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一点理解:施一公现象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的侧面,站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观点也会不同。如何做到系统地、综合地看待一个事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谓“横看成峰侧成岭,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谓“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看待一个公众视野里的科学家也莫不如此,施一公是国际学术界同行评估体制下成长起来的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网络上对于他的个人评价,两个极端都有,有施一公的粉、也有施一公的不粉。赞美他的人也好、激烈批评他的人也好,其实双方出发点未必一定就是心怀叵测,或许都是为了国家的好。这种观点绝然对立的现象存在,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大家不都是追求言论自由吗?但是不论何种观点,我个人觉得只要是摆事实、讲道理而不是任意外延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臆测就好,双方都有说话的权利。
学术有其复杂性,脱离了同行的评价,很难被大众认可,百姓知道您做的哪门子研究?做过科普的人就知道科普之难在何处,有时候科技语言要变成大众语言,会让人啼笑皆非。科学家形成一个同行组织的目的就是大家聚集在一起,至少有人多势众的味道,借助于这一味道,再在公众视野里吹风做思想工作以达到游说政府或者私人的目的。如果这个同行队伍工作不利,这个学术行当的发展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需要资金支持的生物医药行业,表现尤为突出。除非您从事的研究直接和现实密切挂钩,如同比尔盖茨当年的研究、如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百姓立杆见影看到实效。
然而,一个行业,都有其兴衰过程,学术行业自然也不例外。我本人虽然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但并不精通结构生物学,仅知皮毛而已。蛋白长晶体重要不,当然重要;有没有意义,当然也有意义。为什么CNS上非常喜欢发表这类文章?因为有机体的生命形式最终还是需要蛋白质的参与执行,阐明一个蛋白的结构就等于提供了一种了解蛋白在细胞内如何运作的可能。当然,同一种蛋白在细胞内由于生理条件的变化,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三维结构,模式条件下所得到结论并不一定反映实际的细胞内的真实情况。这也是如今为什么蛋白结构领域发表的高档次论文很多,但真正依靠对蛋白结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然后开发出来的疗效上佳的药物目前还并不是很多的原因之一吧。
任何事情,都有其游戏规则,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接轨还是不接轨,学术同行评估应该说是学界内部大家基本同意的准则。当然,也不是说学术同行评估体系就完美无缺了,美国、英国、德国这些大牌科技强国照样有牛人打压业内同行的现象,日本的情况我不清楚。具体到施一公身上,他作为结构生物学领域的翘楚,我觉得他代表的应该还有结构生物学这个领域在公众视野的形象。
借题发挥,我觉得对于个人而言,抱怨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同行里整出一条路子,首先完成得到同行认可的过程,然后再来变成同行中的翘楚,您老就大发了。要不就是把现在还不是行当的事闯荡出一条血路,新建一个行当,这样就不再只是业界翘楚的问题了,而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人物了。
接下来我以自己的研究为例,来看看同一个事情不同的方法处理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小Z是我最近接纳的一位参与我们研究的青春痘大学生志愿者,他以前的治疗病历非常清楚:前后三次分别历时9天、12天、12天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江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采用了抗生素结合异维A酸以及辅助中药治疗的方法,前两次就诊没有任何改善,后面一次就诊虽痘痘的量明显下来了但达到近乎毁容的程度。下面是他2015年10月12号来我这里的时候照下的左右两侧脸上局部照片,其实全貌看的话更是严重:
在使用我的独特的但目前尚未申请专利也还没有发表论文的“青春痘李氏治疗法”后,前天晚上他给我汇报8天过后,用我的方法治疗现在的结果是大好!原来的痘痘已经一天天在逐步消除,最早是他注意到嘴唇上下的四个痘痘彻底消除了,而且消除的方式明显不同于以前,不是以前那种破了感染,是自然然而慢慢消除的。另外以前连续每天不断冒出的痘痘现在是没有新痘痘长出来了,还有就是面部皮肤已经开始明显地恢复,还有以前的药物导致他排便是黑色的,现在是正常的、、、、、、总之就是大好。口说无凭,这里来一张前天晚上他发给我的局部照片:
可是,按照现有的大家公认的模式,我不是大夫,我也没有发表过任何研究青春痘的论文,一个两无人员把这么严重的痘痘都能给修理下来,您又如何看待呢?依我自己的看法,这不就是一个科学家干的事情吗?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个是蒙中的吧?俺以科学家的身份说:不是蒙的,我是用统计数据说话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