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1960年代"说法可以不可以? 精选

已有 17071 次阅读 2017-6-17 23:2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昨天,我们编辑们的群里,讨论了一个问题。

有个编辑说到她看到一本书里,有这么一句话:1960年代,那时爸爸还是个孩子,他总是坐在爷爷的火车上。

这个编辑认为,“1960年代”这个说法是不规范的,正确的说法是“20世纪60年代”。

围绕这个小话题,编辑们讨论得很是热烈。

有个编辑认为,1960年代这个说法是可以接受的!

我很赞成这个编辑的看法。

我也认为,1960年代这个说法,从语意上没有任何毛病,一看就知道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事情。

这个编辑还提到一个观点,生搬硬套出版规范,有时候编辑会额外多做很多无用功,为了改而改,反倒表述不清了。

对于这一点,我也是深有同感,尤其是在我们的科技著作中,有一些科学实践中已经更新或者约定俗成的词,不得不修改成规范中的词,平添了很多烦恼,作者也不理解编辑的工作,认为是没事找事。

在我出书的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很让我纠结,就是“粘性”和“黏性”。

我曾经出过一本书,全书都是写的“粘性”,引用的参考文献,也都是“粘性”,可是,编辑出版规范规定,“粘性”是不规范的写法,要用规范的写法,也就是“黏性”。我只好全书都改。

明明“粘”字更简单好写,为什么要写复杂的“黏“呢?也幸亏是电脑书写排版,手写”黏“字很多人还写不全乎。

对于年代的表示法,有一些编辑认为,还是需要遵守出版规范,避免出错,为了保险,应该改成“20世纪60年代”,虽然在这句话里,看上去似乎有些奇怪。

而另一部分编辑,包括我,则认为,1960年代这个说法没有问题,简单明了地指明1960年到1969年的这一段时间,虽然口语化了一些,但是通情达意。

那么,“1960年代”这个说法,到底可以不可以?

为了查清楚我国关于出版物数字使用的规范,我仔细比较了我国在不同时期颁发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在198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和在1996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中,都有专门关于“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这一条,而在2011年11月1日正式实行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上,则已经没有“世纪”和“年代”的提法。

在1996年实行的数字用法规定中,我查询到专门的错误示例,指出“1980年代”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但是同时,我也查到,2006年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书名就是《我们的1960年代》,如果说不规范用法,这里直接作为书名,就是错误的表达。

“1970年代”这种提法,大多数出现在翻译书籍或者较为年轻的作者写的书中,我想这与英语年代的表达方式有关,比如,英语中习惯说1970s表示20世纪70年代或者1970~1979年这一段时间。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和便捷,现在汉语中与前人表达方式不一样的情况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也很多,英语中出现越来越多中国式的表达,并且成为大家都认同的用法,写进了词典。

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西风东渐或者东风西渐,而是表明了世界文化趋同的趋势。

汉语言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语言。

它能够如此悠久,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文明传承持续至今,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汉语言是一门活的能够与时俱进的语言,能够适应时代的变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汉语言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够自我进化。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手机里的《老浦识字》。

今天听的是“茶”字。

老浦说,据考证,“茶”字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罐上,是“荼”的俗写,也就是“荼”字的不正规写法,是简体字,渐渐地,大家都觉得方便好用,便成为官方认可的正式写法了。

我听了之后,很有触动。

汉语言和汉文字的生命力,真的很强大,能自我衍生,自我进化,进化得越来越好用,越来越方便。

“1960年代”和“茶”字,也一样,作者觉得简洁明了,读者也一看便懂,毫无疑义,也毫无歧义,为什么就因为不符合已经很老的书写规范而弃之不用呢?

何况,在最新的书写规范里,已经完全没有了这些提法了。

这些日常常用的词汇和用法,与专用词汇不一样。

在我们的学术专著中,我认为涉及到专有名词、特定人名、特定说法、定理定义等,必须准确无误,不能轻易修改,但是日常用语,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不化。

语言是为生活服务的,是因时而变的,而所谓的规范是一成不变的。

在生活中产生的词汇,更有生命力。规范的修订延后,但是并不能阻止新鲜而有活力的语言产生。

我个人认为,也许过不了多久,”1960年代“这种说法,就会被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可,是可以使用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1061372.html

上一篇:书出版后,有哪些错编辑打死也料不到?
下一篇:分数一般,填报志愿真是难题
收藏 IP: 219.143.154.*| 热度|

26 武夷山 黄仁勇 侯沉 王春艳 王启云 邵鹏 冯大诚 杨正瓴 谢华生 刘钢 史晓雷 朱豫才 何宏 吕喆 戈鋆 贾绍凤 李万春 蒋永华 王善勇 zhouwangpu chenhuansheng fnfeifei momowu aihuaw copier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