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警钟长鸣:疯狂的P2P的诈骗跑路现象

已有 7032 次阅读 2017-3-29 10:1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017年,在P2P理财监管政策落地的前夜,一批以金融创新为名、金融诈骗为实的P2P平台,开始了赚一把就跑的疯狂敛财,北上广等国际化大都市也成了P2P金融诈骗的重灾区。作为一名法律爱好者,我耳闻目睹了好几起P2P公司敛财后跑路、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悲剧。

坐标上海的某财富公司,2017年春节过后,在疯狂敛财2000多万元后选择了失联跑路。据该公司跑路后成立的多个受害者维权群初步统计,涉及的投资者人数高达1000多人,受害者损失的金额少则数千元、多则上百万元,地域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在数千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中,选择跑路的P2P公司高达数百家,投资者损失金额高达数百亿,多少中产家庭因此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P2P理财已经成了与炒股、创业并列的中产阶级破产的三大原因。

1、  保障缺失、资产贬值的焦虑催生了P2P理财的热潮

P2P公司的诈骗伎俩并不高明,之所以能够欺骗那么多消费者,除了受害者贪图小利之外,还与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缺失、生活成本上升、通货膨胀、资产贬值的经济氛围不无联系。住房、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压力下,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钱存银行,利率远低于通货膨胀率;钱投股市,风险太大。于是,你不理财,钱不理你,稳赚不赔的高收益P2P理财,成了缺乏金融安全的中产阶级资产保值增值的救命稻草。

2、职能部门监管缺失,唯利是图的不良媒体,助长了金融诈骗现象的蔓延

以这家跑路理财公司为例,该公司宣称注册资金近亿元,拥有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等有关部门颁发的从事P2P业务所需的各种资质文件。与此同时,该公司宣称不设资金池、拥有国际一流的理财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上海多家金融公司担保,上海多家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在长达一年的运营过程中,该公司的注册资金中实际缴纳的比例有多大,备案网站宣传的材料是否属实,资金池是否真的没有设立,从设立到运营,基本属于无人过问的三不管的状态。令人称奇的是,案发后,有的受害者亲自到该公司营业执照注册地实地考察,竟然发现门牌号码为空,可见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达到了何种程度。唯利是图的不良媒体,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传播途径,向广大中产阶级传播投资理财、资产增值保值的支付理念,更是助长了赚一把就跑的金融诈骗现象的蔓延。

3、司法部门打击不力,使得P2P投资诈骗分子有恃无恐

不同于杀人放火、爆炸投毒必须限期破案的严重暴力犯罪,警方侦破P2P金融诈骗罪的压力不大。也不同于有赃款可以追缴、罚没款可以提成的黄赌毒案,警方对迅速侦破P2P案件的积极性不高。在既无压力、又无动力的背景下,公安部门对P2P案件通常不热心,缺乏应有的压力与责任心。相当一批警察抱着受害人活该倒霉、爱管不管的心态。这种心态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诈骗刑事立案难、取证难、判刑难,容易丧失破案的最佳时间窗口,为犯罪分子诈骗后迅速跑路、快速转移资金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在新修改后的刑法中,取消了经济犯罪的死刑,大大降低了刑事处罚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诈骗几千万后,能跑的就跑,能转移的资金就转移。最倒霉的结局,无非是找个替罪羊,做几年牢,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句口头禅,已经成了P2P跑路的犯罪分子普遍的心态。

在每年数以万计的P2P诈骗受害人当中,损失本金少则数千元,多则上百万。这些钱中,有的是学生上大学的学费,有的是为自己预留的养老金,有的是为子女准备的留学费,有的是准备买房的首付。在绝大多数P2P金融诈骗案犯罪人逃逸、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无奈结局中,许多人滋生了对政府监管缺失、惩治犯罪不力的不满情绪,个别受害人萌生了集体上访的想法,极个别人甚至产生了寻找黑社会、对犯罪嫌疑人以暴制暴的极端念头。

因此,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条例,严厉打击疯狂的金融诈骗分子,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是摆在政府部门的一个紧迫任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042311.html

上一篇:科硕遇冷、专硕变热、博士依然惨淡
下一篇:双一流影响下,腾笼换鸟的步伐在加速
收藏 IP: 121.225.217.*| 热度|

20 蒋力 陈楷翰 陈冬生 赵建民 张忆文 张骥 逄焕东 史晓雷 黄仁勇 代恒伟 吕喆 刘波 彭真明 xlsd cly85 qy0923 ypxin biofans aliala xibuj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