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一则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消息在各大微信群传播。主要精神是各类高等院校要规范各类评价中SCI论文相关指标的使用,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不得将SCI论文作为人员聘用的前置条件,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看到这则《意见》,笔者朋友所在的大学QQ群里的专家、教授、研究生们无不欢欣鼓舞,直呼“科研的春天快要到来了”。
作为在高校工作数十年、深谙高校运行机制的草根教师,笔者却高兴不起来。反四唯也好、反五唯也好,最近2年,各种“规定”、“指示”、“意见“不少了,但效果依然欠佳。随着新一轮双一流评估、学科评估的临近,以SCI论文为代表的五唯越演越烈。根源何在,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如果仔细剖析,广告出来了,疗效依然不佳的原因无非以下几条:
1、缺少罚则:只要稍微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一个规范的法律条文,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构成。纵观已经出台的各种规定,基本上缺少法律后果的规定。说白了就是,如果有关高校不遵守《意见》规定,相关负责人可以不承担严重的后果。诱惑很大、后果不严重或者没有什么不利后果,五唯风自然越演越烈。
2、缺少监控体系:《意见》颁发下去,高等院校是否贯彻,如何监测呢?是否还是采取以往已经证明了没有效果的自查自纠呢?如果借助现发达通讯手段,像举报随便流窜、到处传染他人的新冠流感病毒携带者那样,提供众多举报方式,我想效果会好得多。依靠有关部门领导关起门来,自查自纠的和风细雨模式,取得立竿见影效果,恐怕不太现实。
3、缺乏标本兼治的决心:五唯也好、SCI论文也罢,热衷者无非是为了名和利,切断SCI论文与名利的联系,才是治本的方法。各种高大上工程、各种人才帽子能否取消,值得探讨。如何选用脚踏实地的科研人才,担任科研管理的部门的领导,值得期待。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与学校排名、优势学科多少的高强度耦合,能否切断,需要时间的考验。
2020年春大规模爆发的新冠病毒,给人以很多启发。科研要面向生产实践、要解决影响国计民生大事,是其中一个大的启示。但愿小小的新冠病毒,能够推动科技体制,发生实质性的大变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