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往事如烟:我所经历的文革岁月

已有 7880 次阅读 2013-8-23 22:40 |个人分类:社会与人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烟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场大浩劫,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已经距离我们有46年之久。虽然官方早有定论,但在民间、传媒界、甚至学术界,对文革的深入探讨和反思扔不断进行。最近几年,网络上关于文革的话题突然多了起来。好评的有之,口诛笔伐的有之。作为一个出生在1967年的城市平民家庭的中年人,仅就自己在文革中的几许亲身经历,做一些简单叙述,以给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的80、90后点滴感性认识。

一、物质生活

     文革时期,由于资本主义尾巴已经在大跃进中被彻底割掉,农村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大锅饭,城市实行的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低水平严格配给制。由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一个家庭拥有4个孩子是当时城市家庭的标准配置,甚至有的家庭拥有多达89个孩子。由于计划经济、城市就业机会少,这样一个大家庭,往往只有丈夫一个人工作。孩子多、收入少、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是对当时物质生活的真实描述。

   每年年初,母亲总是领回来一大堆花花绿绿的的票证,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蛋票,五花八门。食品油每个人每月2两,细布大人每年仅仅数尺,瘦肉每个人每月3两,大米、白面等细粮每个人每月只有23斤。即使这样维持生存的低标准的供给,往往还是有票无货或者无钱购买。吃不饱饭、没穿过不缀补丁的衣服,这种饥寒交迫的感觉,是儿时自己最为深刻的记忆。曾记得,自己一个小学同学有好几个妹妹,由于家里实在太穷,夏天只好让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光着屁股在大街上乱跑。

   那时的城市家庭,基本住在单位分配的简易公租房里。男女老少住在一个房间属于司空见惯。记得有一个相声形象地描述了住房拥挤的窘况:一个叫做老范的城市居民,养了6个姑娘。大夏天,没钱去澡堂洗澡,只好在家将就。姑娘大了,老范只好腾出空间,大热天跑到外边打发时间。转了一圈跑回家,刚要推门进去,大姑娘洗完二姑娘在洗。转了第二圈,三姑娘在洗。如此反复N次,都大半夜了,老范还在街头乱逛。由于长期烦躁,同事送他“老烦”称号。

二、文化生活

与极为匮乏的物质生活相对应,是极为极为匮乏的文化生活。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手机更是天方夜谭,连晶体管收音机都是奢侈品,城市家庭家家户户唯一拥有的,是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有线广播。占据文化主战场的,是《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8个样板戏。假、大、空是对当时文艺作品的高度概括:样板戏的正面人物中,男的肯定是孤男,女的一定是寡女,孤男寡女在一起,没有夫妻生活,没有孩子教育,没有柴米油盐,唯一的中心工作就是革命!记得,儿时的自己非常地厌恶这些又臭又长的样板戏,但是除了这些东西,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与此相反,手抄本这种特定的文艺传播形式,在不为人所知的地下慢慢流行。当然,手抄本的内容鱼目混杂,有健康的,如“第二次握手”,也有不太健康,如“第十二张美人皮”、“少女之心”。当然,这些内容,放到今天大尺度曝光的文艺作品中,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了。

文化生活单调的附带品,除了给人留下丰富的私生活想象空间外,就是将人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家庭生活中。多生多育,是文革的一大现象。正如大学里一个已过更年期的女教授所说:天天闹武斗,大家都不生产,冒得事做,都呆在家里睡觉、生孩子!

三、社会风气

文革时期的官员也有腐败,主要体现在招工、参军、农转非、推荐读大学等方面。当时由于大部分城市国企工人的妻子都是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能够安排临时工岗位、推荐参军的居委会主任,就成了众多城市居民巴结讨好的对象。记得,当时一个居委主任的成年傻儿子尚未婚配,N多热心的老大妈忙着牵线搭桥。主任傻儿子办喜事的时候,前来送礼的居民人山人海,拥挤不动。至于下乡女知青,因为招工返城的机会与大队党支部书记有一腿的奇闻异事,也时有所闻。

由于文革期间系计划经济,人们的身份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当时人们缔结姻缘的前提条件既非住房、车子等物质条件,也非学历、智商等精神因素,而是一个人的身份! 城里卖肉的屠夫、粮店称米的大哥、百货店里扯布的师傅,都成为城里美女追求的对象。而一心想改变贫穷落后命运的如花似月的农村姑娘,只能嫁给身有残疾的国企工人老大哥。至于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子女的命运,只能用悲催的来形容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因为身份的原因,30多岁了在工作、婚姻、就业中屡遭挫折,因为给某位领导写了封信,反映情况,最后竟然以反革命罪被判处死刑。

   那时的社会风气也绝非人们传说的那般清正。在一个物质极为匮乏、文化生活极为单调、假大空盛行的年代,社会风气又会好到哪里去呢?清楚地记得母亲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妈妈带着三岁的宝宝到菜场购物,看到一个小偷正在行窃,周围的人都熟视无睹,只有这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大声呼喊“抓小偷!”结果小偷出狱后,和同伴来到小孩子家,活生生地用剪刀把小孩子眼睛戳瞎。

四、社会治安和环境问题

那时我所在的城市楼房很少,居民家里很穷,没有财产可以盗窃。所以盗窃、抢劫、绑架事件很少发生。经济不发达,城市街道上除了几辆公交车外,几乎是冷冷清清,交通事故也很少发生。由于工业经济长期低迷,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事件也少有发生。然而,由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制约,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存在的,如灭四害中广泛使用的“敌敌畏”、“六六粉”等有机磷、有机氯农药,食品中添加的“糖精”等人工添加剂,都会对环境和食品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文革期间威胁普通居民生命安全最为严重的莫过于武斗、械斗。清楚地记得,自己家旁边有一所中学,学生分成“黄河激流”、“红色二七”两大派别,派系斗争的高潮就是武装斗争。从部队弹药库抢来的手榴弹、机枪,当地机械厂制造的土制坦克都拉上了战场。“一个手榴弹在闹市区爆炸、多人受伤”的小道消息经常会从大人嘴中传出。不止一次,自己和小伙伴爬到这所中学,只见教室中的所有桌椅都残缺不全,玻璃被流弹打得粉身碎骨。由于经济不景气,高中生、初中生毕业后失业率极高,这些无业青年往往会结成一个个流氓团伙,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在街头展开械斗。文革后期,城市街头街头经常会出现两个流氓团伙手持匕首、三角刮刀、棍棒展开大规模械斗的现象。一时间,血肉横飞、哭声震天,路人如鸟兽般四散奔逃。文革后期严重的社会治安状况一直延伸到80年代初,直接引发了1983年的严打。

文革结束已经30多年了,10年浩劫所导致的经济停滞使中国丧失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文革期间那种极端的物质匮乏和文化匮乏、那种假大空的形式主义、那种身份决定一切的极端思维,给国人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当今的中国,面临着官僚腐败、贫富差别悬殊、社会不公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文革之前就存在,通过10年文革一个也没有得到根除。其中的原因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719247.html

上一篇:关于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几个问题的商榷
下一篇:当贫穷伴随终生的时候,汝之奈何?
收藏 IP: 121.229.58.*| 热度|

25 魏东平 叶春浓 刘让华 曹聪 梅志平 麻庭光 罗德海 魏武 逄焕东 张忆文 朱志敏 王浩 牛登科 孙友甫 刘立 韩枫 李宇斌 赵序茅 孟津 卫军英 史晓雷 汤济鑫 赫荣乔 董焱章 ahme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