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P2740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zhenpei

博文

衰老研究要把握正确方向

已有 3177 次阅读 2013-11-13 14:37 |个人分类:论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衰老研究要把握正确方向

读“寻找抗衰老的‘金钥匙’”有感

《中国科学报》 (2013-11-13 第8版 生物)发表介绍日前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上的一些发言的主要观点,如“生物体的衰老过程包含了整体衰老、器官衰老、细胞衰老乃至生物大分子的衰老”。“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学界普遍认为,衰老现象必然发生在细胞水平上”。“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认知早衰的特征、进展变化及调控机制非常重要”。“老年病的研究应该从衰老机制研究做起,只有认清人类自身的衰老过程和机理,才能发现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新靶点和新方法”“我们利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成功拨回了机体发育和衰老的时钟,使得衰老的人类皮肤细胞‘返老还童’为人类胚胎时期的多能干细胞”。“这些年轻的干细胞再经过定向分化变身为神经或心血管细胞,进而成为研究人类衰老和老年病的重要工具”等等。对这些高论,本人有不同意见。

 

衰老研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生、老、病、死是个体生物的整体属性,是连续生命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考察,是生命的开始,经过幼年、青年、中年,老年(衰老)是生命过程的终末阶段,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当人生长发育完成后,随年龄的增大,机体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必然逐渐出现一系列退化性改变,称为衰老性变化,个体生命的这个阶段就称为衰老期。衰老不是一种孤立的过程,而是表现为对多种疾病的易感性逐渐增加,以及修复损伤的能力全面下降。

衰老是各组织、器官、系统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的综合表现,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从而加速衰老的进程。衰老过程常与易患疾病机率增加相伴随,相互促进。

有生就有死。逃避衰老、死亡是不可能的。构成人类的个体人终究也会衰老、死亡,但人的总体-人类,有可能随着地球的灭亡而会灭亡,但永远是不会衰老的。因为它不断在新旧轮替,生生不息,不断有新生的儿童,补充代替衰老、死亡的老人。作为总体的人类,是青春长驻,永不言老的。世界上,并没有抗衰老良药。唯有新生才是战胜衰老、死亡的真正可行办法。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抗衰老”不是科学的概念。而老年疾病多是可防可治,才是研究的重点所在,防治老年病才能实现健康长寿。

 

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人体衰老

 

因为正常人体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衰老和死亡,但并不意味着人体就衰老、死亡。例如红细胞的寿命不过4个月,按正常成人身体内约有1万多亿红细胞,平均每天死亡就近100多亿。处于衰老状态的红细胞更远超此数。另据估计每个人在其一生中,平均脱落的皮肤,总重量超过227公斤。这意味着每天有多少表皮细胞衰老、死亡,还不算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等管道系统的上皮细胞衰老、死亡、脱落。其他实体器官的细胞也会因为伤病而部分衰老或死亡。但人体就是这样不断地以部分的新生细胞、组织与衰老、死亡的细胞、组织更替,换取整体的健康和长寿。

近年“基因热”所推动的简化论(分析-还原论)思潮,不断宣扬:细胞衰老是生物衰老的基本单位,也是人类老年病发病的共同基础。一切生物学关键问题必须在细胞中寻找。基因决定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决定人体衰老,细胞衰老就意味着人体衰老。系统科学理论认为,衰老与生命、死亡一样都是生物整体的功能、特性。不是局部、低层次构成要素的特性。

生命系统并不是简单地等于它们组分之和。生老病死都是人的整体属性。寻找生老病死的原因不仅在基因、分子、细胞水平,更要在器官、系统、整体水平。否则就不能全面、正确认识人体。生命活动是通过系统内各部分(各子系统、层次)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各子系统、层次、要素的活动固然有其相对独立性,但部分的活动必须接受整体的调控,服从与服务于整体。分子-细胞生物学对发育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个体发育并不能从分子、细胞水平的分析得到全部的解释。各器官系统如脑的高级功能(意识、思维等)、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协调心搏出量、血压、血容量,保证各组织、器官有稳定的血流供应)、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调节)是有其细胞和分子基础的,但不能简单归结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活动,更需要从器官、系统水平上的结构与功能调控与整合来理解。不要以为揭开分子-细胞衰老的关键环节就等同于揭开人体衰老之谜。体外培养传代的人体细胞是一个简化的,在控制条件下细胞衰老研究模型,它并不能反映衰老过程的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变化规律。也就是说用来研究人体衰老是大方向的错误。

总之,生存、繁殖、衰老、死亡是作为生物的人的整体属性,而不是指部分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生死、衰老。

可惜,文章并没有介绍第四届中国衰老与抗衰老学术大会上,从整体或系统水平研究衰老的言论与观点(是否没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14-741429.html

上一篇:评二级以上中医院将设“治未病”科
下一篇:中风,关键要尽快送医院!
收藏 IP: 119.129.180.*| 热度|

2 蔡小宁 王泽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