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穷人、教育、幸福度

已有 3817 次阅读 2013-1-27 17:39 |个人分类:百态人生|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育, 幸福

今天登陆科学网首页,发现一条报道: 2013126日上午8点多,合肥市宁国路一高校女生宿舍6栋北楼楼下,一名女生被发现从楼上坠下,头部着地,不幸当场身亡。一名校方人员在电话中向前来采访记者描述该生情况时称:“孩子1990年生,性格很内向,平时与人交往不多。”作为一个教师,每当毕业季的求职高峰季节,看到这样令人心碎的报道,总会忍不住地想:穷人真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提高幸福度吗?如果不能,他们还有别的路走吗?

 由于教学、科研的关系,有缘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公差,上海、北京、杭州、西安等大城市自不可少。由于从事的是森林资源勘察、设计的艰苦行业,闽西北、湘鄂赣等苦甲四方的地方也屡有驻足。在有幸品尝灯红酒绿上流社会生活的同时,各地的穷人生活也多有耳闻目睹。北京王府井地铁出口处身患癌症下跪乞怜的满脸血污的农妇、江西庐山天街夜幕掩护下操皮肉生意的妙龄少女、豫西小城菜场中在污水中爬行的身患残疾的无业游民、古都西安皇城根昏黄灯光下卖唱的街头艺人,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到了美国,接触了印度、巴基斯坦、罗马尼亚、西班牙、巴西、葡萄牙、埃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各国民众,开阔了眼界,方知除了西欧、北美等少数发达国家外,还有大量的如战火纷飞的索马里、内战不已的苏丹等大量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穷朋友。

也许是童年长期穷困的痛苦记忆,也许是受世间穷人悲惨境遇刺激太多、太深的缘故,中国人往往将希望寄托于教育,希望通过教育的途径使自己的后代永远跻身于人上人的行列。自然,教育产业化、应试教育、校外特长班、择校费应运而生。附带的,连昔日穷气十足的教书匠的铁饭碗岗位也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从20实际80年代实施的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政策,使这种孤注一掷的优质教育资源争夺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演绎出了教师虐待学生、学生殴打教师致死、学生厌学离家出走的一出出悲剧。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几代人的世袭和扩张,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被利益集团所垄断,留给寻常百姓上升的管道日益狭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成了社会底层渐行渐远的梦想。中小学自不必说,自己参观过的许多985211名校,时髦专业的本科、研究生专业学生名单中,千万富翁、高干子女、学校领导子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入、进京、出国、留校、考公务员的光环越来越集中于这些天子骄子身上。以自己朋友曾经任教过的2年前年毕业的一个热门专业为例,该班学生以学风涣散、纪律松弛而全院闻名,但毕业分配时,规划局、市容局、规划院等旱涝保收的皇粮单位占去了大半,唯一两个没有单位竟然是学习最好、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工农子弟。

    随着垄断的进一步加剧和蔓延,留给穷人改变命运的通道会越来越少,穷人、富人世袭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自然,生活在这样一个子孙后代的命运一眼望到底的社会的人们的幸福度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幸福感比较低的,就数在校大学生了。小学、中学时代,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步入社会,必须脚踏实地面对残酷的现实。而在校大学生,处于上不着天、下难着地真空地带,也是最为苦闷、彷徨的年华。在剧烈变化而又缺乏公平机会的年代,要体面地生存,保持一份与世无争心灵的平静,对于很多贫民子女来说,真的是一种奢望,这也是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的原因之一吧。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全美人均拥有咖啡屋最多的最适宜人居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的傍晚时分,每个咖啡屋总是灯光明亮、顾客盈门。漫步于街头,很是羡慕美国人悠闲的生活方式,可以每天工作之余不为生计、不为人际关系、不为子女教育潇洒一把。前几天看到《南方周末》一篇文章,说得是随着近几年新加坡体制的日益僵化,国家的创造力日益衰退,中等智商的新加坡人基本不快乐,纷纷移民到美国、澳大利亚。看后自己在想,贫民子弟,移民海外经济不可行,不靠教育改变命运、提高幸福度,他们又靠什么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657024.html

上一篇:海外观察:美国农场的大学毕业生
下一篇:星光大道与官场规则:假如当上副市长的是个丑女
收藏 IP: 114.221.75.*| 热度|

9 叶春浓 高绪仁 魏武 陈安 王浩 林中祥 杨正瓴 韩枫 霍天满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