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科学研究为什么没有推动生产力:以营林业为例 精选

已有 5134 次阅读 2015-12-31 12:5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每到年终绩效考核,每每被双肩挑领导、科研大牛的科研绩效分所震撼,每年动辄数千分的科研绩效,可以若干年保持不败纪录,令人叹为观止!然而,看看自己所从事的20多年的营林业,生产力依然是那么落后:全国林地的单产、年生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每亩林地产出不到20元,林业行业从业人员的年薪在江苏19个行业中连续9年倒数第一。由于生产力实在落后,全国130多个森工局、4000多个国有林场已经失去了造血机能,这些林业主战场的职工,绝大部分靠吃天然林保护、中幼林抚育间伐的财政补贴维持生存。由于收入微薄,全国林科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不足四分之一。

   一方面是林业科研的高大上成果突飞猛进,一方面是惨淡的营林业现状,两相对比如此强烈,以至于一个从事森林经营数十年、成果卓著的专家在临退休时不无忧伤地说:搞了30多年的森林经营,生产力依然是如此落后,真是倍感惭愧呀!由于科研的关系,笔者经常出差,茶余饭后,谈及圈子里的众多科学家,从推动林业生产力进步的角度,竟然很难找出几位大家公认的科学家!仔细反思,为什么科学技术没有推动林业落后的生产力的进步呢?大概有这样几个原因。

   1、科研成果不能适应行业特点。如果说规模化经营是林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那么机械化水平是衡量林业生产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全国林地大部分位于山区,海拔高、坡度陡,对营林机械的体积、材料、动力系统、减震系统要求极高。遗憾的是,经济实用、能够适应林业行业特点的营林机械目前品种很少,整地、造林、抚育、间伐、修枝等绝大部分生产环节仍然停留在手工作业,生产效率极低。

   2、科研成果技术门槛高、可推广性差。以笔者所从事的森林调查规划领域而言,最近10多年,林业遥感与GIS方向成了香饽饽,以至于研究生招生报名者趋之若鹜,从业者也是踌躇满志。凡是做过遥感的人都知道,遥感的图像预处理对计算机软硬件、从业者的智商有极高要求,技术门槛高;遥感的很多模型是经验、半经验模型,不具有推广性;除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外,绝大部分遥感图像价格昂贵。由于以上原因,热得发烫的林业遥感的科研成果绝大部分停留在省级以上的林业科研院所,很难推广到基层林业单位,更不用说很少人能看懂的英文SCI论文了。

   3、国情背景下,营林业生产力的高低是个政策市,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后启动的天然林保护、2000年后启动的退耕还林工程使过伐的国有的森工企业、集体林区的森林得到休养生息,而房地产大跃进为代表的造城运动则使城郊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4、营林生产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行业管理水平的制约。集体林区个体农户的组织方式、国有林场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林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发育程度,都可以影响营林业生产力的高低。

   因此,要提高营林业生产力的高低,需要研究适应行业特点的实用技术,需要为国家的林业方针政策提供决策咨询,需要研究行业的管理方法。从这个角度看,林业院校一切以纵向课题到位经费、SCI论文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未免有点舍本逐末了。一个行业特色院校,科研成果不能提高行业的生产力水平,毕业生大部分选择了改行,长此下去,意味着什么呢?相信地球人都知道。可以佐证的是,作为一个行业老兵,自己参加了多次行业的学术讨论会,发现了一个很不妙的趋势:基层林业单位的参会代表越来越少,科研院校的硕博士越来越多,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场交流课题申报、SCI论文发表经验的自娱自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947095.html

上一篇:精神产品物质化——经济学的一笔糊涂账
下一篇:朋友的博士申请考核面试经历
收藏 IP: 180.102.105.*| 热度|

24 杨正瓴 徐旭东 陈楷翰 刘忠波 黄永义 姬扬 尤明庆 蔡小宁 周云圣 姚伯元 王宇 史晓雷 谢平 周春雷 逄焕东 叶建军 邓小钊 陈南晖 梁洪泽 刘锋 赵建民 chaijf idealist ssmmach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3: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