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从学术年会看高校科研生态环境 精选

已有 8997 次阅读 2016-11-17 09:1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自己所在的行业是个冷门行业,因为袋子里的科研货币不足,加之既非理事也非会员的尴尬身份,很少参加行业学术年会。近日,朋友参加行业学术研讨会及换届选举大会归来,有些感想,在此与大家分享。

 1、科研与生产实践的脱节现象越来越严重

   因为是行业理事换届大会,出席大会的除了科研院所外,还包括了该行业的生产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的头头脑脑、工程技术人员。学术研讨会专家学者的高大上报告,生产单位、管理部门的领导、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反映听不懂。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难理解。从生产单位来说,追求的是短平快实用技术支撑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科研院所最求的则是紧跟世界潮流的高大上。鸡鸭不同语,自然是两张皮距离越来越远。

 2、行业优胜劣汰的格局日益显现

   朋友所在行业,既非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也非计算机技术的高科技领域,而是属于不软不硬的冷门行业。经过高校分级、双一流建设的十多年的大浪淘沙,这个行业呈现日益衰败的不景气状态。冷门行业,带不来天字号经费的大课题,守摊子上几门不痛不痒的课程,自然需要不了那么多教师。人才老龄化、队伍萎缩现象十分明显。全国20多个硕士点,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经常露面的也就是七、八所院校,其他的学科估计已经让仁慈的领导给灭掉了。甚而至于,一个昔日科研力量十分雄厚的学校,目前学科最年轻的教师年龄高达45岁。

3、博士招生生源困难

   行业不景气、海归大量回归、海归土鳖天上人间的双重待遇的持续发酵,无论是211院校还是三流院校,无论是中央级科研单位,还是地方科研机构,行业博士招生可以用惨淡经营来描述。辛辛苦苦好几年,浪费青春,换来的却是温饱难以解决的科研前程,这种黯淡的前景足以打消绝大部分从事科研的有志青年。行业内众多高校的硕士毕业生,若非走到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窘境,都不愿意走上赌博的黑道。不但草根教授难以招到优秀的应届生,就连院长、校长也发生了博士生源危机。

4、科研绩效大棒催生的两极分化

  在SCI论文、科研经费、科技大奖的大棒下,行业多数科研院校的教师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两极分化现象。在年年考核、门槛越来越高的科研指挥棒面前,普通教师,如果没有靠山,是很难每年都完成水涨船高的科研绩效的。要么傍大树,要么自然淘汰,已经成为普通教师的不二选择。朋友经常感慨,一个排名100多位的三流院校,师资水平、科研经费、仪器设备,软硬件条件摆在那里,即使把教师逼死,也冲不进去C9集团,反倒荒废了本科教育的主业,真的搞不清楚领导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听了朋友的吐槽,我也很困惑,教育部不是已经发文,不允许对教师每年进行科研绩效考核、不允许简单将教师工资与科研绩效紧密挂钩?难道说教育部的文件是做样子给人看的吗?

 5、高校科研队伍的逆淘汰开始显现

  中科院的一名研究员,受不了单位变态的科研考核,跳槽去了相对轻松的地方高校。帝都一名已经签约的博士,不惜支付违约金的风险,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工资低廉、生活成本高昂的母校,选择了去西部闯荡。一线城市一名青椒,31岁的生命就因心脏骤停猝死在工作的实验室,留下尚在爱人腹中的孩子和没有户口的妻子。由于暑假不算工伤,死者亲属与工作单位展开了一场两败俱伤的诉讼。一名事业有成的教师,厌倦了形式主义严重的教学监管和灌水凑数字的科研生活,选择了辞职。中午的自助餐期间,朋友与参会的教师闲聊,惊人的发现,昔日笼罩在教师头上的荣誉感几乎已经丧失殆尽,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崇高的事业变成了谋生的职业。“如果说混饭吃,360行干什么不行,非要选择成长周期这么漫长、工作这么艰辛、薪水如此低廉的职业呢?”欲罢不能、欲退不忍的纠结,困扰着少数昔日兢兢业业、仍在坚守的教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548-1015228.html

上一篇:误入歧途的规范化教学管理
下一篇:无奈的考碗族——谈谈大学生就业
收藏 IP: 180.102.100.*| 热度|

32 翟远征 蔡小宁 杨正瓴 赵锐 杜鲁春 姚伯元 邱趖 张叔勇 杨立坚 何强 黄仁勇 王大岗 徐明昆 孙华 张忆文 刘建栋 姬扬 孙友甫 陈新 段法兵 金义光 gaoshannankai khzh doctor5 shenzise1201 Atrichum brns bridgeneer suton lcm7 kaien xibuj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9: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