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旧文重发]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

已有 4358 次阅读 2014-11-8 19:00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书单, 读书笔记, 居里夫人

昨天是居里夫人的诞辰,本来应该将此文重新贴出的,后来居然忘了,今天补上!

居里夫人波兰人,生长在波兰遭受沙俄占领时期的一个教师家庭。民族的压迫、政治的残酷、经济的贫困、社会的冷遇未能使这位天才之星陨落。她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为世界做出了卓越非凡的贡献,曾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她淡泊名利,视金钱如粪土;她先人后己,处处为人着想;她热爱祖国,为了国家愿意贡献自己的一切;她献身科学,为科学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她还是一名非凡的母亲,在她的教诲下两个女儿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大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小女儿是一名著名的作家。

聪慧过人的童年之后,她在华沙的一个中学以获得金质奖章而毕业。当家里的几个兄妹都因为家境贫寒而难有求学机会时,她毅然放弃求学的机会,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家庭教师工作,以资助自己姐姐布罗妮雅去巴黎求学, 等姐姐学业有成后,再回头资助自己去巴黎求学。她知道,这个决定的后半部分能否实现难以预料,但她心里想的是:家中这几个禀赋非凡的孩子,绝不能都被埋没了,而首先应该被拯救的,是别人。六年枯燥的乡村家庭教师生涯,一段幻灭的乡村爱情,使不太自信的她几近绝望。

1891年,她靠自己当家庭教师积攒的钱,并且在父母和姐姐的帮助下,来到法国巴黎大学求学。她当时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为了节省时间学习,她饮食单调简单,很快就患了贫血。她没有想到她是因为身体虚弱而晕倒,也没有想到她唯一的病是饥饿。三年后她先后获得了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并取得了进研究室工作的机会。1894年,她结识了比埃尔·居里先生。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婚后,她为准备博士论文,选择了柏克勒尔发现铀射线作为研究题目,发现了比铀反射性更强的两种新元素:钋和镭。为了获得纯镭,居里夫妇在一个简陋的棚房里,历时45个月,提炼了几十吨铀沥青矿残渣,经过458次仪器分离试验和5677次容器蒸发实验,终于获得了纯镭盐。1906年比埃尔·居里车祸去世,她几近绝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亲友的鼓励下,她化悲痛为力量,继承丈夫的事业,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离析出纯金属镭,并在191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她三次放弃了使自己致富的机会。在她们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瑞士的一所大学高新聘请居里夫妇去做研究工作,而他们当时正在离析镭,为不使研究工作中断,他们放弃了。当美国的工程师对镭进行工业化生产缺乏提炼技术,她放弃了申请专利成为巨富的机会,毅然将自己的技术无私的奉献出来。最后她将自己价值10万美金的纯镭无私的捐赠给实验室。

杰出的成就、困窘的生活并未磨灭居里夫人为人类谋福利的伟大抱负。一战期间,她积极参与X射线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并设计了第一辆X射线车,为医院添置了上百台X射线透视设备;同时她不顾生命危险,在战场上成为一名战士,废寝忘食参与救护服务,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最后她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无偿地捐给国家。

尽管居里夫人说过:“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而不应该注意人。”但做出开创性工作的居里夫人仍是值得格外关注的,不仅因为其卓越的贡献,还因为其人格的伟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842114.html

上一篇:科学网这个得管管了?
下一篇:俺老家有望通火车了
收藏 IP: 210.72.128.*| 热度|

23 胡九龙 展婷变 朱晓刚 李学宽 王小平 杨正瓴 马德义 侯成亚 陈楷翰 李颖业 檀成龙 罗汉江 赵美娣 陈筝 董川 王春艳 余昕 田云川 强涛 biofans Microresearch zywsy2010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6: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