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f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thyfan

博文

第三类人纪事 精选

已有 4072 次阅读 2017-5-15 17: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上研究生快毕业的时候,学校有直攻博名额,我们宿舍一个室友就申请了,也顺利通过了。

其实我也很想申请,毕竟,读书是我一直觉得最会做的事情,躲在校园里,假装不知道世事变迁。只要是没毕业,还能假装是学生,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还有学校、老师当大个子,就像只要父母还在,我们就还是孩子一样。

但是最后我也没敢递交申请书,成为终身的遗憾。

为什么呢?

当时我们系一个师兄,孩子都在学校附小读一年级了,还没有博士毕业。

大家一看到他,就觉得博士路漫漫,这条路不好走。

当时,学校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只有三类人好毕业,一是实在是太牛,二是实在是太差,三是背景强硬。

太牛了,导师实在留不住,什么条件都具备了,论文写得好,项目做得好,毕业论文也无可挑剔,说什么也是可以毕业的。

太差了,导师留着还要管饭,多留一年多费一年的钱,导师自然是不留的。

还有一类博士,本身背景比较强硬,比如是谁谁谁推荐的,是谁谁谁的公子千金,这也是不会留的。

留下来的,都是能力有一些,又不是太出类拔萃,听话好用又没背景的。

我一想到我自己,虽说能力不突出,可是属于特别听话的,万一导师用得顺手,多留我一年,我咋办呢?我家里还指望我早点挣钱呢?

这样一想,我有一百个心愿想读博士,只要一个理由就让我偃旗息鼓了。

那时候,我们根本没想过找工作,只想顺利毕业,十多年前,博士好赖都是能找个工作的。

那时候,高校科研院所门槛没有这么高,对女博士的歧视,还没有这么赤裸裸。

不过,那时候校园里已经流传了第三类人的传说:世界上有三种人,一是男人,二是女人,三是女博士。

武汉的夏天,真的好热。

那时候,大学的宿舍还都很艰苦朴素,据说我们学校只有博士生的宿舍,才有空调,本科和小硕的宿舍,是没有空调的。

没有空调的武汉夏天,就像在蒸笼里日日熏蒸一样,所以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在宿舍里打地铺睡觉,凉快。

我们研究生宿舍一间房住四个人,正好阳台的地一次可以睡两人,一般是两个两个隔一天轮流睡阳台。

话说我们宿舍也是这样,女硕士也架不过天气热,为了得到安心睡眠,也顾不得女生的形象,都是铺着席子在地上睡。

那一年,我们都要毕业了,大家更是睡一晚少一晚的感觉。

有两个舍友连着睡了两晚的阳台,已经直攻博的舍友就想换着也睡一晚上,就说应该轮到她和我在地上睡了。

我几乎不睡地上,不是因为我守着女子的矜持,而是我有一点风湿,睡在地上就会骨头疼。

另一个舍友就不太想让给博士舍友一个人睡地上,两人一来一往就口角龃龉了,另一个舍友脱口而出,怪不得别人说女博士是第三类人,我看就是这样,明明应该搬走去博士宿舍,偏要在这里跟我们抢!

博士舍友瞬间就哭了,第二天就搬走到博士生宿舍去了。

其实,当时在学校,女博士不仅被称为“第三类人”,她们还有另一个名号,就是“灭绝师太”。

在学校里,很多男生戏谑“本科生是黄蓉,女硕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灭绝师太。”意思是女生读到博士,都是有一些常人难以企及的能力,也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怪癖,一般人难以亲近的,读到博士的女子,连男朋友都难找了。

当时我不敢读博士,仅仅是因为我怕毕业困难,嫁人和找工作,都还来不及考虑。

如今再看女博士这条路,益发困难了,就像那个段子说的:上了大学也不一定好好学习,好好学习也不定能学会,学会了也不一定会考,考了也不一定会过,过了也不一定能毕业,毕业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尤其是现在的女性就业歧视,几乎已经到了毫不掩饰的程度,就像百岁老人脸上的老人斑,再怎么涂脂抹粉遮掩,也是遮掩不住了。

女性就业,年纪又要不超过35岁,还要有学历有能力,已经生过孩子或者坚决不生孩子。

我便是如何会算,我也算不过这个年龄账,除非是高中毕业就生孩子或者在大学期间生孩子,而且要解决二胎,否则无论如何也不能既保证学历又保证生育过。

女博士已经不只是第三类人和灭绝师太,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了。

不管牛x也好,傻x也罢,基本的道理,还真是要讲的。

在男权社会里,要求每个女博士都有能力去讲价钱,每个女博士都向颜宁女神看齐,这不仅是有些强人所难,而且长期来看,女博士晚婚不婚、晚育不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

响应张海霞老师的话:广大的女同胞们,我们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具有竞争力是争取平等权益的最佳渠道,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朴素的真理:无论男女,无论能力大小、学历高低, 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都要既有工作又要兼顾家庭,才能和谐发展!


附上我前年写的我师妹求职的故事:《大龄女博士的梦》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93162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8488-1055097.html

上一篇: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
下一篇: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感情
收藏 IP: 106.121.70.*| 热度|

8 武夷山 姬扬 张海霞 郭向云 吉宗祥 刘立 蔡小宁 zhouwangp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