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c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ancy

博文

中医成WHO病种很重要 让人喜欢吃中药更重要

已有 2424 次阅读 2019-5-26 21:35 |个人分类:聊聊中医中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医, 中药, WHO |文章来源:转载

                                                                                                       

​​       一、 WHO让中医走向世界正名

       国家中医药局在2019年5月25日17时23分47秒 于 “工作动态”栏目发布了”传统医学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全文如下:


WHO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会场WHO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会场

  2019年5月25日,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这是我国政府与中医专家历经十余年持续努力所取得的宝贵成果。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报告》指出,ICD-11 包括一个题为“传统医学病证—模块 1”的补充章节,将起源于古代中国且当前在中国、日本、韩国和其它国家普遍使用的传统医学病证进行了分类。将有关传统医学的补充章节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使我们第一次能够统计传统医学服务和就医情况,测量其形式、频率、有效性、安全性、质量、结果及费用,并可以与主流医学和研究进行对比。


  国际疾病分类(ICD)是WHO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和科研及制定政策中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和通用标准之一。ICD历经百年,已进行了10次修订。2007年WHO启动ICD第11次修订工作后,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全国中医药系统专家进行研讨论证,形成了国内知名专家牵头的起草组织方案,并派出专员担任WHO项目顾问组成员,积极参与确定项目工作方向,搭建总体架构,制定实施计划,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


  在WHO 的牵头组织和技术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在中国联合相关国家的通力合作下,在ICD-11中建立了以中医药为基础,兼顾日韩传统医学内容的病证分类体系,推动了传统医学150条疾病和196条证候(不含特指和非特指病证)条目纳入ICD-11传统医学章节。


  ICD-11的正式发布有助于我国建立与国际标准相衔接并体现我国中医药卫生服务信息的统计网络,从统计分析的角度彰显我国中医药服务在人类健康服务中的能力和地位,有利于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与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体系融合发展,为世界各国认识中医药,了解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奠定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中外人士都在为中医药惠普世人努力

       在这次WHO会议之前,有很多中外人士,用自己的专业力量,在国际标准组织(ISO)建立了一个中医标准,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我曾经听国内几位专家以及世中联创始会长佘部长在不同的专业会议上,介绍过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细节,知道其中的不容易之处。


沈阳采访拉蒙先生后合影沈阳采访拉蒙先生后合影

        我也听过加拿大、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的中医药专家,介绍他们如何把几千年中医中药(还有中兽医药)在世界各地惠及民众健康的努力过程。

        其中,2017年11月,我在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年会(邮轮上),采访拉蒙先生留给我的印象最深,那一次的采访标题是《拉蒙:一位因父爱而努力推广中医药的西班牙律师》大家有兴趣,百度一下,可以找到文章出处。


         三、让人喜欢吃中药更重要

        这些年,恶意攻击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人(尤其是自媒体作者)不少。很多中医药从业者也避重就轻,认为“用疗效说话”,用一种很清高的态度不预回应。

        不过,以本人出生在一个中医之家(我外公是18岁考取到民国执业中医师执照、从医70年的中医妇科和儿科)、父母亲和我都是兽医专业,自小喜欢中医药,既学会了给人把脉、也在大学读中兽医课时,跟着老师学会给牛尾巴把脉的人而言,觉得光讲中医药有多辉煌历史不是最重要的。

        例如,昨天出现这篇来自新华社题为《世界为中医正名》一文


来自新华社题为《世界为中医正名》(1)来自新华社题为《世界为中医正名》(1)

来自新华社题为《世界为中医正名》(2)来自新华社题为《世界为中医正名》(2)


        本人就留言:“何时为中药正名?何时为中药注射剂正名?

       有一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同志回应我说:“路,长啊!

        看到此回应,我介绍自已在前天,即5月24-25日出差海南海口时,遇到了一位同去出差的70后女企业老板,她介绍自己因为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况,睡眠不好,我这学过中兽医(会给牛尾巴把脉)便给这位同志把脉、看舌苔,给了她一盒随身带(未启用)的麦味地黄丸和一瓶维生素B2片合计才20元的价值的药),请她马上吃15片维生素B2片和一丸麦味地黄丸

        因为第二天我们一早就各自忙没有机会见到面,等到今天才问这位女同志吃药后的感觉,结果还是出现预期的:

        沈阳:昨天吃药后有感觉?

         女士:挺不错的,昨晚很好睡。

         沈阳:口水味道变甘?今天再吃一丸?

         女士:嗯,会变甘,但是太大个了,味道有点接不了,为了身体好,忍住(哈哈)。

         沈阳:把它压扁,分小块吃,还可以融成水喝。

         女士:哈哈,原来可以融成水喝,那就简单了,太好了!


麦味地黄丸(大蜜丸)是这个样子麦味地黄丸(大蜜丸)是这个样子

       听到了这位70后女企业家,因为吃了我送给她的便宜又对症的经典中成药见效,而且学会了改变药丸状态服用的小技巧(我们家的小沈从出生后几个月大第一次发烧、就开始服用羚羊清肺丸,就是弄成小小块让他吞服或者融成水喝下),心里又为自已这学习兽医专业背景的人、一直在给很多人培养吃中药好处的科普,培养出一些用中药的习惯而感到高兴。


这个书包伴我走遍全国除了西藏和台湾以外所有地方这个书包伴我走遍全国除了西藏和台湾以外所有地方

        这些年,我因为每年都在全国各地采访,身背30斤重以上采访器材、通讯工具和电脑(这些设备可以确保自已在无电源环境下,可以录制20小时、200GB以上音频、视频、相片内容不受影响),往往出差一次短则两天、长则二周,持续不断地在外地工作,还要及时协调单位的日常工作,因为同行的媒体同行或者被采访的同志都见到我一直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觉得不可思议:

       举一个我经历过最累的一次会议,是几年前在克拉玛依的“中巴一带一路论坛”上,作为会议新闻顾问和发布内容总审核身份,却只是在开会前一天才由哈尔滨采访报道现场、飞经北京转克拉玛依路上才开始读会议的近100万字材料,因为是为参加活动报道的60个媒体报道稿终审,四天时间只休息10小时,胜利地完成了赵白鸽同志交给我的任务,平安返回北京。


我的书包中有很多中成药我的书包中有很多中成药

       其实,支持我精神饱满地工作的动力主要是二方面:

        一是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我在北京工作19年了,这些年的工作税后收入、同我1985年在广东中山市担任中国第一个瘦肉型万头猪场技术场长时一样多,同我离开中山市之前在外贸进出口公司当业务经理时,每一个月所拨打的国际、国内长途电话费金额差异不大),就是因为喜欢,所以全力以赴努力把每一次采访报道工作做好;


红十字会急救包红十字会急救包

       二是我会用药品保健。自已的书包中,有一些能量食品(赶不上正餐时应对自己或者同行的低血糖症状),还有中国红十字会的急救包,还有足够几个人用的中成药品,包括高原反应的西洋参片等。   

        很多同我同行出差的朋友,逐渐认识和了解到我的书包中其实就是一个中医药品“百宝箱”,这些中医药品(及西药)在过去近20年的采访报道中,包括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位女主编、包括中国医药物资协会的刘忠良执行会长、包括神威药业的李振江董事长都“领教”过它的神奇效果。

        所以,当大家都在讨论中国中医药备受恶意攻击而愤愤不平时,本人认为:

        中医成WHO病种很重要 让人喜欢吃中药更重要。

       如果没有人知道中医药的实用办法,没有人知道并愿意使用中医药服务健康,何来“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可控性”的评价?

        推广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同志,该做的事还很长,但是,机会与办法是基础,否则,都是纸上谈兵之术!


        沈阳(sz1961sy)

        2019年5月26日14时28分写于北京家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7414-1181331.html

上一篇:一位当40年癌症患者家属谈聊城假药案(2)
下一篇:马化腾代表:作为广东人 你的脑被凉茶洗过吗?
收藏 IP: 111.196.2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