工作进行比较,唯一提到的几个文献的工作那都是二十多年前。而最近关于这个研究点的文献都比较多,不知道作者是刻意回避,还是出于其他目的。

让人心情不快的就是作者的态度,引言还没有看完,就发现不下五个语法错误,更有甚者同一个句子,居然一模一样的重复两遍,连句子中的错误也是一样的。说实话看到这里我拒搞的概率已经达到50%。当然这些不能成为我拒搞的主要理由,毕竟论文的创新性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论文的主体部分,问题更严重,作者定义符号说明所提出的新算法。然而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自己定义的符号居然也出问题。如作者用Ti表示任务集,然后接下来又用Ti表示单个任务。这是闹哪样?让我去猜吗?难道不会换个符号?关于符号的问题还不只这些,花了很多篇幅定义了几个符号,居然全文都没有用到,而某些用到的符号在这之前居然没有定义?

到了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作者的所提出的新算法,想引进一个抢占阈值来限制任务的抢占次数。但是作者并没有提及如何给任务分配抢占阈值,抢占阈值的分配决定着任务的抢占次数,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居然回避了,没有提及?难道又要我猜?

接着作者说利用高优先任务的”缓冲区时间“来为低优先级任务服务,但你得说明白是怎样得服务法啊,到底在高优先任务调度之前,还是在高优先任务执行中,还是在高优先任务完成执行之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将这段时间挪用之后,是否会对算法的可行性造成影响呢?看来又要我猜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中提到通过减少相对截止期限,这样可以减少中断延迟。我从头看到尾,就出现一个相对截止期限的公式,而这个公式根本体现不出来相对截止期限会减少;好吧,就算相对截止期限能够减少,那你也得说明白相对截止期限减少能够导致中断延迟减少,哎,你又只字未提。看来又要我来猜了?

到了实验部分,你说你的算法很先进,你只是和40多年前的算法比较是先进了,但这40年关于这个研究点的文献多如牛毛,你为什么不和相关的工作进行比较呢?这如何让人觉得你的工作先进了?

这篇稿件的结果可想而言!不过,对我来说,要用我那蹩脚的英语给你写审稿意见,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把你的稿件拒了,但我至少写了整整3A4纸的审稿意见,总算对得起你,对得起编辑。

虽然审这篇稿件心情不是很愉快,但孔子不是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至少,我可以用你的不足,来劝勉自己,警示自己,千万不能犯你这些错误。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926207.html

上一篇:历史上的今天陈寅恪先生逝世,致敬!
下一篇:研究所的山楂熟了
收藏 IP: 210.72.128.*| 热度|

50 朱晓刚 王小平 柳林涛 周金元 郑小康 黄永义 宋健 褚昭明 赵凤光 庄世宇 LetPub编辑 彭真明 张波 李学宽 朱平 侯成亚 马瑞 曾春华 梁洪泽 徐耀 张阳阳 周健 万润兰 李洪江 戴德昌 李毅伟 李帮建 薛宇 田义军 齐国臣 刘光银 杨正瓴 蔡小宁 汪晓军 张强 王应宽 吕振超 黄河宁 刘跃 dulizhi95 qzw shenlu decipherer zjzhaokeqin xqhuang zywsy2010 icgwang hao xuqingzhe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