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从Nrf2/HO-1/NQO1和MAPK途径研究了LCP对氧化应激损伤(OSD)大鼠肠道环境(肠道通透性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和LPS诱导的肝损伤的抑制机制。研究还揭示了氧化应激引起的肠道损伤、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脂多糖引起的肝损伤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研究探索了蓝靛果多酚(LCPs)通过Nrf2/HO-1/NQO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两种途径对肥胖大鼠的氧化应激损伤(OSD)大鼠,肠道环境以及脂多糖(LPS)易位诱导的肝脏损伤的调节作用。
采用Sprague-Dawley大鼠建立高脂饮食诱导OSD模型,观察蓝靛果多酚所具有的益生元特性。在大鼠结肠中,用蓝靛果多酚治疗8周后,明显改善了肠道屏障的通透性,例如GLP-2的含量和闭塞素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而claudin-2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肠道炎症情况得到缓解,炎症明显减轻例如促炎细胞因子如TNF-α、IL-6、COX-2和NF-κB p65水平显著降低。此外,肠道氧化应激水平也通过Nrf2/HO-1/NQO1途径进行了较好的调节。蓝靛果多酚也通过抑制NF-κbp65的核转录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了脂多糖易位诱导的肝脏损伤。本研究发现蓝靛果多酚对肠道菌群组成丰度的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例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科、乳酸杆菌、阿克曼菌、放线杆菌、蛋白细菌、罗斯特菌和布劳特菌等与大鼠肠内氧化应激和脂多糖肝损伤相关的关键肠道微生物类群的丰度均得到了较好的平衡。
总之,本研究表明,LCP通过调节Nrf2/HO-1/NQO1和MAPK途径,可减轻HFD诱导的肠氧化应激和LPS诱导的肝损伤。这可能与LCP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密切相关。相关分析确定了与肠道OSD和LPS引起的肝损伤有关的关键细菌(如阿克曼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科、乳酸杆菌、芽孢杆菌、Blautia、Rothia、蛋白菌、放线杆菌等)。此外,对微生物代谢功能的预测也表明,DNA复制和MAPK信号转导等功能途径是OSD的关键途径。综合分析表明,LCP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补充剂,通过修复肠道完整性来抑制LPS的转运,减轻肝脏损伤。本研究验证了LCP治疗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相关通路和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调节肠道环境,减轻肝损伤。
相关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DOI: 10.1002/mnfr.201901315 )上,文章通讯作者为王月华。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mnfr.20190131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1-3-5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