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ancy

博文

转变心理做好一年级的家长

已有 3554 次阅读 2013-10-25 20:1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教学, 孩子

     沈瑗杰上小学这一个月,孩子兴奋,家长跟着兴奋,接下来就是压力,来自于每天早上起床为他准备早餐,晚上督促他做作业,最难的就是要转变心理。直到昨天李老师的一个电话,才真正让我明白,孩子的学业不仅仅是孩子的,还要家长一起参与,独立完成作业这个观念是要改变的。

 
小沈每天上学前 妈妈都会为他整理行装-1

小沈每天上学前 妈妈都会为他整理行装-2 

    沈瑗杰回家第一次做作业时就跟我说,妈妈,你跟我一起做作业,老师说家庭作业不仅有我的,还有家长的。我听了,不以为然,以我自己做学生的经历,我不认同这个说法,因为我从来都是独立完成,放学后第一时间就是写作业,不需要家长督促,更不需要家长坐在桌子旁边陪着,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我的父母从小给我灌输的理念。

沈瑗杰和妈妈的关系一直是这么自由

 

     而沈瑗杰每天由姥姥先接回,在姥姥家不主动做作业,用老人的话“让他做作业比登天还难啊!”。回到家,做作业的状态也是若即若离,一会跑过来跟我说个事情,一会跑出去拿点东西,特别是用汉语拼音写日记的那些天,一句话需要半小时的时间。

沈瑗杰做作业 妈妈在旁关注(2013年10月24日 家)

 

     他自己还不着急,睡觉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最严重的一次是晚上11点才睡觉。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所以我告诉沈瑗杰,时间是你自己的,作业自己做,我不能陪你做,做完之后,我签字就好了,晚于8:30,就不要做作业了,不能影响第二天上课。书包自己收拾,我不会帮你检查,少带东西是你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

 

沈瑗杰做作业 妈妈在旁指导(2013年10月24日 家)

 

    这样做的结果是,沈瑗杰有的时候忘带上课的书,或画画的工具,有一次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赶作业。前天沈瑗杰忘了语文作业没做完,我要求他不要做了,赶快睡觉,并说做不完作业的后果自己来承担。小沈很不乐意地嘟囔着,“老师说了要家长一起做,完不成,老师不是批评我,是批评家长”。这话不幸言中了,第二天自尊心极强的小沈被问到为什么没做完作业的时候眼泪汪汪,李老师拨打了我的电话。

 

沈瑗杰做作业 妈妈在旁指导被拒绝(2013年10月24日 家)

 

   接到李老师的电话我并不惊讶,我也很想和李老师诉诉苦,请李老师以老师的身份要求小沈回家按时、认真做作业,自己检查,我们说了无数遍,已经不起作用了,老师说会比我们管用,用他爸爸的话说“老师一句话胜过家长一百句话”。很感谢李老师,在我把苦恼和困惑一股脑说完后,李老师的话如同一把钥匙一样,解开了困扰了我一个多月的问题。现在的教学作业与我们以前的相比,难度大了很多,有些题目不给孩子讲解,孩子是不明白的,在家长群里我把一道数学题出给家长,确实有不少家长不明白该如何做。所以要求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这句话在现在真的不能适用了。家长要尽到提醒和督促的责任,适当帮助孩子做作业,解答问题,在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作业、检查作业的习惯后,再放手。

 

沈瑗杰做作业 妈妈在旁观察(2013年10月24日 家)

 

   晚上小沈做作业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些题目,我翻看了数学书,现在的数学书怎么跟我读书时差的那么远啊,书上的内容真是太简单了,而练习题似乎与课本的内容脱节了,难度大很多,我想照着书上的内容给他讲作业题都找不到门路了。最后我只好自己写了公式讲给小沈,总算让他明白数学题怎么做了。做完作业,我打算帮他检查作业,小沈却说,“我还要自己先检查作业呢”,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要求检查作业,听到这句话我真是太开心了,老师的话起作用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又借着李老师的口吻提了一些做作业的要求,比如回家1小时内或者到家之前完成作业奖励读curious george。

   通过这件事情,我感觉孩子上一年级了,孩子的心理在转变,家长也要转变心理,也要做好一名小学生的家长的准备,关键问题,还是思想意识,必须明白不能再以自己的经历去理解和解决现代孩子的上学问题,应该与时俱进做一名现代的家长。

19:20 2013-10-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7414-736089.html

上一篇:小沈上府学 老爸压力大
下一篇:沈瑗杰第一次参加英语口语比赛初赛
收藏 IP: 111.196.20.*| 热度|

5 赵美娣 陆雅莉 杨正瓴 蔡小宁 ljxm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